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和觀想的區別
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有著深刻而長久的經歷,自然就會領悟到一些與之相關的道理。這跟作為旁觀者不同的是,可以親身去體會其中的細枝末節,感受每一個情緒的產生,消失和變化,繼而有了很真實的看法。
通常我們將這個過程稱之為成長。在大部分時候,它被當成是人生的意義去看待,不容侵犯。這就是為什麼即便經歷過的人都覺得不好,但還是阻擋不了後來者前赴後繼的腳步;明明是一碗黃連湯,卻被歌頌成蜜糖。
就像是流水線作業一般,時間機器傳輸著懵懂的芸芸眾生,入口寫著幻想,出口寫著迷茫,中間的過程翻滾著苦和無常。然後,迷茫的人會再次毫無猶豫地投身進幻想之門,再經歷一番苦和無常,如此循環不斷......
這構成了生活的真相,看起來應該可以大徹大悟的經歷,最終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慢性成長。還沒有來得及除盡一片荒草,就有新的執著在已經開荒過土壤上滋生髮芽。所以,當一個人用飽含滄桑的嗓音說看透的時候,其實他/她的眼睛裡還閃爍著無數的慾望。
更糟糕的情況是,在解鎖一個個事件的進程當中,時間機器隨時都有可能停機。命運的電閘隱藏得太深,讓我們總覺得壽終正寢是理所當然。但凡有人說:就一次,讓我愛一次就好,讓我瘋狂一次就好,讓我執著一次就好。那隻能回答:祝君好運。
一定要飲水才能知冷暖嗎?不一定。需要深入經歷幾年的事,有時候深入思考幾天就能獲得相同甚至更高的領悟。以佛家的話說,這種方式叫觀想。拋除掉所有幻想和雜念,讓心代替你進入到生活的各種場景當中,細緻入微地去面對一切,體驗一切,就像是自己去親身經歷一樣。
幻想與觀想的區別是:幻想是基於感性的分別心,如膠水般處處粘著,如狂風總裹挾起塵土;觀想則是理性的平常心,是清澈的流水,是潤物細無聲的清風。
比如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很痛,幻想會放大這種痛的感覺和影響;觀想就是去覺知它本身,覺知它的無常和它所帶來的苦。
喜怒哀樂也是如此。有時候特別恨一個人,奪妻之恨,殺父之仇,天天坐在門口磨刀,期待有一天將對方手刃刀下。細一想,即便是如己所願又能如何?失去的已經失去了,時間無法倒流,反倒是因果循環,冤冤相報無窮盡。
有時候特別愛一個人,愛到深入骨髓,還沒牽手就已經想著兒孫滿堂。細一想,哪能這麼快樂呢?人生路上多曲折,如果自己先走,誰來照顧他/她?如果他/她先走,自己如何獨活於世?兩個人,兩顆心,兩種命運,即便捆綁在一起也是枉然。
任何堅固執著的事,推敲起來都是瓷器。一步一個幻想的百年人生,在觀想中也就剎那而已。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是成長太慢,是我們太看不穿。
註:本問首發自公眾號:不苦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