標籤:

知行合一:試毛殼

接著知行合一 - 知乎專欄(很遺憾圖都掛了,本地也沒存多少)。毛殼是整個定製流程中最重要最兇險的一個階段。

重要是因為它大體決定了衣服的平衡,這層道理應該不需要多解釋了。光樣是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毛殼時候大改,裁縫屁話沒有;進到光樣了再大改,各種打哈哈:「哎呀很難改了呀,剪刀都下去了,沒餘量了呀,要不我給你再多拔一拔(其實並不會),實在不行下一件再注意吧。」其實光樣了甚至做完了再去大改平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分情況看,但是比起返工得麻煩,不如直接讓你死心比較實惠。

兇險是因為從毛殼推斷成品啥樣還真不容易,需要你對裁縫的經驗和信心,以及一點想像力。像題圖這樣容易出效果的面料+多次合作的裁縫+貼身裁,毛殼倒是和成品比較接近了。但是碰上不容易出效果的料子,或者首次嘗試的裁縫,會有點驚悚。

牛奶巧克力外套的正面,除了最後關頭底下削掉點長度以外,從毛殼到成品完全沒動過,也沒改過結構。

這組對比更驚悚,白褲子從毛殼到成品,也是一丁點兒都沒有動,哪天我把它給洗了而且不熨,就能變回右邊的樣子。

不過這裡是為驚悚而驚悚,正常情況下試褲子總是要熨好線試的,只是這條偷懶了。。。沒熨線加上料子沒垂墜感,部分寬度就堆到正面來了,看著就很嚇人。如果判斷失誤在這時候收個大腿什麼的,這褲子就算完了。

說這些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沒有。有時候毛殼難看,是因為沒整燙,或者別針無法完全模擬扣位等等,或者某些地方還沒完全處理好,餘量就到處瞎跑了。經驗少的朋友膽子也小,看到有點嚇人的毛殼,如果直接按照自己的樸素直覺判斷肯定要這裡捏掉點那裡裁短點,寶貴的餘量就被裁掉了,即使不出毛病也多數變成一件沒啥大硬傷但是有逼仄感的衣服。

新手做衣服總是有股「新手味兒」道理就在這裡,新手直覺戰勝理智,老手理智戰勝直覺。怎麼個理智戰勝直覺法,沒人能教你,手把手也沒用,都是自己反覆試出來的。而且很容易換個裁縫就全部重來一遍,定製著實是一條很費錢的路,不是說哪天你攢夠了一套心儀的裁縫的錢就能脫胎換骨了,我覺得至少攢夠5套的錢才保險。5套也不過就是能做到毛殼時不錯過大問題而已,真正要升華(ie人和風格和諧統一,而不是簡單的「沒有硬傷」),再乘以二不知道能不能夠。

但是憑良心講要做到毛殼的時候完全不看走眼,我自己也很難做到。自己看自己,照鏡子,站近了顧及不到整體,站遠了看不清細節,一扭頭一擺手衣服都會動。我在這裡再談幾點經驗,以前也陸陸續續提到過:

  1. 毛殼不要一次過:毛殼調整完後,再試一次毛殼,檢查第一次改的成果。收的動作你可以通過別針別住直接看到調整的大致效果,但是大動平衡的調整,以及任何涉及到放量的調整都是當場看不出的,務必再試一次毛殼。進到光樣主動權就不在你手上了,把一切重大問題消滅在毛殼階段。
  2. 穿著你之後會配套的內搭去試,嚴肅對待。
  3. 務必選好站姿。
  4. 別跟裁縫客氣,有疑問請提出。不是讓你沒事幹懟人玩,有疑惑問一句總是沒害處的。

做到上面幾點,雖然談不上立於不敗之地,至少不會出太大問題。

別傻到相信有些人吹的,通過看裁縫做哪些事甚至問客人哪些問題來判斷他行不行,本末倒置了。傑弗里拉什在巴拿馬裁縫裡秀了一把「石之眼」(憑空徒手畫板),但是他和牛逼cutter應該沒有幾毛錢關係。演員尚且能學一把,專業半專業人員簡單培訓下只會更像。能認真試毛殼,細心調整,最後出來好的效果,隨便他用的是什麼牛逼辦法還是笨辦法,也比功架屌得一逼但是做出來效果一泡污而且改不好的強多了。

事實上裁縫們毛殼階段的做法千奇百怪,有的甚至看上去和董家渡裁縫沒有大區別。有些人會讓你在量體的時候試一件標準版的衣服,上面有輔助線,然後毛殼出來已經大體照顧到主要部位了;有的就不用標準版衣服了,多量一些奇怪的尺寸,加上一雙很兇的眼睛,也能達到前者的效果;有的就比較粗放,直接出左右對稱的毛殼,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改。還是那句話,隨便他用什麼辦法,你就當沒看到,只需要緊抓效果二字即可。

本周的觀眾投稿:

推薦閱讀:

秋季了,脖子有沒有涼颼颼的感覺,送你們絲巾的15種系法!
本周熱圖20170520
逼仄感3
本周熱圖20170527

TAG:西装 | 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