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路口商戰這個選題時,我為什麼選擇了這些「對手」
既然有了定時推送,要不我就都設到0點吧。
此前寫過一篇內容:
《商業不就是要殺個你死我活么?》
由萬象城和愛琴海的圍板設計引發的感想,話說,好久沒有出現過這樣面對面相愛相殺又幾乎同期開業的案例了(當事人肯定在想,什麼時候相愛過了……)。
之後商業大牛郭老師給了我一個選題,讓我列舉一些類似這樣在一個街口的商場競爭案例,看看能否做一個專題,於是,我就意識流地寫了下面這些「對手」,這篇和郭老師合作的內容,在搜鋪網上進行了首發,並在一系列平台上轉載。
而我在這裡再提,肯定要說點別的,否則要不到「原創」標籤吶……那就是為什麼我會舉這幾個案例,而不是其他?除了想到啥說啥外,回過頭去看,還是有那麼點意思。引用部分是原文,段後是追加評論。
百盛淮海店&巴黎春天淮海店
目前已經少有的有兩家百貨佔據的十字路口,在沒有iapm時,兩家商場定位錯開,巴春客群年齡偏高,消費力較強;百盛時尚潮流,人氣更高,雖然有各自的定位,但也免不了競爭。百盛帶起周年慶的營銷潮流,一度成為現象級案例,但頻繁的活動,也成為了百貨商場活動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在這段時間,巴春逐步處於劣勢;之後,巴春憑藉著不打烊送iPhone的活動,連續幾年產生影響力,但隨著iPhone供應鏈的平穩,近年也逐步失去了話題。Iapm的建成,完全蓋過了傳統百貨的風光,成為了上海最炙手可熱的商場之一,此消彼長下,百盛與巴春的面對面之爭也就逐漸失去了味道。
選擇這對對手是最容易想到的,因為當初我所經歷的就是百貨商戰最雞血的時期,分分鐘抵制、封櫃、全線撤櫃,其實百盛真正的對手,並不是錯位經營的巴春,而是一站地鐵距離、定位更為接近的淮太。而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嚴格來說,商圈是有,但難得有一戰,這也就是我寫文章開頭那篇內容的原因。
太平洋百貨淮海店&K11
相比百盛和巴春的百貨競爭關係,太平洋所在的黃陂南路路口,由之前的獨樹一幟(甚至只能對標百盛),之後卻迎來了最強對手——K11。這是新老業態的競爭,是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的競爭,是極致購物和極致體驗的競爭,是新老客群的選擇。如今,太平洋已撤出,K11依舊是上海乃至全國最炙手可熱的標杆商場。之後,瑞安的親自操盤將會為該路口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加上新世界集團的K11二期工程,也許這才會是一場真正的較量。
太平洋和K11談不上「戰」,兩者客群幾乎不衝突,但這則案例,你能看到一個現象級購物中心如何一點一點「漲」,一個老牌百貨商場一點一點「消」,與iapm置於百盛、巴春有異曲同工,代表了主流商業業態的變遷。
第一八佰伴&華潤時代廣場
八佰伴坐擁上海百貨商場銷售第一頭銜,自成商圈,而對面的時代廣場並沒有受益。相對八佰伴的親民定位,華潤時代廣場始終走著高雅路線,雖然提供了優質的環境和品牌組合,但缺乏人氣的事實,讓其始終成為了該路口被忽視的商場。如今,不破不立,隨著八佰伴完成了大規模的調改工作,時代廣場也緊跟著進行閉店調整,相比之下,如今購物中心的發展勢頭整體要好過百貨,如果時代廣場能在定位和體驗上做調整,未必沒有機會。
這是百貨商場完勝購物中心的案例,後者在各方面都走在前列,但時代廣場沒趕上一個好「時代」。
久光百貨&芮歐百貨
靜安寺商圈雖然有久光、芮歐、嘉里中心、晶品四家店,但要說面對面的競爭,久光和芮歐顯然更有看點,這兩家是最初的競爭者,而在芮歐之前,久光甚至獨佔靜安寺商圈好多年。當年芮歐招商時,沒少收到久光的影響,開業後精品品牌不少,但也有很多市場上少見的獨立品牌,以至於認知度的缺陷無法與久光進行競爭。如今,隨著商場越來越多,各自做自己的生意,久光依舊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商場之一,而芮歐,則通過不斷的定位及業態調整,逐步成為體驗最佳的商場之一,如果說要列舉面對面競爭且共榮的案例,靜安寺商圈算是其中一個。
靜安寺商圈之所以選他們,是因為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傳統百貨和以體驗為導向的新型百貨的對照,我去靜安寺商圈,絕對是去芮歐百貨的頻率最高,但要說零售消費,還得去久光,這也一定程度上影射著這兩家店的現狀。
港匯恆隆廣場&美羅城
這可能是最缺乏競爭關係的一個商圈,前者是典型的中高端優質購物中心,後者是年輕潮流消費者的玩樂之地,在數碼廣場整體撤出後,終於完成主題式商業體的轉型。兩者不論是號召力還是業績表現甚至是租金水平,都在業內處於極高水平,但又有著幾乎完全不同的定位,即使如此,徐家彙整個商圈面臨的問題也許更為嚴峻,此時此刻,這些競爭商場也許更應該抱團共榮才是正確的方向。
徐家匯商圈之所以選擇這對,在於隨著美羅城的調改以及百貨業態的走弱,這是一則原本構不成競爭關係,現在卻是僅存可以別苗頭的商場,在itc落成之前,徐家匯還得看他們兩家。
ifc&正大廣場
在ifc之前,正大廣場在陸家嘴的地位與久光在靜安寺類似——沒有對手。而相比久光領先地位依舊難以撼動,ifc顯然給正大廣場帶來了一定影響,畢竟,這是目前上海定位最高的商場之一,並且從硬體環境、購物體驗、業態組合、開發商等不同的維度,都領先同行,正大廣場的優勢,在於其更為親民的定位。由於陸家嘴商圈客流體量的支撐,這兩家店多年處於良性競爭中,近年的調整層面,ifc正逐步改變開業初期的定位,捨去了冗餘的運動品類,引進了更多時尚品牌;而正大廣場則正處於多年來的首次大規模調整中,效果如何尚有待觀察。
作為浦東最受關注的商圈之一,這也是新購物中心開出來,在定位方面與對手儘可能錯開的案例,陸家嘴商業內容的不足,為新鴻基製造經典案例創造了客觀條件,相比之下,上文提到的itc空間就沒有這麼大,若能做好,粉一生。
五角場萬達&合生匯
雖然五角場商圈不止這兩家店,但如果要選出兩家代表性的,無疑是萬達和合生匯兩家,前者人氣最高,後者最新,而業內更多關心的,就是後者的到來,會分流掉萬達多少客流。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合生匯並沒有一鳴驚人,冗長的開業過程,給了萬達機會。至今,雖然合生匯人氣已經非常高,但個別仍關閉著的店鋪一定程度上反應著這家商場存在的問題,反觀萬達,今年即將進行最大規模的調整,相信萬達在硬體改造、體驗打造上是有底蘊了,一旦完成「涅槃」,合生匯的優勢剩多少,就是個問號了。
這與上一對就有所不同,合生匯明擺著就是要分流五角場商圈的客群,大家都在說合生匯開業後,萬達怎麼怎麼,因此拿他們兩家作為五角場的代表也不為過。這也直接促使萬達、百聯又一城等老店進行調整。
青浦奧萊&米格天地
是國內唯一面對面的兩家奧萊,但業績表現卻大相徑庭。前者每年坐穩全國奧萊桂冠,後者則艱難前行,開業初期遇到非常大的招商問題,近年表現逐漸起色,去年業績超過8億元,但青浦奧萊的地位短期內應無法被撼動。
這個地方我至今只去過一次,是郭老師指定我要寫的。
七寶萬科廣場&匯寶廣場
七寶萬科廣場是近年來最為成功的一則新開項目案例之一,而在此之前,匯寶廣場則是該商圈的獨苗。如果說芮歐沒有給久光造成大麻煩,ifc一定程度上和正大廣場互補,那七寶萬科的建成則是帶動了該商圈整體的消費以及購物體驗的升級,在這樣的情況下,匯寶若沒有調整動作,則很難再獲取年輕消費者的青睞,這就是商業升級的典型代表案例。
七寶萬科廣場作為我商場合作的處女作,第一次,始終有情結在的。而相比ifc、合生匯,七寶萬科的建成自成商圈,把本身並不受太多關注的地區推到了主流舞台,但其實這樣的案例越多,對市中心核心商圈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浦東嘉里城&證大喜瑪拉雅中心
雖然處於一個路口,前者定位中高端優質家庭型消費客群,後者則走上了藝術定位路線,加上重「形」上的設計,輕內部的規劃,導致這家店始終沒有發展起來,藝術氛圍更無從談起。由於社區型商圈的體量限制,喜馬拉雅的調整空間也有限,導致其想要給嘉里城帶來麻煩,幾無可能,只能從內部著手,從一直以來的藝術定位找規劃和突破口,看如何從品牌組合和運營、營銷層面,吸引到其特定的客群。
相比聯洋地區大拇指廣場與聯洋廣場的對視,嘉里城和喜瑪拉雅的可玩性就非常高了,兩者都是極具特色的項目,喜瑪拉雅甚至在藝術形態的打造上在上海幾無對手,但你說兩者完全錯位競爭嘛,隨著喜瑪拉雅即將引進更多親子兒童體驗業態,我倒希望雙方未來好好乾一架。
考慮到篇幅以及寫作時間點的問題,這次沒有將類似虹橋天地&龍湖天街、長寧龍之夢&長寧來福士等案例加入進去,路口巷戰打得時間久才有故事對吧。
綜上所述分別有:
老百貨與老百貨、老百貨與新購物中心、老百貨與老購物中心、老百貨與新百貨、老購物中心與老購物中心、新購物中心與老購物中心(結果有互補、競爭、垮掉)、特色購物中心之間、奧萊之間的路口商戰。
是不是感覺很精彩很全面?但依舊改不了這是一篇炒冷飯的水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