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健康
塞爾瑪有一個有趣的說法:那個年代心理健康不過是類似養生食譜的產物,它包括運用恰當比例的愛和安全感,富有建設性的玩具,或者有益身心的同伴,坦誠的性教育,情緒的正常宣洩與適當控制,然而這份營養均衡的心理大餐總會讓人想到營養學家廚房裡的水煮蔬菜,營養豐富卻讓人沒有什麼食慾,用這份營養大餐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會長成擁有良好適應性卻乏味無趣的人。
想想這種具有良好適應性卻很無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塞爾瑪的觀點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並不是一道富有營養的心理大餐的產物,而是複雜的心理系統不斷的作用於心理,對其進行反應、適應、整合、吸收,並且維持我們的內在需求和外在需求之前平衡的結果。心理健康當然取決於生理需要本能和外部之間的平衡,就是我們通過說的本我、自我、超我,塞爾瑪說人要按照規範來調節本能、慾望、願望和自我中心,這是發生在更高級的心理活動,很多人誤以為滿足感和幸福就是心理健康的標準,其實並非如此,心理健康不僅需要通過人類自我當中的相對和諧的部分所佔的比例來判斷,還需要作為一個文明人能達到的最高社會程度來判斷。如果一個孩子把擺脫恐懼看的非常重要,他一生當中都不敢為了某個理想而去冒險,那麼這樣的心理健康對於人來說是毫無用處的。
如果一個孩子是安全的,除了安全之外也沒有任何追求,那麼這種安全本身也毫無價值,如果一個孩子完全適應群體,但是這種適應是不加批判的適應和遵從他人的意願來實現的,那麼這種適應也違背了人類自由的本意。
心理健康意味著一個人能自由的利用自身才智水平和潛力處理他面臨的社會和人類問題。一個人的情緒健康是需要適運用智力的提升。最高水平的心理健康還必須包括穩定的自我價值體系,這一部分是根植於我們的人格結構中,是不能被侵犯和破壞的,不能再缺乏價值體系的情況下談論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僅用個人滿足和群體適應來判斷心理健康,那麼試想一個少年犯會儘可能滿足自己也對於團伙適應的很好,那這能夠被看做是心理健康嗎?顯然不是的。所以一邊是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需求和願望,一邊是道德感和社會需要的限制。
心理健康取決於個體對於這兩者間平衡的維持,通常在現實中,我們並不容易意識到自己人格內部的這兩種力量。
有的時候當我們的腦海里出現某種違背道德的想法時,意識到這種衝突沒有辦法滿足的時候,自我就會在這兩種力量中扮演一個調解員的角色,一個健康的自我如同一位明智又公正的法官,它會努力找到雙方都比較滿意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妥協或者是擇中。
什麼是焦慮呢?在人類的正常發展中,正常的危險和想像的危險都會表現出來,人類如果找不到處理危險的辦法,會陷入到無助和恐慌之中,所以我們對於危險的本能反應就是焦慮,在每個人生命的最開始,任何意外對於嬰兒來說都是危險的,突然的巨響和燈光都可能會嚇到嬰兒,當嬰兒對媽媽依賴,或媽媽從自己視線消失都可以產生焦慮,很多類似都會讓嬰兒產生恐懼和焦慮。如果嬰兒始終都是驚恐無助的,那麼嬰兒基本很難生存下來。一再重複的經驗會若化恐懼,嬰兒慢慢發展了預期危險,也就是發展了焦慮,預期而產生的焦慮能幫助嬰兒做好準備。如果缺乏焦慮,反而可能產生一些問題,所以說預期焦慮是為了避免創傷。對危險缺乏焦慮,就不能為危險做好準備,可能會引發不好的後果。焦慮有助於人類實現自己的目標。考試焦慮是很糟糕的事情嗎?如果考試完全沒有焦慮,可能考試對於這個人也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學會怎麼去容納焦慮。什麼樣的焦慮是病態的呢,當人們沒有辦法面對,產生了很多的恐懼,行為上進行逃避,造成了一些危害,這些是有危害的焦慮。
推薦閱讀:
※這五款最受關注的App,如何探索抗擊心理疾病的商業閉環?
※所有會喝水的人都瘦了,不信你試試
※父親用刀捅死15歲兒子 | 爸媽,能離我遠點嗎?!
※為什麼小孩子天生喜歡看動畫片,是什麼吸引著他們?
※除了藥物,你們都如何緩解疼痛?
TAG: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