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別道歉,我不想聽。

滴滴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道歉了,6月30日晚,滴滴官方發布《很抱歉,最近打車可能有點難...》

最近我接觸到太多對滴滴的抱怨和滴滴的道歉。

最大規模的一次應該是作家六六猛懟滴滴的那次,一次高價格的滴滴打車經歷,讓六六勃然大怒怒,對「流氓」「作死」等字眼來直接點評滴滴,我看了閆躍龍對此事的評論《說實話,我很討厭六六》,寫的很走腎啊。

兩件事情的具體經過,我都貼了原文鏈接,大家可以去看看。

在滴滴的後台,其實是一個超忙碌的「機器人」,它把乘客發出的海量用車需求進行整理計算,然後分配給司機,就是系統自動派單,這個「機器人」系統在人類的制定的規則下運作是絕對公平的。它最最需要的就是,不斷被優化,不斷添加新規則、演算法進去,直至它聰明絕頂...可以讓99%的滴滴員工沒事幹。

為什麼叫車這麼難了?價格又這麼高了?2017年初落地實施的《網約車新政》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最關鍵的3條:當地戶籍,當地牌照,汽車排量軸距等硬條要求。如此一來,滴滴註冊司機中,有資格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跑滴滴的數量減去大半。

多麼簡單的邏輯,乘客沒有變化,司機大幅減少,當然不能再懷念過去「秒接單」的快感了。

共享經濟是打不垮的小

個人愚見,滴滴平台上要想解決「打車難」的問題,還是要私家車、車聯網等「究極」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經常喜歡在路邊觀察來來往往的車輛,車上只有司機的「空駛車輛」占較大比重。有多少人把私家車純粹的當成自己的代步工具,而忽視了車上還有4個空座位。

其實,目前車聯網的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了,比如我們在使用地圖軟體導航的時候,地圖會告訴你某些路段擁堵、暢通。是的,交管部門十分清楚某些路段車輛的數量。不僅如此,通過識別車牌他們還知道車主的詳細信息,性別,年齡,籍貫,工作單位等等。據說,人臉識別技術也已經逐漸應用在交通管理上了,那麼車聯網的數據就更加精準了。

我覺得隨著網約車平台、車聯網技術的繼續深入發展普及,有一個情況一定可以實現,同行的人的信息可以互相打通。比如你某天想從北京開車到上海,你查一下就會知道,明天同樣出行計劃的有1000輛車,如果這些人充分溝通、充分信任並拼車,明天從北京開車到上海實際只需要200輛左右就足夠了。是的,你可能知道,這就是目前滴滴順風車的經營模式,順風車的模式同樣正在應用在市內短距離出行,出行體驗好的前提就是,車主基數要足夠大。

徵信體系的完善、能源的緊張、道路的擁堵等等因素加在一起,未來,道路上只有司機的「空駛車輛」一定會大幅減少。

其實,要想減少甚至杜絕空駛車輛,只需要一個政策:私家車空駛照常甚至多收過路費,而有1-4個乘客的私家車減少甚至免過路費。

類似邏輯的交通政策,在很多國家已經實施。比如美國高速公路上,只有一個司機的車輛是不可以走快車道的。(美國絕大多數高速公路是不收過路費的,所以無法用過路費來調控乘客數量。)

其實,在中國,不管是快車、順風車、專車、租車等等,看似滴滴在出行領域做了很多事情,其實未來「智慧出行」,我覺得滴滴、易到、首汽、神州等企業只是做了2成而已。他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不管是作為乘客、司機,還是旁觀者,我們都應該對他們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

在體驗更佳的「智慧出行」上,一系列的新政不僅打不垮共享出行,相反,共享出行會更加強壯,即使你不理解它。

所以,滴滴,你道什麼歉,我不想聽。

文/媒媒噠聯合發起人 趙宏民


推薦閱讀:

又融資又合併,巨頭滴滴先定了一個的小目標
辣手摧花優步後,原來滴滴去做婚戀市場了
滴滴若用打車券償還小藍單車押金將再傷害用戶 市場格局難改
順風車,流動的人間劇場

TAG:滴滴出行 | 滴滴专车 | 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