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作劇者,必食惡果
最早開始是油管興起的惡作劇,床上放蛇、車裡放球、裝死、裝出軌、送一盒子的蟑螂......外國人在玩惡作劇上比國人尺度大得多,國內自媒體博主也緊跟其後,紛紛加入惡作劇的大軍。
大多數人對於這種視頻的印象,都是覺得好玩,一旦有人說惡作劇不該,就會被指責聖母、玩不起。彷彿這過程中被整的人受到的傷害,因為一句「我只是開個玩笑」和經濟的補償,就能煙消雲散。
(這位博主並不是真的想傷害他的女朋友,事後也把化妝品都買回來了,這次的討論只針對視頻內容,不針對他本人。)
這些惡作劇的博主,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整人,所以事後基本都會補償,他們要的,是拍下被整的人的反應,當成笑料給觀眾看,給自己漲粉。
他們先是博主,然後才是熊孩子。他們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想紅。
就像我把你揍出血,然後拿你的眼淚去賣錢,事後把血止住,傷給你治好,我就不欠你什麼了。
所以他們都會挑身邊的人下手,朋友和戀人是被整最多的,因為關係親密,一旦被觀眾指責,可以說「我們關係好著呢,你瞎BB什麼」。在整人之後,也可以以關係親密的理由,讓被整的人不得不原諒他們。
他們不敢挑陌生人下手,因為陌生人不會被親近關係綁架而吃悶虧。但視頻中的主角,被整的那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惡作劇一番,這是傷害其一;
被親密的人利用,拍下最生氣的反應,當做笑話給人看,這是傷害其二;
在被揭曉是惡作劇後,對方也給出了補償,把他們置於「開不起玩笑」的輿論里,讓他們不能再生氣,這是傷害其三。
我們見到的大多數視頻,都是那些對觀眾來說「無傷大雅」的惡作劇,但惡作劇本身給被整的人帶來的心理傷害,是不可能經濟補償來彌補的。
這些博主也無法預料到,被整的人會是什麼反應,在過激反應的情況下,惡作劇還能不能及時收手,國外就有過惡作劇過程中發生誤傷的例子。
有一部電影,講的就是一群以惡作劇博關注的年輕人,付出了惡作劇的代價。
【恐怖/驚悚】別掛電話 2016【BD720P超清/中英文字幕】片頭他們在整蠱一位母親,打電話假裝警察,說包圍了她的屋子,有嫌疑犯進了她家,讓她配合,不要動。母親跟女兒不在一間房,他們嚇唬母親嫌疑犯已經進入了女兒的屋子。
母親顧不上「警察」的警告,推開門出去救孩子,手機掉到了床底。
他們把母親的反應拍下來,作為惡作劇視頻發布到網上,煽動觀眾點贊。
視頻很快就被得到了瘋傳,大批的觀眾觀看、點贊、分享。
他們的粉絲數不斷上漲,嘗到了當名人的甜頭,對捉弄人洋洋得意。他們開始專門做惡作劇視頻,隨機打電話給陌生人,裝成各種身份恐嚇、威脅對方,拍下視頻發布,觀眾叫好,他們成了熱門。
某天他們在打電話惡作劇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的人,不但知道他們的名字、住址、電話,還控制了他們的父母、戀人、同夥。
陌生人是有備而來,通過電話跟他們保持聯繫,用電視給他們播放控制他們父母的視頻,讓他們不敢掛電話,利用他們的弱點,一點點攻破他們的心理防線,利用他們之間曾經的欺騙,挑撥離間。
他們這個以惡作劇博眼球的團隊,全部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過程很精彩,不劇透)
這是一次周密計划過的復仇,原來陌生人是一年之前,他們捉弄的那位母親的丈夫,已經監視他們一年了。
他當晚在外出差,那位母親接到了他們的惡作劇電話,以為家裡潛入了罪犯, 他們說罪犯已經進入了女兒的房間,母親不顧一切開門下樓去保護女兒,手機掉了床底,沒有聽到他們說「你被耍了」。
女兒開門的一瞬間,母親以為是罪犯,開槍誤殺了女兒,最後飲彈自盡。
惡作劇導致了母親的悲劇,也讓這群作惡的人付出了代價,他們在臨死之前,還求饒說「我們沒有傷害任何人的意圖。」 哪個惡作劇的人,不是這麼想的呢?
當他們把快樂凌駕於別人的痛苦之上,用別人的痛苦來獲得關注的時候,已經是一種傷害了,何況他們從沒有考慮過惡作劇真的會釀成惡果,也沒打算承擔後果。
惡作劇的人,以為只要惡作劇不是真的,他們就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但實際上,不管是你爸真的出了車禍,還是有人惡作劇說「你爸剛被撞死了」,對被捉弄的人,造成的心理衝擊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這件事是惡作劇就有一丁點的減少。
試想一下,你的男朋友把兩條蟒蛇放在你身上,你嚇得大哭,救命求饒,男朋友不但不來幫你,還跟著起鬨,四周還都是拿著攝像頭對著你哈哈笑的人,拍下你最驚恐失態的樣子,還把視頻放到網上去,你是什麼心情?事後男朋友說這只是惡作劇,蟒蛇又沒毒,你要是生氣,還會被當成小題大做,又是什麼滋味?片子的主角也以為自己只是打電話的惡作劇,不會給人造成實質的傷害,我們看到的那些送人蟑螂、床上放蛇,只是因為及時收手,才沒有造成實質的傷害,如果出現了不可控的狀況呢?他們有想過承擔後果嗎?還是以一句「我只是惡作劇,並沒有打算傷害人」脫身?
我們不能阻止這類事件的發生,畢竟有那麼多觀眾認為這些視頻輕鬆娛樂,還在評論和彈幕里為這些惡作劇的人開脫「蟒蛇又沒毒」「蟒蛇很溫順的」,甚至還有更齷齪的「蟒蛇會鑽洞」,拍攝的人贏了一波關注,被惡搞的人承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傷害。
只要沒導致惡果,法律並不能制止惡作劇的行為,但一旦發生惡果,法律也補救不了什麼。
但起碼我們能做到,不要點贊,不要分享,不要關注,告訴這些樂此不疲的博主:「這並不好笑」。
首發於:電波發射基站
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鳳凰周刊》是一份怎樣的刊物?讀者定位、言論尺度和政治傾向如何?
※當下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如何看待女記者殉情事件後媒體人聯名致信安徽台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