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這個問題就有點缺乏詩意了。」

0 王南老師算是讀庫的老作者。四年前,《讀庫1303》和《讀庫1304》連著發了「建築史詩」系列的頭兩篇:《萬神殿堂》和《漢家陵闕》,都是佔一本讀庫近三分之一篇幅的大稿子,讀得那叫一個過癮。

當年年底的DK-8讀者見面會,開場前六哥跟俺說,王南老師快到了,你去門口迎一迎。俺一陣激動,馬上被蒙圈凍住,寫萬神殿堂的王南啊,可俺不認識真人呀。如今已記不清楚是王南老師自己找進來,還是俺帶著進來的了,反正看當時的現場照,完全想不起來大家舉手是為個啥了。

這張照片上的熟臉真多。

老六說,「建築史詩」系列對讀者來說屬於該看而未看的東西,對《讀庫》來說,屬於該發而未發的東西。對王南來說,則是他多年來想寫而未寫的東西,所以寫得也講究。第一篇《萬神殿堂》是舞台劇的寫法,第二篇《漢家陵闕》用的是偵探小說的寫法。

於是,從《讀庫1303》到《讀庫1602》,「建築史詩」系列文章一共刊載了七篇。第八篇開始不再刊於《讀庫》,改成一步到位直接出單行本,就是去年底出版的《營造天書》。在老六和王南的如意算盤裡,這個宏大的計劃有四卷共二十四篇,每卷六篇,按照歷史順序,一西一中。卷一:東西羅馬 VS. 漢唐;卷二:中世紀 VS. 宋元;卷三:文藝復興 VS. 明;卷四:古典主義(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及現代主義 VS. 清及近代。一年寫兩三篇,大概花十年完成,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1 自打《讀庫》刊出「建築史詩」這一系列文章以及後來的「堂奧」書系出版後,我們經常看到讀者各種各樣的留言反饋,大多是說如何喜歡,帶著去羅馬君士坦丁堡,去烏鎮農禪寺,看了什麼就要去哪兒,後悔去博物館之前沒好好看書之類的。隔一段時間我們會整理一些評論發給王南老師看,後來發現他自己也會默默去豆瓣看讀者評論。

有一次給他發完讀者反饋,他說在豆瓣上看到有讀者留言:這一年多來《讀庫》里建築大塊頭越來越多,王南和老六是否「郎情妾意金風玉露狼狽為奸」了?這位讀者連用三個形容詞似乎都不足以傳達自己的憤怒,讓他樂了半天。

2在《讀庫》發了兩篇文章後,王南就基本變成了讀庫的長工。天蠍編輯和雙魚作者,都在水汪汪的坑裡。

2013年下半年,我們做插圖珍藏版《城南舊事》,附錄里想加一張英子的活動路線圖。老六說,我去找王南。不多久,王南和小夥伴們交了作業,並說因為文中提到的大部分地點都在南城,居然好多地方保留到了現在。

王南老師找的是一張當年的北京城區圖,標出了英子的活動路線,還有其他近兩千條衚衕的名字,非常精密。要想把這些字印清楚,地圖得印成對開報紙那麼大,但對讀者而言,知道跟小說有關的就夠了。於是,老六讓王南把背景隱去,只凸顯和書中有關的地名和路線,重新繪製了一幅:

有讀者收到後,嘖舌:這不就是北京南城游么?假期快到了,讀庫快點開展《城南舊事》一日游業務吧。

3 2015年6月,「堂奧」書系的第一部《農禪寺:水月》出版,讀庫邀請建築師姚仁喜做了一場名為「堂奧」的講座。姚老師講完後,作者王南和袁牧也分別上台與讀者見面。後來有讀者拿書過來找建築師和作者簽名,王南老師看著姚仁喜和袁牧的名字,一邊簽一邊默默嘟囔,「王南」這兩個字筆畫太少了,寫出來總感覺差點意思(你這麼說,讓那個叫王雲的人怎麼辦啊!)。南嫂在一旁說,要不你下一本書署上兒子的名字?

講座之後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南嫂說,王南這半年好像一直在寫各種前言後記。俺腦子裡轉了轉讀庫那半年上架的東西,真是,《萬神殿堂》單行本,後記;《農禪寺:水月》,後記;《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前言。在那些前言後記里,我才知道了好些事情的前因後果。

4 王南的兒子小名王捲毛,讀小庫第一輯推出時,小傢伙剛好三歲多,老六曾一度動心邀其當我們的書模,但錯把小夥子認成小姑娘,遭到小模特的嫌棄。相比看書,小捲毛同學還是更喜歡擺弄書:

《日課》《日誦》的第101種用法。王南用建築學專業術語總結說,「這是一棟構成主義風格的作品

5 2016年3月到5月,姚仁喜的建築展「內境·外象」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展覽之初,讀庫借場地舉辦「堂奧」一席談,王南和袁牧依然作為嘉賓到場。

一位讀者參加完活動後的記錄。從左到右依次是老六、袁牧、王南、姚仁喜。

另一位觀眾說,王南老師的名字早就知道了,之前的《讀庫》刊載過他的「建築史詩」系列。一直以為是個老頭,直到「堂奧」系列,看到照片,才知道是清華大學的青年才俊。

王南與袁牧。

說到照片,必須得感謝美編的堅持。原本六哥一直猶豫要不要放照片:王南還好,你不知道啊,袁牧他變成了一個胖紙!他可是外號曾叫猴子的人。美編說,那也得要。據說,最終的那張照片是袁牧同學在辦公室花一個小時擺的造型,並立下減肥宏願,減下來就到處去拍片(讀庫微視頻等著你喲~)。

他們二人合作的「堂奧」書系已出來兩本,寫的建築是農禪寺和烏鎮劇院,接下來出的一本講蘭陽博物館。老六說,雙魚座的王南已經準備交稿,就等著白羊座的袁牧了。

建築師胖紙牧,離交稿到底還有多久啊?暫且放放知乎上四萬七千多粉絲吧,照顧一下我們這些抻著脖子等書的讀者。讀者現在給我們的留言都是,「讀庫啊,快點跟旅行社合作,弄一條台灣姚仁喜建築旅遊專線吧」。

6 王南與袁牧是大學同學,他們大三時與同班的田欣和李路珂,因著對中國古建築共同的熱愛,成立「新營造學社」(「南柯田園」組合),熱火朝天地開啟了重走營造學社考察路線的中國古建築學習之旅。帶著梁思成的一大摞著作上路,「每到一處古迹,取出對應的文字來高聲誦讀,將身臨其境的印象與書中所述一一加以對照,由此直觀而高效地掌握了中國古建築里各種繁難的專業知識」 。

「新營造學社」四人的經典合影。袁牧真的瘦過!

「南柯田園」曾一起在古舊的奔3電腦上將《營造法式》涉及的各類建築構件一一建模,結合前人的測繪圖紙組裝了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北宋)、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獨樂寺山門和觀音閣(遼)以及善化寺普賢閣(遼或金),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中國古建築三維動畫。

如今十八載過去,他們的友誼一如往昔,「南柯」繼續留在清華任教做研究,「田園」已是傑出事務所的頂樑柱。

6.1 王南畢業後留校教書,還兼著本科生的班主任。

他的設計課上,會讓每個同學以「我最喜愛的藝術品」為題做二十分鐘演講,練書法、爬景山走故宮、逛博物館、跟學生們聊詩詞歌賦、聊自己喜歡的中國古建築;不光讓學生交圖,還布置過「做一把真椅子」的作業;為了讓學生學習日後與業主打交道,趕他們出去找陌生人聊人生……很多同學關於建築學的進一步認識很大程度上是在「題外話」中形成的。

——老師,你看我這個平面行嗎?

——你這個問題就有點缺乏詩意了。

去年王南參加清華大學第六屆「我最愛的教師」評選,接受過學生們的採訪(可在搜狗微信搜索中輸入「讓學生髮現最好的自己」、「培養中國文化的記錄者」,認準微信公眾號建院學生會THU即可),文章里有許多王南學生時代的照片(我知道你們想看什麼)。

6.2 王南只要是聽說誰要去哪裡,就立馬拉出一個建築列表來讓人帶去幫忙拍照。

2002年到2005年,王南讀研的時候曾經去過三次歐洲,走了十幾個國家、數十座城市,看各種各樣的經典建築。當時有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參考書特別少,必須自己從各種西方建築史、建築大師作品集、歐洲當代建築合集、建築師旅行札記、建築雜誌中找資料,再複印、裝訂,編成獨家的建築考察秘笈,背著去各地。

2010年,他的一個學生黃華青去義大利交換學習,走之前來問他應該去看什麼。王南便把自己的獨門秘笈搬出來,兩人翻看時,萌生了一個念頭,編寫一套去歐洲朝聖應該看哪些好建築的書。後來去西班牙交換學習的朱琳也加入其中。

成果就是這個:歐洲經典建築地圖系列叢書的第一本《法荷比盧經典建築100例》

具體到寫的時候才發現,憑三個人即便跑了很多地方,還是容易掛一漏萬。幸好這些年清華出去交換的同學越來越多,很多都是他平常設計課教過的,就直接跟在國外的他們聯繫,學生們都特別樂意去拍照片、補充材料。這樣一屆一屆地干下來,參加到這套叢書寫作的,已經從老師到博士生到碩士生到本科生,形成一個很大很大的梯隊。

6.3 去年夏天,俺在史家衚衕博物館看「衚衕復興與社區再造」展覽,那天其實還是一個學術沙龍,王南主持,《城記》的作者王軍是演講嘉賓之一。兩位王老師相識於1999 年清華建築學院一場以《營造法式》為主題的學術報告會上,一見如故,相交至今。王軍是老六的大學同學,也因他,老六和王南才接上頭。

在這之前大概半年,我見過一次王軍老師,聽他用貴普話說起王南正在做的一項研究剛有了突破。兩分鐘內大王老師大概說了六次「moshu」,在他終於祭出「音階」這個比喻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模數」,而不是「魔術」,也不是「魔數」。

報告會結束,與兩位王老師聊天,聊的是小王老師那段時間正在寫的《營造天書》里的「模數」體系,也是《營造法式》的法門之一。小王老師說,南嫂前段時間在家練習雙鋼琴的演出曲目,其中一個是莫扎特的《雙鋼琴奏鳴曲K448》,就是那首據說人聽了之後智商能提高十分的曲子,真別說,她彈這首曲子時,我真是才思泉涌,寫作都特別順暢,許多琢磨很久的東西一下子都被都打通了。

嗷嗷,俺申請在辦公室從早九點到晚六點循環播放這首曲子。

6.4 去年十一月底,王南老師來我們辦公室為《營造天書》錄製視頻,視頻組的姑娘們在工作組裡直播:一條過、下面聽得鴉雀無聲、從容、聲音好聽、心裡不禁鼓起了掌……

讀庫微視頻第86話:用一生時間,翻譯一部天書_讀庫微視頻2016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kmmrv7xir4rmh15/e0357hv04m0.html

讀庫那條微信發出後,下面的評論很多,有好些都特別情深意長。我在後台曾看過一條,大意是,王南老師是如何在一刻鐘里始終保持左後傾狀態而不覺得彆扭的?

《營造天書》出來,他收到樣書擺成這樣,說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壁藏的天橋連成一片真是很酷: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作者這樣闊氣地擺啊。

6.5 端午那天收到高爾泰先生的太太小雨女士發來的郵件,詢問上半年《讀庫》的寄送事宜,還附上了凌晨五點窗外景色的照片,我回信的時候就把王南老師發在朋友圈的端午山水圖戲作發了兩張過去。一周後,收到小雨女士的回信:書已收到。王南山高水長的粽子讓人莞爾。是那位寫中外建築史的王南嗎?謝謝他(她)的文章!我們很愛讀,學到不少東西。

俺把這段話轉給王南老師看,他回復說,以後「建築史詩」系列單行本出來後我來寄給他們。隔了六秒,俺默默把敲在對話框里的「建築史詩系列的總前言和單本後記還沒交來呢」刪去。

唉,俺不能每次聊天最後都聊成催稿啊~~

6.6 有讀者想找王南的微博號,想得抓心撓肝:

王南在新浪的博客名字叫故都雪,發一些自己的詩與畫。他跟一幫小夥伴開的公眾號叫「乾隆京城記」,想將乾隆年間的北京城地圖與現有的一一對應,王南在裡面連載「京郊古建築雜記」,基本可以看作是京城古建周末游的路線指南。

6.6.1 讀庫的另一位作者賈珺老師(他與讀庫的故事可點擊此處查看),是比王南和袁牧高八屆的大大大師兄,當助教時還帶過他們。三月份開公號「十一貝子」,發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營造天書》的硬廣,也是一堂武俠與建築文化概論課。王南建議賈老師把文章投給我們,賈老師說老六的《讀庫》不發武俠小說,王南勸他,給讀庫小報啊,現在高手都在小報呢。俺是怎麼把作者都帶著跟俺一起催稿的?

賈珺老師那篇文章在這兒《〈營造法式〉與〈九陰真經〉》。

6.6.2 「長工,新稿子寫好了嗎?」

「你這個問題就有點缺乏詩意了。」

「老師,咱們何時暴走故宮啊?」

「待秋高氣爽,千里江山圖展出之時,來一次讀庫專場。」

看累了?那就歪著脖子休息一下,下面是一張王南和人大藝術學院學生繪製的帽兒衚衕北立面局部圖:

圖片來自公眾號「乾隆京城記」。為了看賈珺老師寫的故園主人考證記里的可園,俺周末又去帽兒衚衕溜了一圈。這個不到六百米長的衚衕里,除了可園,還有婉容故居和貝子府,最近被人念叨最多的,是南面的朴道草堂書店,現在已經關門。

本文作者:菜根是福 · 讀庫編輯 |個人訂閱號:打哪兒指哪兒

推薦閱讀:

上海人在他筆下,有煙火氣,且體面
「好繪本如何好」微視頻第五集
「還我漂漂拳」與「面目全非腳」
媽媽就是平日生活里的英雄夢想
不滿即不足

TAG:读库 | 建筑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