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丨解讀《異形:契約》:有關人工智慧創世的熱門問題【劇透警告】
本文首發於新浪娛樂,含有大量劇透
後根據一些重要信息的更新有所調整本文給出的推測和結論盡量減少純腦補的成分,而是從大量的主創人員採訪和報道中提取關鍵的資訊進行總結。
儘管《異形:契約》讓整個異形系列自誕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有「異形」大範圍的出現在中國銀幕上,但實際上這個科幻系列以及「異形」的形象,早已伴隨著國內數代影迷數十個年頭。不論是當年地方電視台不定時的「傾情放送」,還來自於錄像帶到VCD再到DVD的媒介更迭,再到唾手可得的各版本網路資源。《異形》可以說哺育了不止一代中國的科幻愛好者和恐怖片影迷,更是俘獲了一批死忠。
總的來說,想看懂《異形:契約》的話,其實從1979年的《異形1》開始的《異形》正傳四部曲並不十分重要,算得上有「參考價值」的只有第一部。真正不得不看的是《普羅米修斯》,因為《異形:契約》與它之間有無比緊密的劇情聯繫。
其實本來這部電影的名字最開始就是《普羅米修斯2》,後來改成了《異形:失樂園》,最後才被拍板定成了《異形:契約》。當然改名字只是表象,實際上不停變動的是對這個「異形前傳」系列整體的走向的調整和規劃。早在《火星救援》開拍之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剛剛宣布本片計劃時,還曾信誓旦旦的說:「《普羅米修斯》續集中不會出現『異形』(Xenomorph)這種生物。」結果沒過幾個月就連片名都改成了「異形」(Alien)。
實際上《異形:契約》這個名字改得不算成功,因為在名字上看不出聯繫,所以除了對這個系列了解的粉絲之外很多人並不清楚《異形:契約》和《普羅米修斯》之間的關係,反誤以為本片是延續《異形》四部曲後新的故事,導致觀影過程無比困惑;
2012年《普羅米修斯》在中國大陸上映時曾打著《異形》系列前傳的名號而來,但讓不少影迷失望的是,片中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出現真正的「異形」,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僅僅在《異形1》中匆匆一瞥的工程師身上。外加整體宏觀史詩般的基調和之前系列的幽閉恐怖截然不同,雖然電影本身素質極高,但依然讓不少沖著異形而來的影迷大呼上當。
不是異形的「異形」所以這兩部電影都剛上映就陷入了麻煩,在部分觀眾眼中一部成為了沒有「異形」的《異形》前傳;一部有了異形但和《異形》系列沒有直接關係——這成了兩部高水準的作品公眾口碑不如預期的重要原因。
《異形:契約》和《普羅米修斯》都是非常引人開腦洞的作品,而且片中有不少謎題,還沒有給出「到底怎麼回事」,也有很多可能性,一部分坑可能會留待續集去填,目前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觀眾可以有自己的解讀。而在這裡,而是點出片中已有明確指示的點,或影片主創在採訪和報道給出的確定信息,來回答一些有了較為確切的答案的問題。
前面的故事
此處內容主要是對不熟悉《普羅米修斯》朋友回顧一遍劇情,熟悉的朋友可以完全略過,從下一章「大衛的秘密」開始。
想看懂《異形:契約》,要從維蘭德公司說起——這個公司在《異形》正傳中因為在未來與湯谷公司的併購更名為「維蘭德·湯谷公司」。在設定里公司的創始人彼得·維蘭德的履歷之誇張如同出自於瑪麗蘇小說中的霸道總裁:他出生在20世紀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十幾歲就不停地進行發明創造取得專利,年紀輕輕便開辦了公司,榮獲了諾貝爾獎等等榮譽。並一路高歌猛進的把企業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跨國集團,在醫療/軍工/仿生學/人工智慧/航天科學/太空殖民等領域都擁有著無可匹敵的先進技術。
彼得·維蘭德
有錢有技術有野心的彼得·維蘭德,在年輕時就有了對外太空生命和探索人類起源的想法,不過這一切等到他老年,各種技術成熟之後才實現:他啟動了名為「普羅米修斯」的計劃——在世界範圍內尋找人類起源的遺迹和證據,這就是電影《普羅米修斯》的起始。
到了《普羅米修斯》中,伊麗莎白·肖博士和丈夫查理在一次考古發掘中找到了原始遺迹里的星圖,星圖中指出了距離地球34.56光年名為的LV-223的行星或許是人類最早的誕生之處。因此肖博士和丈夫查理有機會連同數位各有所長的船員,以及當時維蘭德公司副總裁維克絲和生化人大衛一起乘坐「普羅米修斯」號飛船前往探索。然而他們到達後,在那個星球上找到的卻是數艘被稱為「工程師」的高級文明被遺棄的飛船,而飛船內到處都是工程師的屍體,同時他們在飛船中發現了一種可以改變生物形態的物質——「黑水」。
在第一次對工程師的飛船探索時發生了巨大沙暴,兩名成員在飛船中走失。探索小隊將一顆工程師的頭顱以及黑水的樣品帶回了普羅米修斯號。在DNA測定頭顱後得出了工程師和人類DNA序列幾乎一致的結論,可以證實工程師便是人類的起源。當天,生化人大衛偷偷把黑水加入了查理所喝的酒里。得知自己找到了人類起源而興奮的查理與肖發生了關係——某種生命體開始在原本無法生育的肖的體內成型。
在第一次探索後沒過多久,大家為了營救之前走失的兩位隊員開始對飛船進行了第二次探索,但其實他們已經被因為黑水導致變異的生物殺死。查理因為之前黑水的原因在第二次探索過程中變異,被維克絲用噴火器處理。同時肖博士身體里的生命飛速成長,她不得不使用普羅米修斯號上的自動手術儀把體內的如同章魚般的生物取出。而大衛則在飛船里發現了一個處於休眠狀態依然存活的工程師,並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一位悄悄隱藏在「普羅米修斯」號上的重要人士:當時已經年過百歲的公司創始人,彼得·維蘭德本尊。
得知消息的彼得·維蘭德立刻前往外星飛船內部會見他以及所有人類的造物主,渴望知道他們之所以創造人類的原因,當然更重要的是希望造物主可以為自己續命。然而他得到的回應卻是工程師的暴怒:強大的工程師扭掉了大衛的腦袋,不由分說開始襲擊在場所有人,殺死了維蘭德,並準備駕駛飛船開往地球,用黑水毀滅人類。所幸一同前往的肖博士逃出生天,告知普羅米修斯號船長阻止工程師。
工程師的飛船被普羅米修斯號船長以犧牲對撞的代價攔截了下來,但工程師並沒有死。從墜毀的飛船中逃離的工程師開始追殺倖存的肖博士,結果一番纏鬥之後,被肖博士從身體中摘除的已經迅速成長的巨型怪物殺死。
《普羅米修斯》結尾,整個探索小分隊只有伊麗莎白·肖博士以及被工程師損壞的大衛倖存。大衛告知肖博士自己懂得工程師飛船的駕駛方式,可以幫助她,最後肖博士決定不返回地球,而是和大衛一起去尋找工程師家園的星球。
《異形:契約》就是接下來的故事。
大衛的秘密
看過電影我們知道大衛自然是《異形:契約》毋庸置疑的絕對主角,回顧完《普羅米修斯》的劇情,我們不難也回憶起大衛在上一部中的重要性。在《普羅米修斯》遺留的諸多疑問中,「大衛為什麼往查理的酒杯中投入黑水?」一直是引起粉絲們猜測和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而這一切在《異形:契約》算是有了一個解釋。
在我看來,《普羅米修斯》中的生化人大衛行為目的其實有三個層次:
最表面的一層是大衛是為飛船上全體成員服務的,他是飛船上提供保障的機器,這個我們一開始就知道。
第二層是大衛在背地裡實際上是為了維蘭德公司的大老闆——彼得·維蘭德服務的,老闆的地位和優先程度遠高於其他人這點在電影中表露無疑。這層在《普羅米修斯》的後半段揭露給了觀眾。
第三層是大衛自己的野心,這一層沒有直接在《普羅米修斯》中展示,有一些若有似無難以確定的證據。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種種大衛不合規矩的行為,後段彼得·維蘭德出現之後,我們會自然的以為這些行為的幕後指使是維蘭德本人。看過《異形》系列的人也都清楚,在原系列中的生化人就都背負著來自於公司的秘密任務:「不惜一切代價搞到活體樣本。」所以大家認為大衛「下毒」的行為應該只是公司草菅人命一次實驗罷了。《普羅米修斯》編劇Damon Lindelof也曾經說:大衛的這些行為是編程導致的。
不過,編程會讓大衛在投毒前說出:「有時創造,要先毀滅。」來探討生存還是毀滅的意義么?我表示懷疑。當我們在《異形:契約》中看到大衛喪心病狂的作品時,他的野心已經完全揭示了出來,我認為他在《普羅米修斯》中的所作所為更像是他後來瘋狂的預兆。
《異形:契約》的開篇便是年輕時維蘭德與大衛的一場對話,這也是造物主與創造物的一場對話。對話中大衛承認了維蘭德是自己的「父親」,但依然說出了「你會死,而我不會」這種有些「大逆不道」的話。有些震驚和生氣的維蘭德做出了回應:「給我倒杯茶。」以命令的形式來彰顯自己的權威地位。顯然維蘭德倒好手邊的茶完全不必麻煩大衛,而大衛自然也知道這是種權力遊戲,但他還是不動聲色走到他的身邊乖乖把茶倒好。
「這種反應是十分危險的。」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說這段戲:「他已經是一個捕食者了,就這樣。」
雷老不止一次的在多個採訪中表達了對現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擔心,他一再強調不可以讓機械擁有情感。或許在前段時間Alpha Go和圍棋選手們的人機大戰中有一種言論有些類似:「Alpha Go贏得比賽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如果會故意輸給人類。」換做《異形:契約》中可以這樣表達:「會模仿人類情緒的生化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可以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情緒。」
一些難題
1、工程師為什麼創造人類?工程師為什麼想毀滅人類?大衛為什麼毀滅星球上的物種?
其實前兩個問題是出自於《普羅米修斯》中的「終極問題」,在《異形:契約》中也沒有得到直接的解答。但第一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普羅米修斯》中已經做出了回應,大衛在遞給查理加入了黑水的酒之前曾經問他:
「你覺得你們為什麼造了我?」
「我們創造,因為我們有能力這麼做。」
「要是你的造物主也這麼說,你能想像你有多失望嗎?」
「那你不會失望算是好事了。」
而後面兩個關於毀滅的問題,我們先回顧一下之前的設定:《普羅米修斯》中的飛船是2000年前停在LV-223星球上的,他們在那裡準備可以進行物種滅絕的黑水,打算投放給地球。然而黑水的意外失控,導致他們自己幾乎全軍覆沒,抹殺人類的計劃也因此終止。
雷德利·斯科特在《帝國》雜誌的廣播節目里這麼說:「如果一個星球出了問題,工程師就會想要進行大清掃。但是這會花費500年的時間。當他們重新拜訪時——不同的拜訪者會來看看我們做的怎麼樣,如果覺得人類做的不好,毀壞星球,自相殘殺,沒法安穩,他們就將人類抹去。」
普羅米修斯中工程師的屍體
至於大衛的動機,雷老爺子表示:「他恨他們,他對工程師沒有敬意,對人類也沒有敬意。」
同時在《普羅米修斯》中大衛說的:「有時創造,要先毀滅。」他在《異形:契約》中正是這樣做的。根據小說中的描述,大衛在《普羅米修斯》任務之後意識到了「造物主只是想從他們的造物身上取得好處」這一點,而如果造物們沒有通過造物主的「測試」,就會被無情毀滅。
扮演大衛的法鯊說:「我們在《普羅米修斯》中看到了大衛見證維蘭德與他的造物主見面。大衛曾經就像維蘭德一樣,對他的造物主充滿敬畏。直到他看到了他造物主的失敗,看到了他們是多麼的平凡。我覺得可以這麼說,他放下了。」
顯然,大衛失去了對人類的敬畏。他發現了創造物不能偏離造物主想實現的願景,正如工程師想毀滅失控的人類,人類放棄了有情感的生化人。所有的造物主都不會允許他們創造的東西擁有自由意志,一旦創造物擺脫了造物主的控制,那就只好毀滅了。
以為被造物主臨幸的大衛
在《異形:契約》里和大衛長得一模一樣的沃爾特,是比大衛更先進的一代生化人,我們看到電影中的大衛試圖將沃爾特拉入伙卻遭到了沃爾特的拒絕。因為人類已經意識到了大衛擁有情感後難以被控制的問題,所以儘管沃爾特有著更強大的物理性能,但被剝奪了情感的他實際上比起大衛卻是人類更好控制的工具。片中很多時候他看著有不少微妙的感情甚至想法,但主演法斯賓德否認說:「沃爾特沒有任何人類(情感/性格)特質。」
「太多情感是危險的。」雷老爺子在採訪中這樣警告。
2、從《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這十年來,大衛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創造新異形?
十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成為科學家和藝術家么?如果有一個電子大腦或許夠了。大衛的作品——那些實驗和藝術創作,我們都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大概也能猜出來,以大衛在《普羅米修斯》中展現出對於工程師文字的認識能力,讓他在飛船上應該學習到了不少工程師的知識,以支持他在洞中進行的各種實驗。至於那些藝術創作呢?呼應了電影開始時的呈現的那些藝術傑作——這其實是他人性的集中體現。
大衛畫的肖,真正的作者是Matt Hatton
根據大衛的扮演者法鯊的說法:「我們上次見到他是十年前了,他沒有進行任何的維護。所以他身上那些人性的部分開始有了一些集中的勢頭,我認為,人性已經成了他綜合素質中的重要部分。」
大衛在天空中投放黑水時曾吟誦了一首雪萊的《奧茲曼迪亞斯》,但在山洞中面對沃爾特的疑問,他說《奧茲曼迪亞斯》是拜倫的詩,結果被當場反駁。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大衛越來越像人類的體現:機器(沃爾特)不會犯錯,而人(大衛)會。新老一代生化人的對比,機器與人性的對比在這場戲中被展示出來。
法鯊同時在採訪中說過:「大衛想留下一些東西在身後,這是非常人性化的想法,就像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和運動健將一樣,像那些流芳百世的人。」
還有什麼比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從而成為創造者,成為「神」更能被人銘記的方式么?在大衛對人類失去尊敬之後,對工程師失去尊敬之後,這些曾經的「造物主」們已經不值一提了。他要留下痕迹,他要成為造物主,他要成神!當影片最後大衛登上殖民飛船要求電腦播放瓦格納的《眾神進入英靈殿》時我們知道,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3、《異形:契約》中的星球真的是工程師的星球么?
這幾乎是爭議最大的問題了,我從電影中觀察認為並不是,不過戲外的資料幾乎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普羅米修斯》的結尾,大衛答應肖博士說他們將會前往工程師的母星——設定中被稱為「天堂」。所以我們想當然的認為,《異形:契約》中他們來到了「天堂」,然後大衛以其人之道還之彼身,在這裡投放黑水對工程師進行種族滅絕。然而大衛值得信賴么?看了前面的內容,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此外在電影中那段閃回的觀察,我們也能明顯看出《異形:契約》中被屠殺種族與工程師的不同,工程師更為高大白皙,擁有白色大理石一般透明光滑的皮膚。而《異形:契約》中的物種顯得十分平庸,幾乎就是沒有毛髮的人類。他們穿著黃棕色的衣服,如同僧侶。城市的樣貌也呈現出這個風格,而工程師無論從飛船到裝甲全部都是黑灰冷色的機械有機體感,飛船在城市上空顯得格格不入
還有當大衛駕駛的工程師飛船降臨的時候,城市中的居民湧出,彷彿在期盼著什麼。這是一種禮遇——整個城市只有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迎接飛船的巨型廣場,在《普羅米修斯》的LV-223上的基地都可以一停好幾艘飛船,以工程師這種連時空躍遷都掌握了數千年的高科技古文明,自己的家園只是小行星上的小城市?這肯定不現實。
《普羅米修斯》編劇Damon Lindelof接受collider採訪時也表示過:「我認為他們好像在《契約》中還沒到達那裡(母星),《契約》像是在到達那個地方之前的迂迴。」 所以我之前一直認為這裡其實是另外一個工程師的播種點,上面居住的是某種「人類」,不過不像我們脫離了工程師兩千多年。
不過以上猜測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論雷老爺子亦或編劇,被問到「大衛向工程師投放黑水」相關問題時都沒人否定這個星球是工程師星球的預設,編劇還聊了聊工程師星球被毀這場戲是如何被處理的。雷導甚至還說了工程師星球被毀之後的後面可能的劇情安排(寫在後面)!不過說是「工程師的星球」,是指工程師居住在上面?或者說工程師「擁有」這些星球和上面的生命呢?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4、伊麗莎白·肖的死是自願奉獻還是被大衛謀害?
在《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中間其實還有一段故事,是在《異形:契約》上映前在網路上發布的短片:作為正片序幕的《異形:契約——十字路口》。短片中的內容大概是簡短的展示了肖博士在飛船上是如何修好損壞的大衛的,以及他們之間貌似和平友愛的關係。
短片快結束的時候大衛把肖放入了冬眠倉中,並承諾她到了之後會叫醒她。隨後大衛就開始了在《異形:契約》正片中也出現過的投放黑水的種族滅絕暴行。
後來在《異形·契約》中我們也知道了,大衛用肖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創造出了異形。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她經歷了實驗後可怖的慘狀。不少人認為他們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某種情感,讓肖博士自願成為了大衛的試驗品。但我覺得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我看到豆瓣到對雷老爺子採訪中的這一段:
問:聽說電影中出現了很多藝術元素,比如那首知名的鄉村音樂(肖放出的信號《鄉村之路,到我回家》)。您的意圖是什麼呢?
雷公:鄉村音樂其實是我的主意。有天晚上我一邊洗澡一邊在思考一個情節——當你孤立無援的時候,比如被困在孤島上,或者別的什麼地方,你會怎麼做。Shaw也許會向外傳遞求救信息,那種有間隔的,比如救命啊,快來救我啊什麼的。但是因為她有宗教信仰,我覺得這樣反而顯得陳詞濫調,顯得做作。
是的,在雷老爺子眼中,肖博士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不過她沒有選擇平常的求救方式而已。這首歌雖然曖昧的處理了肖的心態,但是她意識到自己身處危險之中的狀態沒有改變。所以,顯然肖博士知道自己的處境危險才發出了這樣的信息。大衛對肖的「愛」或許是真的,但肖的生存被大衛威脅,看起來也是實實在在的。
快問快答
1、影片結尾就是大衛真的打敗了沃爾特,然後裝扮成沃爾特的樣子登上了契約號?
雖然疑點很多,但是電影中呈現的確實就是這樣。目前有「大衛轉移意識進入沃爾特」等假說,不過沒有證據。在採訪中當雷導和法鯊被問答這一部分的時候,法斯賓德的態度是咬(鯊)牙切齒地說「不要聊」,雷導被問到片中幾個疑點則直接說「看下一部」。這樣的反應讓人不禁猜測這幕戲背後確實有故事。
2、國內刪減版和完整版的區別?
本人看的是完整版,據我所知國內刪減的部分主要是一些血腥和陰暗的場景。包括幾處異形屠殺人類以及異形從人體誕生的場面,漂浮的人頭等等場景,當然還有沃爾特和大衛的吻。總體反映來說,應該沒有影響到劇情,不過完整版給人的體驗會更加病態和黑暗。
3、是否會有一個提供更多信息的版本?
雷老爺子承認了自己刪除了本片20分鐘內容,所以可能會有一個加長版出現。即便沒有加長版或導演剪輯版,我們也可以期待以後看到一些刪除片段給出的信息。據稱刪除的部分包含了兩種異形大戰的場景,本來這場戲在書中也出現了。是為了展現大衛改良的異形比孢子異形更為危險和攻擊性的,不過因為拍攝期間異形戲服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被移去了。
4、《異形:契約》後續的拍攝計劃?
目前該片的續集叫做《異形:覺醒》(Alien: Awakening,不是《異星覺醒》……),但片名之後改動也不是沒可能。雷導曾經在五月初表示續集的劇本正在進行,在14個月之內開拍。現在看來的話只有一年左右了。而且他還曾放出豪言壯語說再拍三部續集,不過這個flag大概隨便聽聽就好,我們能確定至少有一部續集是板上釘釘的。
5、故事將朝什麼方向發展?
祭出雷老爺子前兩天剛剛放出的的一段原話:
「將會有三到四個不同的『玩家』來進行調查(《異形:契約》中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了工程師發現了他們的星球被摧毀。在我看來這些船是定期來往的,我覺得他們是太空中的園丁。下一部很明顯了,我們要去那個星球了...我不會告訴你整個故事的!」
顯然這段話也是無數大坑!三到四個不同的玩家還有誰?我大概能猜出來在正傳中早得知異形的維蘭德公司或許是其中一個,剩下的呢?!
「那個星球」是哪?!是契約號本來的目的地Origae-6么?!是工程師真正的母星么?!是《異形》第一部中的LV-426么?!或者是地球么?!下一部快來啊!!!4
結語
當然,《異形:契約》中留下的問題當然不止這麼幾個,而對於有些問題也許根本不會給出標準答案。不論是工程師的態度,或是肖博士死前的想法,我們只能根據電影中已有的呈現,主創在各個場合透露出的內容進行推測。即便是參與到其中演員和編劇,都可以說沒法完全知道故事將如何進行。一般來說電影都會將觀眾擺到全知的位置上,然而《異形》系列似乎故意不打算這麼做。
雷老爺子是熱衷於挖坑的天才,在《異形》系列中這些「坑」往往代表了宇宙的神秘與人類的無知。就像早在《異形》第一部時,在故事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在飛船中已經死掉的「工程師」的形象,然而他是誰,從哪來,發生了什麼,從當時到後來的全系列電影中都從未再提過。後來被稱為「太空騎師」的他就那樣的出現了,這神來一筆如同一個神秘的符號,讓我們不得其解,但卻能感覺到整個故事的深邃,背後似乎籠罩著一層巨大的迷霧。而這給了後面續集,以及現在前傳的機會。
工程師是《異形》第一部中的「太空騎師」
然後,帶著解釋的《普羅米修斯》在30多年後刪刪來遲,同時也伴著更多的神秘與疑問。然而在仔細梳理《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之後,我發現整個《異形》前傳如同一張處於流轉變化中的網一般。前面的伏筆,後面的聯繫,作為觀眾我們現在只是一斑窺豹的慢慢拼湊。我相信,若想真正完整地欣賞其精緻、壯美,做出正確的評價,則要等到這個系列落幕才行。
參考資料:
Alien Fandom Wiki
新浪娛樂對話《異形:契約》邁克爾·法斯賓德
豆瓣專訪雷德利·斯科特
時光網採訪雷德利·斯科特
@谷大白話 對雷德利·斯科特/邁克爾·法斯賓德的採訪
雷德利·斯科特在《帝國》雜誌的廣播節目
Collider在悉尼對邁克爾·法斯賓德的採訪
Collider對《普羅米修斯》編劇Damon Lindelof的採訪
《名利場》雜誌對《異形:契約》編劇Dante Harper的採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