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dar真的存在?| 在傳播刻板印象上,人們又搞出新花樣了...
「快看!」
逛街時,朋友指著一個路過的男生言之鑿鑿,「他絕對是gay!」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總是聲稱自己有很離奇的能力,可以通過細微的線索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同志。而且猜對的情況占多數。
當你硬要他們舉例的時候,他們也能煞有介事地羅列出所謂的「典型同志氣質」,比如包括以下幾點:
- 愛乾淨,穿著講究,品味和審美更好的男性(審美像gay一樣是對直男最大的誇獎);
- 舉止抓馬,表情誇張,渴望成為關注中心;
- 相比於足球籃球,更喜歡排球、羽毛球、網球的男生;
- 短髮、穿衣中性、絕不穿裙子的女生等。
(同志聽了想打人……)
看到這裡,同志以及撐同志反歧視的朋友們,先不要著急罵人。
顯然,上述判斷是基於對同志群體的刻板印象產生的。在部分異性戀的觀念中,典型的同志指的是舉止較為女性化的「娘gay」和男性化的「鐵T」,這些相對來說都比較容易辨識。
但當我問我的同志朋友們,他們是怎麼確定一個人是不是同志的時候,朋友都給了一個相似的回答:「就是感覺,看一眼就知道Ta肯定是。」
而心理學家也發現,人們似乎存在一種直覺力或者第六感,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同志,也就是俗稱的「基達」(Gaydar=「Gay」+「Radar」,又一個簡單粗暴的合成詞)。
基達的正確率可以達到60%,略高於隨機猜測概率。比如《SKAM》中的Eskild就是Gaydar靈敏的一員。
那麼,究竟什麼是基達?
當我們遇到新朋友時,我們習慣於先上下打量一番。通常可以很直觀地判斷出他們的性別、年齡、社會階層和其他個人特徵。
我們也會大概地判斷出我們是否會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是否值得我們的信任。我們的社會直覺運行很快,有時候似乎還挺準的。
Gaydar屬於「社會直覺」的一個部分。它有點類似於普通人的時尚感,職業感或者審美,都屬於「看一眼,就知道」的。
看到這裡,或許你也會像小天使Isak一樣,拋出了靈魂拷問:
「那基達是怎麼工作的?」
基達的工作機制是怎樣的呢?
心理學家向參與實驗的人呈現不同照片,請他們就照片中人物的性取向做出判斷。結果發現,人們的判斷通常依據於4A線索:
1. Adornment:
指衣著和髮型風格。
外在的裝飾是人們表達自己性取向、性別、社會階層,甚至種族時,最為淺顯的社會線索。
例如,國外的同志會選擇穿著帶有彩虹或者獨角獸等元素的T恤,這些都是所謂的「同志ICON」。現在正好是6月同志驕傲月,家家戶戶各大品牌都推出彩虹元素的產品。
(穿這個出門,感覺就是在腦門上寫著「Im gay.」)
《暮光之城》的女主角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在出櫃之後,立馬剪了帥氣的圓寸頭,徹底換掉著衣風格,經常T恤夾克素顏出街。
對於男性而言,與異性戀男性相比,男同性戀者對自己的衣著和髮型往往更加上心,造型看起來更加精緻。
但是,通過裝飾判斷錯誤率很高。畢竟,現在穿的最花俏的往往是直男……
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年輕男女,無論性取向如何,都是凹造型的一把好手。
2. Actions:
指人們在移動時所展現的姿態。
生活中可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光看走路姿勢就能認出一個熟人來。研究證明,人體動作線索如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童年早期就已經形成,它也是最直觀的依據之一。
心理學家發現,在走路時,男同性戀與直女相似,更傾向於擺動臀部;而女同性戀與直男相似,會傾向於像搖擺肩膀,大搖大擺走起「海步」。
在Gay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移動姿態,就是當一個Gay與另一個男生擦肩而過的時候,Gay會保持頭部不動,但眼睛會斜著打量對方。
3. Acoustics:
指與講話有關的非言語線索。
非語言線索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研究發現相對於異性戀群體,同志們在講話時會呈現更多的非語言線索,也就是俗稱的「戲比較多」。
這個不用過多解釋,給大家一張圖感受一下被很多同志奉為偶像的,一說話戲就超多的小S:
4. Appearance:
指面部特徵。
一個讓人驚訝的結果是,人們可以在看到個體照片0.1秒後,就成功判斷出性取向。即使不存在其他裝飾線索(移除紋身、眼鏡、底妝和髮型等等),僅僅保留臉部圖像,這一結論也同樣成立。n
但如果判斷的時間足夠久,準確率並不會提高。如果人們被要求在作出回應之前仔細考慮他們的判斷,猜對的概率反而會下降。
這可能意味著有意識的注意會干擾Gaydar的直覺加工和處理。總而言之,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你的性取向就已經被鎖定。
基達也有男女差異嗎?
研究發現人們都更擅長判斷女生的性取向,正確率有64%;而在判斷男生的性取向時,正確率僅有57%。n
因為心理學家發現,只要直男的面部存在些微柔軟的或女性化的特徵,個體就很容易錯把直男歸入到同志的類別下。而一張面目線條相對剛毅的女生臉,並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長相清秀的男孩子可能有困惑過自己為何屢屢被傳性取向撲朔迷離??大概和我們對性別的社會期待相關,社會對男性的普遍要求是:像鋼筋一樣筆直。
畢竟在我們的文化下,與一個淘氣的女孩子相比,一個玩芭比娃娃穿裙子的男孩更可能會被認為是有問題的。
換了一種說法的刻板印象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以貌取人。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覺」來了解他人。
我們一直在抵制刻板印象,而對於男女同性戀的刻板印象(stereotyping),就是掩蓋在gaydar的幌子之下的。
美國Wisconsin-Madison大學的研究者們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gaydar究竟是真實存在的直覺能力,還是人們臆想出的迷思?
他們告訴第一組被試:分辨一個人是否是gay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能力;而告訴第二組被試:gaydar只是換了說法的刻板印象,第三組什麼都不說(控制組)。
結果發現,那些被告知gaydar真實存在的人,會更多、更快速地把一個人判斷為gay。
gaydar這個標籤這鼓勵了人們運用自己的刻板印象。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只是個人的小嗜好罷了,有什麼大不了的?我的gaydar就是很靈敏啊。」n
事實上,gaydar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靈敏。
在實驗室中,gaydar高於50%的準確率根本說明不了什麼。別忘了,現實生活中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3-8%。在這樣一個95%都是直男直女的世界中,60%的判斷正確率意味著,100個人中,有38個異性戀被錯誤地認為是同性戀。
有的人之所以會覺得自己分辨gay很准,很可能是由於可用性偏差(人們只記得自己判斷正確的例子),而且生活中大多數時刻,你的猜想並沒有機會得到證實。
正如性學研究者金賽博士所提到的:
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事情都非黑即白。性取嚮應該是個光譜般的分布,而非同志或直男/女這樣零與一的兩端。
所以,事實上gaydar在區分同志與直男/女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很難說清楚。更何況,窺探別人的隱私,並以此作為談資一點都不酷。
與其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不如致力於成為一個被同志與直男女們都喜歡的人,對吧~
參考資料:
Cox, W. T., Devine, P. G., Bischmann, A. A., & Hyde, J. S. (2016). Inferences about sexual orientation: The roles of stereotypes, faces, and the gaydar myth.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3(2), 157-171.
David Ludden. (2017). Is gaydar really a thing? Psychology Today
Joshua A. Tabak. (2012). The Roles of Featural and Configural Face Processing in Snap Judgments of Sexual Orientation. PLOS One, 7(5): e3667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36671
N.O. Rule, N. Ambady. (2008).
Brief exposures: Male sexual orientationis accurately perceived at 50 m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 1100–1105
Rule, N. O. & Alaei, R. (2016). 「Gaydar」: The perception of sexual orientation from subtle cu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444-448.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簡單心理(janelee1231),查看更多有趣的心理學科普文章。
原文發佈於:Gaydar真的存在?| 在傳播刻板印象上,人們又搞出新花樣了...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請戳:簡單心理
推薦閱讀:
※不想活亦不想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長發女生與短髮女生性格上的差異是怎樣的?
※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如此扎心的原因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