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嗎?

小友說:在「不生孩子就不完整」的命題下,不知道大家對於「生命的完整」是如何定義的。而生孩子這件事情,又究竟對生命的完整性有多大的影響呢?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老年化壓力增大等話題,生育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大眾關注的焦點。

想必你曾經聽過很多類似的一些話:

  • 「一個女人無論學歷再高,能力再好,收入再高都沒用,一定要找個好男人結婚,然後生個自己的小孩 才是完整的人生。」

  • 「只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才能體會做母親的苦。這才是完整的人生。」

  • 等等....

那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人生嗎?不生孩子有錯嗎?在《奇葩說》第一季裡面曾經辯論過「不生孩子有錯嗎?」這個問題。

奇葩說摘錄:

反自然是錯的嗎?問題很奇怪,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非常多的事情是反自然,比如說懂禮貌,但禮貌是錯的嗎?從來不是吧。今天我們可能為了相互之間保持尊重,我們要穿西裝,甚至幾位老師(當時指的是高曉松)會穿裙子,那這是錯的嗎?所以說反自然的事情不一定就是錯的,它們之間其實根本沒有關係。

所以反覆重申的一件事是,生育這件事情,它是權利而不是義務,人對於社會的貢獻從不在生育。比如像金老師,他是一個老師,教育孩子同樣能給社會帶來更多其它的貢獻。所以我們每個人行不行是生育的權利從來都沒有過錯。

——包江浩

我們人有什麼辦法把我們此生沒有意義這個責任推給別的事情,通常兩個很好的做法。

一個是宗教會給我們很大的安慰,這輩子沒做好,還有下輩子,所以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一些宗教會主張死後有天堂,所以我不管活得怎樣,我都可以把願望寄托在死後的世界。

另一個不是宗教的方法就是生孩子,孩子是我的希望,所以自己沒有讀到大學,沒關係,我孩子讀到大學就行了。因為我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身上背著的可不是他自己的希望,而是我的希望。所以我沒念到哈佛,他最好給我念到哈佛,當然最後他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我們最近經常聽到「活在當下」這句話,是讓你相信你只有這輩子可以活,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自己有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覺得不生孩子是沒有錯的。唯有把一生的責任都歸在自己身上,我要把它給活好。我開朗地認為,我不生孩子,是想努力地完成我這一生。

——蔡康永

奇葩說是一個辯論節目,雖然回答十分有針對性,但卻令我們多少會有點啟發。上面康永哥的話從側面說出「不生孩子並不是不完整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應該有自己創造。

想必有小夥伴會問到,那作為一名母親的話,人生應該算是完整了吧?

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生說:

這一切其實都是跟女性的生育和養育的身份有關的。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女性生下來,就被默認為以後就是要作為別人家的妻子或母親,為某一個男性傳宗接代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一開始就說:「提到女性,人們會說,她是子宮。」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觀點:女人生下來必定有一天要做媽媽,母性是女人的天性。

實驗發現,不曾生育過的雌性老鼠對於鼠寶寶的哭聲是沒有反應的,只有在給這些不曾生育過的處女鼠注射催產素之後,這些處女鼠才會開始對鼠寶寶的哭聲有所反應。

通過這個實驗,科學家發現,在跟母性有關的行為中,催產素起著很大的作用,所謂的母性並不是雌性獨有的特徵,而是動物為了保護自己後代經過漫長的演化發展、受身體激素影響的一種行為。

因此,「母性是女性的天性」這種想法其實更多是後天加給我們的。(回顧|母愛並不是女人的「天性」)

上周在社群中,大家也討論起「女人生了孩子才算是完整」這個話題,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究竟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繁衍並不是用來完整人生

我帶過小孩,我喜歡帶小孩,我對這個沒有陰影。生小孩我也不太怕。但我生氣的是,女人不生小孩就不完整這句話,說得好像女人結婚生小孩就一夜之間升級換代一樣。

——小八

我們不能強迫一個外人來完整我的人生,但我們可以輕易的強迫孩子來豐富自己的人生。外人或許以情緒抵觸,孩子不會啊。太無辜了,莫名其妙的就被賦予了生命,如果不能給 ta 很好的人生,別難為人家。

——Her caterpillar

中立觀點

求同存異吧,反正這事也不能勉強。我是擔心心裡一旦有了不婚不育的想法,覺得這樣挺好的話,可能真的會失去當母親的機會,而當了母親後覺得人生比以前更豐富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放棄真的可惜。不應該說什麼完整不完整的,很多人連成年都沒撐到呢,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

——徐遠帆

我覺得子宮也好處女膜也好女性對身對它的存在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就是身體器官。但被附加的文化意義也在繁重了。

——Sherlock

其實問題主要是把生孩子這件事情二元對立化了。在現代社會,假如想作為一名母親的角色,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領養的渠道,所以重點是不是在生過和沒生上面呢?

正如上面《奇葩說》的包江浩說道「生育是權利而不是義務」,一個人需要有完整的人生,也許是無數次個人選擇構成。雖然小友還沒一些類似的體驗,並不知道作為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也許我該去看看知乎)。但在之前的人生告訴過我這樣一些答案,大多數情況下,決定我們將會是怎樣的,不是別人、不是記憶,而是一次次的行為。

小友AI:很多父母用經驗告訴我們,生孩子其實不如生塊叉燒。

- To explore more -

我猜,你可能會喜歡

比孩子更脆弱的,是高同理心的父母

陳忻:在美國,我們這樣帶孩子

年約三十,你有足夠的自信面對逼婚嗎?

本文由友心人原創出品,轉載前請聯繫郵箱media@yoxinli.com


推薦閱讀:

我是獨生女,男朋友家裡有個弟弟。家裡想讓男朋友入贅,但是我不想。怎麼說服家裡人?
女人如果不想生小孩,是不是很難嫁出去?
生孩子有多痛?讓男人來體驗一下!現代社會了為什麼還不能無痛分娩?
順轉剖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以及產後需要進行怎樣的護理,有什麼注意事項?
意外懷孕,到底該不該生??

TAG:生孩子 | 心理学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