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要點,讓你對這個病的認知框架達到醫生的水平

在門診或病房,很多時候,當我問病人,「以前有什麼病嗎?」

病人斬釘截鐵的回答,「以前沒什麼病。就是偶爾小感冒。」

再往細里問,「有高血壓嗎?」

病人一臉的不在乎,「有,血壓高了好多年了,平時沒什麼不舒服……」

在很多人眼裡,根本就不把高血壓當成一個病,特別是平時沒有任何癥狀的,更容易忽視。他們能夠想起自己某次腰痛,某次皮膚病,甚至是感冒,卻不會想起自己血壓高。

想不起,是因為腦海中沒有概念,而建立清晰準確的概念,是提高認知能力的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建立一個高血壓的認知框架,有了這個框架,你不僅能夠懂得高血壓的重要性,順帶還可以識別出很多健康謠言,認知升級一個檔次。

升級1:什麼是血壓?

一句話,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就叫血壓。n

升級2:血壓多高才叫高血壓?

偶爾一次測血壓比較高,能說自己是高血壓嗎?n

診斷高血壓,醫學上的定義是:

在沒有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如果非同日測量3次上肢血壓,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 90mmHg,考慮高血壓。

這裡的收縮壓,就是老百姓習慣說的「高壓或上壓」;舒張壓就是「低壓或下壓」。

這個定義的意思就是說,偶爾一次測血壓偏高,先別著急緊張,在第二天或往後,再次測血壓,測3次或以上;如果總是高於上面的數值,這個時候要考慮高血壓。

當然,這裡有個大前提,就是測量血壓的方法要對。如果剛吃完飯,剛跑完步就立馬測血壓,那得到的數值肯定不靠譜。關於測血壓的正確方法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電子血壓計不夠准?也許,是您使用姿勢不對 - 知乎專欄

升級3:都說高血壓不好,到底哪不好?

高血壓,江湖上有一個外號,叫「無聲殺手」。n

很多高血壓患者平時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在這種安靜的外表下,高血壓對人體重要臟器的傷害卻在暗中持續進行。

人會老,血管會硬化。而高血壓會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也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對人體重要器官造成損害。高血壓最常見的併發症有:

  • 腦卒中
  • 心臟病
  • 腎臟病
  • 眼底病
  • 外周血管病

生活中,70%的腦卒中,50%的心肌梗死的發生和高血壓有關。在我國,高血壓發生腦卒中的人數是心肌梗死的5倍

所以,控制高血壓的目的,就是保護上述器官免受損傷,尤其是預防腦卒中。

升級4:正常成人,多久測一次血壓?

生活中,有太多的遺憾,是因為高血壓發現的太晚。這也是「無聲殺手」最可怕的地方。n如何讓殺手現出原形?最好最方便的辦法,就是監測血壓。n

醫學建議:對於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測1次血壓。

而對於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人群,建議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包括:

  1. 55歲以上的男性
  2. 更年期後的女性
  3. 有遺傳家族史n
  4. 吃太咸(鹽太多)
  5. 體重超重或肥胖
  6. 長期過量飲酒
  7. 長期精神壓力大
  8. 缺乏運動

為什麼有這些特點的人群監測的要更頻繁一些呢?因為,他們是高血壓的易患對象,換句話說,他們更容易患上高血壓。

同時,還可以看出,除了年齡、性別、遺傳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之外,其他的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而大量的數據也顯示,70%-80%高血壓的發生和這些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我們常常說,原發性高血壓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

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要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開始。

升級5:血壓高,接下來怎麼辦?

發現血壓高,在接下來的處理方式上,普遍有兩個誤區,而且他們處在兩個極端。n

一種是擔心藥物副作用,拒絕服用降壓藥,逃避問題;

另外一種,是完全依賴藥物,不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比如繼續抽煙酗酒,大魚大肉等。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壓藥,二者聯合控制血壓。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

  • 合理膳食
  • 控制體重
  • 戒煙限酒
  • 適量運動
  • 心理平衡
  • 良好睡眠

合理的使用藥物方面,要定期和醫生保持隨訪,制定最適合自己的降壓方案。

————————————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我們耐心地去管理,與它和諧共處。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注意,也有很多的誤區需要避免,我會逐步分享在後面的內容當中,期待讓大家能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知。

想起一句格言:

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丹·伯斯特

原創文章。原文首發於個人微信科普公眾號:神經內科余醫生。

轉載請私信。謝謝。


推薦閱讀:

懷孕了,准媽媽怎麼保護眼睛呢
突然大小眼了,小心是腫瘤君在作怪
姑娘,你會「玩蛋」嗎?|撩男人技巧貼
據說可以控制近視的OK鏡,孩子戴著真的OK嗎?
師兄的醫療科普:長程「飛行」中的自我保健

TAG:高血压 | 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