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代入感

關於代入感,我一直認為是很好理解的東西,但因為一直有作者在詢問這方面的問題,我就單獨開一篇來介紹吧。

所謂代入,就是讀者在閱讀時,把自己想像成主角的一種行為,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讀者會隨主角喜而喜,隨主角悲而悲,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故事中去,獲得更強的心理感受。

顯然,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很有益的。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帶來的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就好比我們看奧運時,有沒有中國選手參加,我們的觀看和助威,絕對是不同的,而如果更進一步,選手是我們的親戚朋友,那關心的程度就更不一樣了。

所以,代入感能讓讀者更關注作品,更深入劇情,更迫切想知道未來發生了什麼。或者簡單地概括,代入感使作品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然而,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獲得了這些好處的同時,代入感也會帶來一個負面作用,那就是當主角遭遇不幸時,讀者的感受也會加強,而如果強度超過了讀者的承受能力,他們可能直接放棄閱讀,甚至會產生一些謾罵。

這也是網路文學中會有一些寫作禁忌的原因,比如結局必須是大團圓,如果最終主角的結局是全家死光光,在強烈的代入感作用下,讀者自然是無法接受這點。

當然,在寫作中,我們完全可以規避掉這些代入感帶來的負面效應,只保留它好的影響。所以,對作家,尤其是網路作家來說,代入感絕對是個好東西。

那麼,代入感要怎麼才能有,怎麼才能被加強呢?

在談論這點之前,我們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代入感和認同感。

代入感剛才提到了,是讀者把自己想像成主角的特殊感覺,而認同感則是讀者對主角行為的認可程度。這兩者有關聯,但並不一致。

先說代入感。它的產生其實並不難,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它天生就已經有了。只要小說有主角,讀者就會下意識地去代入,甚至哪怕主角是一隻貓、一棵樹,讀者也同樣會有代入感產生。

區別只在於代入感的強弱,而影響這點的是讀者與主角的相似程度。

這個相似度是全方位的,包括了形象、性格、三觀等各個方面。相似度越高,代入感自然也就越強。所以,女性讀者一定更容易代入女性主角,中國讀者一定更容易代入黃種人主角,年輕人一定更容易代入年輕的主角……可以說,主角的每一條人物設定,都在決定著代入感的強弱。

這裡要注意的是,破壞容易建設難,一條相符設定帶來的加分,一般是抵不過另一條不符設定所帶來的減分的。所以,單是為了代入感的話,對於主角的人物設定雖然不能太模糊——這導致了沒有加分項,但也不能太清晰——這導致了更多減分項的產生。

因此,除了一些無可避免的設定,比如性別,我們應該儘可能增加能明確符合對應閱讀人群的設定,比如確認讀者是年輕人,我們就一定要加上主角是年輕人的設定,與此同時,則要儘可能減少不確定對應人群,或者對應人群狹小的設定,比如主角的具體身高。

另一個注意點則是,內在的東西往往比外在的體現更重要。比如,主角的性格就比他的體型影響程度更大。因此,一個中國人穿越成白人,白皮黃心,與一個白人穿越成中國人,黃皮白心,顯然是前者的代入感更強。

在這裡,還有一個點是非常重要,但往往又會被忽視的——讀者心目中自己的形象,與他的實際形象未必相符。

一般而言,我們都會下意識地美化自己的形象。比如在小說里,主角出言頂撞父母,讀者看了很可能不滿,並且直接影響到代入感,因為他們覺得主角的行為異於自己,自己是孝順的,不會有這樣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未必真的那麼的孝順,我們也可能頂撞過父母,只不過我們會下意識地忽略掉,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人品很好,從而覺得主角不像自己。

同樣的,我們自己也許很膽小怕事,也許出門遇到個壯漢一聲都不敢吭,也許被他一把揪住就開口討饒了,也許被打了一巴掌就痛哭流涕……然而,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主角時,會認可他的這種舉止,會認為這是自己么?

正常來說,多數讀者都不會這麼認為。而這種不認可,就直接破壞了上文所說的認同感,進而因為認同感受影響,破壞了代入感。

如上所述,在對代入感的影響上,人物的內在是更重要的,而內在的體現,當然就是通過他的言行。因此,主角的言行是否能被讀者認可,也就是認同感是否強烈,直接影響到代入感的強弱。

不過,與代入感不同的是,認同感並不一定要求主角的言行與讀者相符。

比如,主角被敵人抓住,嚴刑拷打但死不屈服。事實上,讀者哪怕下意識地美化自己,也未必會認為自己真是那樣的鐵漢,所以主角的行為,與讀者會做的並不一致,但這並不妨礙讀者的認同感,他們會認可這樣的行為,讚賞這樣的行為。

簡而言之,就是讀者認為主角做得對。

認同感,並不都是往道德高尚的方向發展。比如,主角發現一個寶藏,從道德高尚的角度看,他應該努力尋找寶藏的主人,試圖原物歸還,如果做不到,就應該嘗試捐出去做慈善,至少也是貢獻給國家,而不是自己私吞,然而,如果主角真這麼做了,讀者很可能罵他傻,很可能不認可這樣的行為,直接破壞認同感。

總的來說,讓主角在大是大非上把握住,然後儘可能選擇有利於自身,同時讓自身更有面子的言行舉止,是把握認同感的大致規則。

上面的例子里,主角發現寶藏交出去,不利於自身,所以破壞認同感;主角笑對毒打,這看起來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所以讀者能夠認可;而他做出各種軟骨頭的舉動,當然是大失面子,所以讀者無法接受。

這就是認同感。

最後再總結一下。當小說開始,主角出現時,代入感天然就已經存在了。而在此之後,隨著主角的人物設定一條條出現,代入感的強弱會隨之變化,越是內在的設定影響越大,在設定完全呈現後,代入感會達到一個峰值,而在此之後,它會受到認同感的影響。如果讀者認可主角的言行舉止,認同感就會加強,從而維持代入感甚至略略強化,反之,如果讀者不認可,認同感就會被破壞,嚴重時會直接導致讀者棄書。

相比之下,認同感比代入感更為重要。

文章轉自:楊晨說網文(ID:ycyang314)

楊晨:網名314,網路文學資深編輯,現任閱文集團總經理、起點中文網總編


推薦閱讀:

私教給我的啟示:寫作是可教授的
《尋妖記》:相忘江湖(四)
《尋妖記》:訶梨鬼母(二)
一句話最多能立幾個flag?

TAG:起点中文网 | 写作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