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色丹霞丨這個絕美秘境,是如何被發現的
好野外者,大都嗜好地圖。稅曉潔也不例外。
2015年9月,甘孜州白玉縣,稅曉潔習慣性打開衛星圖在這一帶瀏覽。突然,一塊紅褐色的地貌,引起他極大好奇:看起來竟很像是丹霞?
正是這一次有如神助的發現,揭開了中國青藏高原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發現的序幕。
阿色丹霞位於甘孜州新龍縣城西北部上瞻對區銀多鄉阿色一村境內,距新龍縣城152公里,距銀多鄉政府25公里。地理公社繪製
首探丹霞
自從看到衛星地圖那塊紅色的區域之後,我就一直魂牽夢縈。
恰逢朋友的大橫斷項目啟動,天賜良機,便匆匆邁上了征途。
阿色丹霞營地。戶外露營是野外考察常態,也是近距離接觸自然的最好方式。
約上老朋友徐爺和曾翰,2015年10月26日,我們從成都出發。誰知趕上修路,我們只得繞道海螺溝,在海螺溝遇大霧,趕到康定,已是凌晨。次日早起,一路風塵,下午五點,到達甘孜。
我心裡全是那塊紅土,不想休息。現在想起來真是殘酷:我完全忘了年過六旬的徐爺,整整一天,除了趕路,我們就只在道孚的八美吃了點東西。於是,當天黑時,我們已經在圖上那片紅土西側邊緣的草地上露營了。
第二天,在海拔4200米的清晨醒來,群山環伺,凜冽的山風中,我們被美景包圍了。同時包圍我們的,還不止美景。營地四周,都有大型動物或坐或卧過的痕迹,徐爺判斷,很可能是熊。
我和攝影師曾翰挑選地圖上分析過的幾條山溝中較好走的一條徒步進入,徐爺有些高山反應,留下來看守車輛。
出發後不久,轉過一道彎,我們就開始激動。左側的山頂,果然是一片丹霞。顯然,對於這一地區衛星圖上的分析,我沒有錯。
也可以說,一個新的地理髮現就此誕生了。
山谷中有很高的松樹,也有灌木,但海拔4500米以上幾乎寸草不生,我量了一下海拔,腳下的山溝4200多米,而丹霞最高處估計海拔超過5000米。
高海拔地區,根本走不快,到下午,我們才爬上一座小山頭。在這個制高點往兩邊看,好奇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左側山谷盡頭是一塊巨大的丹崖,面朝我們的一面幾乎垂直,目測有幾百米高,酷似美國西部的丹霞景觀。右側的山谷形態複雜,各種岩體千奇百怪,神秘莫測。
中國的學者規定「丹崖」的高度應大於10米,才能顯現出丹霞地貌的雄、險、奇、秀;「丹崖」的坡度則應滿足懸崖坡的條件:55°至90°之間。高度和坡度低於上述標準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應歸入到紅層丘陵地貌中,這是劃分丹霞地貌與紅層地貌的界限。然而這些苛刻的條件,在這裡,顯然都不是問題。
今天之所見,已經足以驗證這片高原丹霞比衛星圖上預想的還要複雜壯觀,算得上是個罕見的美景。
要看得更清楚,還得爬高。然而徐爺還在山下等著,我問曾翰:繼續上還是返回?
曾翰說:隨便你。
不用多說,多年的默契,我說返回吧,徐爺還在等著,他好像狀態不太好。
第一次探查,就此結束。
阿色丹霞正處於壯年期,整體海拔在4200-5000米之間,超過5000米的山峰有10餘座,高差大於800米,屬於典型的高寒型丹霞,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丹霞分布
丹霞地貌在青藏高原雖然分布不多,但在中國西北部及西南部卻甚為廣泛,全國的風景名勝區超過五分之一都是丹霞地貌。
貴州赤水大白岩丹霞,被譽為天然丹霞地質博物館。(攝影 / 李貴雲)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攝影 / 王金)
甘肅肅南冰溝丹霞有著「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的美稱。(攝影 / 王金)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簡單而言,其形成過程為固結成岩——地殼運動、裂隙——侵蝕。地理公社繪製
丹霞地貌的概念起源於中國。
1928年,馮景蘭在粵北仁化縣丹霞山考察時,注意到了分布廣泛的第三紀(6500萬年——165萬年前)紅色砂礫岩層,這些岩層被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
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於是,他將這些紅色的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丹霞,意指天上的彩霞
左→右 馮景蘭,馮友蘭,馮沅君
馮景蘭,地質學家。出生書香世家,兄長是國學大師馮友蘭,小妹為「五四」才女馮沅君,人稱南陽唐河「馮氏三兄妹」。
廣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發源地
在馮景蘭之後,陳國達、黃進等地質學家對丹霞地貌都有描述。雖然國際上早有紅層地貌的分類,但鑒於丹霞地貌的特殊價值,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在2009年批准設立「IAG丹霞地貌工作組」,標誌著丹霞地貌研究真正走上國際學術舞台。
丹霞地貌在中國分布非常廣泛,除此之外,在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分布。
美國拱門國家公園
這裡擁有包括世界知名的精緻拱門在內的超過2000座天然岩石拱門。
美國羚羊谷(攝影 / Jishu)
位於亞利桑那州北部佩吉市附近的納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區,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
澳大利亞艾爾斯岩
艾爾斯岩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心臟」,它長約3公里,寬達2公里,高350米,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岩石。
美國紀念碑谷(攝影 / Jishu)
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這些傲立的孤峰,從《風語者》到《垂直極限》,出現在無數大片中。
再探丹霞
自第一次去阿色丹霞之後,我在2015年11月、2016年1月和10月又分別去了三次。
阿色村雖然距317國道不遠,但由於高山阻隔,非常閉塞,與外界交往很少,恐怕這也是阿色丹霞這麼多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原因吧!
經過四次探查,我們發現,阿色丹霞不僅規模宏大,細節也非常漂亮,絕不亞於南方那些著名的丹霞景觀。
2016年1月,冬季的阿色丹霞。這是山谷深處一條比較小的峽谷,這裡的山體因沖刷而極富特色。此為一處酷似佛像的山體,形神具備。
阿色丹霞,這塊自西向東綿延30多公里的紅山,是當地人眼中的神山,又名絨多巴日,意為凈土、壇城,極樂世界。人們認為,它是上天的賜予,降臨此處庇佑他們身體健康,草場風調雨順。
隨著消息的逐漸公開,探險者、當地政府以及考察團隊也逐漸關注到了阿色丹霞。(攝影 / 溫志強)
2016年6月,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主任彭華教授帶領考察組來到阿色丹霞,他這樣評價道,阿色丹霞是「四川省內品質第一,青藏高原上景觀最好,國內頂級,具備衝擊世界級品牌潛質的丹霞地貌」。
自此,阿色丹霞國內一流丹霞景觀的地位基本奠定。
阿色丹霞的雙峰相對高度超過300米,無論從相對高度、絕對高度以及體量上,都要超過紀念碑谷。(攝影 / 溫志強)
攝影師手記
阿色丹霞之美,驚世駭俗,可是將它帶入大眾視野的我,也時常困惑。
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出發,在無法計量的得失里負重前行,我這樣的生活,是否也令其他人困惑?
就像文字也無法說透的痛苦,高原反應而頭痛欲裂、同伴病重而抉擇進退、身涉無人區而死生難料、盤查衝突而出離憤怒、遭遇蠻荒盜匪而前路未知,與社會評價體系格格不入而無盡孤獨,我也困惑是否前行……
然而,我還記得,第一次在制高點上直面磅礴壯闊的阿色丹霞,有風撲面而來,裹挾著上古的洪荒,一瞬間將我淹沒。
此生無悔。
文圖丨稅曉潔 編輯 / 王麗晶
文章由地理公社原創
擴展閱讀:
縱跨五省的橫斷山天路,會成為中國第一條國家級徒步步道嗎? - 知乎專欄
------------------------------------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這是一次別人幫我安排的日本之行(下)
※飛機上的和鄰座的奇遇或艷遇?
※一頁紐約 · 柏林心牆
※2017不一樣的日本賞櫻體驗?一篇攻略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