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改變認知模式,其實是一種治療

改變認知模式不僅僅是態度問題

很多人將「認知模式」的改變歸結為是一種發心、願望、行動。

如何改變認知模式,多數人認為只要勤奮、有強烈的改變的願望、積極的跟隨新的知識潮流、多跟牛人高手互動,那麼認知模式就會有所改變。

認知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態度的問題。強調態度的人,相應的都會強調行動對認知模式改變的。就是說在實踐中去修正鍛煉自己的認知模式。

對態度過分強調態度,會將我們引向一個身心靈方向,比較強調發心、願力、個人的體悟等等。

我們駕駛汽車、交通的安全,並不僅僅是靠我們的態度,靠的是我們對路況的熟悉、對車的熟悉。相信每個出了事故的司機,其發心上絕對不是要去出事故,從本心上講都是希望平平安安的。

打籃球投籃,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我們經常看見有的人籃球出手後,依然做出控制籃球的姿勢。可是,投籃的命中率並不是因為我們出手後的態度姿勢所改變。

當然,態度固然重要,但僅僅靠態度來把握一件事情,其隨機性會非常大。

治療比訓練維度更高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治療看來,每一個治療對象都是被物化的結構體。以天地視角來改變萬物,就像擺弄木偶一樣,清晰明了。

在醫療方面會有這樣的情況,某些疾病可以通過治療解決,也可以通過運動鍛煉作息飲食調整解決。但是有些疾病,首先在時間空間上就不可能通過自身的調節來達到改善的。

有人會說,自身的約束可以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凡事有利有弊,過於拘謹規律化的生活,會抑制創造。很多作家藝術家喜歡熬夜,很多工作要求喝酒應酬、加班等等。全民皆修行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不切實際。

然而,治療和訓練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治療是一種外部視角、外部的干預。而鍛煉確實基於原有體質、在原有體質的基礎上

治療比訓練的維度要高至少一個維度。訓練是在自身有限選項中通過自身的運轉發現問題並做相應的調整。

改變認知模式的治療對象是什麼?

改變認知模式的治療對象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能否回答好這個問題直接決定了我們能否有效的治療心智模式。

治療對象和治療方法是相對應的,就是說,有什麼治療對象就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嚴格意義講,一個治療對象能否成為治療對象,就取決於是否有相應的方法。有了治療方法才可以稱之為治療對象。

什麼樣的對象才可能成為認知升級的治療對象呢?這個對象可以呈現出認知差異,只有呈現了認知差異才可以「治療」。

我簡單介紹三個調整認知模式的治療對象,其他的方法還會有很多,限於篇幅和個人能力先說這三種。

本篇先介紹語言轉向、現象學、符號學(系統思考)三種方法,這三個方法也是相互交叉,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1、認知模式的語言轉向,將認知模式轉化為語言問題,以語言分析為認知模式的呈現方式。

關於語言轉向可以參考此文章 《管理學的語言轉向》

語言轉向的提出者是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他提到,哲學 不 像 科學那樣提供解釋世界的理論,這就把我們引到維特根斯坦哲學觀中的另外一個基本的提法。他認為哲學的功能,簡單說,是治療。這個提法也和大多數人對哲學的想像不大一樣,大多數人大概認為哲學的任務是建構,而不是治療。

認知模式的差異有一個維度就是:每個人對語言中的概念的具體應用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最終決定的我們的認知層次。我們通過調整語言中概念的具體用法來實現對認知模式的調整(治療)。

具體例子,大家對什麼是知識,什麼是創業,什麼是管理,什麼是共享經濟,什麼是社交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導致了我們的認知模式的巨大差異。

2、現象學方法,現象學所針對的問題更為急迫。主要就是針對我們在互聯網時代面對諸多瑣碎認知碎片,如何甄別真假,如何整合碎片認知系統化的方法。

關於現象學的文章推薦:

《胡塞爾現象學導引(長文)》

《張祥龍:什麼是現象學?》

現象學也是一個龐雜的體系,有很多的流派基本宗旨就是解決「認知如何可能」「如何形成認知」的問題,因為每個現象學家切入點不一樣,所以具體的方法也有所差異,但基本原則相近,就是「如何讓認知符合世界」。

3、符號學方法 符號學是研究「意義」的一門學科。被稱之為人文社科的數學。

參考文章

《趙毅衡教授應邀做客重慶交通大學明德講壇暨李子湖講堂》

《邏輯只是加減法,符號學才是高等數學!》

符號學又稱之為結構主義,與系統思考也有很緊密的相關度。相關方法、文獻也非常多,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認知模式治療方法。

4、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系譜學方法、修補匠法等等,但也是都是內涵龐雜,在這裡只能簡單提一下,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集相關信息。

結語:困境中除了雞湯,還有很多選擇

以往,人們提到改善認知模式,探究到深處不免雞湯化、宗教化、修鍊化,就是原因還是沒有找到切實的方法來改善認知模式。改善認知模式有點像「在飛行中維修飛機」,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於是轉向了身心靈、雞湯化。

本文也是一個導論性的文章,文中提到的方法,最初都是哲學家、學者解決學術問題的學術研究。具體應用的探索之路還非常的漫長。

但是,方向對了,時間就不是問題了。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深入探討。

文章延伸閱讀:

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二):八成的認知升級是無病呻吟

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一):認知地圖

如何升級認知?認知升級的五個要點

系統思考 || 什麼是認知結構?

升維 || 不要忙著學習,學習方法的升維才是正事

互聯網時代知識特性:多維性
推薦閱讀:

Low的不是人 ,而是你的認知
如何才能實現差異化競爭?
邏輯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策略思維的區別是什麼?

TAG: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