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跑贏六大滿貫,囊括年齡組第一,外加平壤馬首位業餘組冠軍
扎洛卡是包攬"六大"年齡組冠軍的第一人,也是首屆對外開放平壤馬拉松的業餘組冠軍。
隨著曬出六星獎牌的中國跑者不斷增多——據WMM官網資料,迄今僅姓「張」的六星完賽者就多達8個(緊隨其後的,也是姓「鍾」和「周」的中國人;下表中六大的成績按時間順序,左起從東京到紐約),光是完成馬拉松六大滿貫本身,已經不再那麼稀奇了。
事實上,只要你是個有錢有閑的馬拉松跑者,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甚至連中籤的運氣都不需要——君不見主打大滿貫賽事免抽籤名額的馬拉松旅行套餐,如今早已廣告滿天飛。
除了最基本的「到此一跑」,WMM還可以有什麼新玩法?
世界第一人
我們介紹過的42歲美國人沃典(Michael Wardian),就把大滿貫玩出一個新高度:在2016年一個自然年內打通關,且平均成績達到2:31:09!
他由此打破日本福田泰(Fukuda Yutaka)於2013至2014年創造的跨年成績紀錄2小時46分,以及英國人巴斯(Andrew Bass)2013年創造的同一自然年成績紀錄3小時06分(註:東京馬拉松2013年才加盟WMM)。
不過,沃典的成績和義大利人Hermann Achmuller保持的平均速度紀錄仍有9分鐘的差距;後者在2006至2015年間,完成「六大」平均用時2:22:05,其中最快的是2012年柏馬2:18:56。
有沒有可能囊括六大的冠軍呢?理論上完全有可能——只要基普喬格(Eliu Kipchoge)願意,但在現實中卻無人做到過,哪怕當下和史上最偉大的馬拉松跑者:
衣索比亞長跑「皇帝」格布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只拿過六大中柏馬一個的冠軍(四次),從未跑過波馬和芝馬,倫馬和東京跑過但沒拿第一,唯一一次跑紐馬居然棄賽。
英國的「世界馬拉松一姐」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跑過當年「五大」中的四個,獨缺一個波士頓。她拿過其中三個的冠軍,柏馬最好成績僅為第三(2011年,她的最後一場比賽)。
基普喬格曾在倫敦、柏林和芝加哥三站奪冠,但沒跑過東京、波士頓和紐約。
凱塔尼(Mary Keitany)專門盯著六大中的兩個——倫馬和紐馬跑,自2010年起兩者各跑四次,都是四戰三勝。
最接近打通關的世界頂尖高手,是以上兩位的肯亞同胞基普桑(Wilson Kipsang),他拿過倫馬、紐馬、柏馬和東馬冠軍,只差沒跑過波士頓和芝加哥。
要包攬六大的全場冠軍,難度顯然極大。事實上,能夠全拿六大滿貫年齡組冠軍的,迄今全世界也僅有一人做到過。
此人名叫弗雷德扎洛卡(Fred Zalokar),上月剛滿57歲,家住內華達州雷諾(Reno)市。
他為此前後總共耗時8年,跨越兩個年齡段;最後一個到手的,是今年2月25日東京馬拉松的55至59歲年齡組冠軍。
扎洛卡奪得的前三個年齡組第一,為50至54歲組別:
- 柏林2010年,2:37:04;
- 波士頓2011年,2:34:46(PB);
- 芝加哥2012年,2:35:10。
後三個為55至59歲組別:
- 紐約2015年,2:43:10;
- 倫敦2016年,2:39:50。
- 東京2017年,2:45:42。
前三者他都是一蹴而就,後三者均跑過兩次才如願以償;最後這場勝利尤其來之不易。
2013年東馬加入大滿貫,翌年扎洛卡就前往參加。由於出發位置靠後,前13公里他一直跑不開,結果以2:40:35排名年齡組第二。
這次他冬訓完成得很好,原本指望能進2:40,但在比賽日卻感覺有點泄氣。
「我不記得在哪一場比賽中,自己被如此多的人超過。我不停地看我的分段用時,沒問題啊!可就是一直有人超過我。」賽後他向http://Runnersworld.com訴苦說。
筆者覺得,扎洛卡應該是感受到令人生畏的日本馬拉松總體實力:2:45的不俗戰績,放在東馬性別名次僅為第581——連前500都擠不進。
那天他用時1小時18分抵達半程點,此後每個5公里分段都有點掉速。第40公里被一名女子特邀選手追上時,他決定跟住對方。
「當時我心想:我要緊緊粘牢她。最後那段路,我們超了一大幫人,這大概就是2:45:42和2:47的區別。
「鑒於年齡組第二名(一個叫奈良部悟的日本人,成績是2:46:33)比我慢不到一分鐘,最後關頭下的那個決心實在是成敗攸關。」
七大洲奇遇
很難想像,被《今日美國》報譽為「世界最偉大的馬拉松跑者之一」的扎洛卡,直到八九年前對WMM「六大」仍相當排斥。
他1960年5月27日出生於俄亥俄州,青少年時期曾多次搬家,高中畢業前先後在紐約州北部、新澤西州、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和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生活過。
扎洛卡小時候練的是美式足球,可惜身高在8年級達到6英尺(1米83)後就不再往上長;他也練過一個賽季摔跤。
當時體重超過200磅、在球隊中打全衛(fullback)位置的他,在舉重房度過的光陰遠多於田徑場,儘管他一向喜歡跑步;「當年我們都一心想成為阿諾施瓦辛格。」當時他的最長跑步距離是400米。
從俄克拉荷馬大學會計系畢業後,他先是落戶加州,兩年後的1984年又遷居雷諾市,這回終於定居下來,主要原因是他酷愛爬山,而內華達州有很多山。
「我希望每天早晨醒來時能望見群山,也非常喜歡Tahoe(塔霍)湖;雷諾是最靠近它的人口最多城市。」
高中畢業後,他開始增加跑量,每周跑50英里左右。不過他只喜歡跑山,只參加50英里和百英里越野賽。
1988至1996年間,他跑完美國四大老牌百英里比賽(科羅拉多州Leadville,加州西部100,猶他州Wasatch Front,弗吉尼亞州Old Dominion),完賽時間均不到24小時。
2009年,扎洛卡的妻子Deb要他陪自己一起跑波士頓馬拉松(她也完成六大滿貫),他拒絕了,讓她找個閨蜜作伴,因為自己對尋常路跑實在不感興趣。
直到一年後,年滿五十的他才終於被說服,從此開啟大滿貫年齡組冠軍打通關的征程。
以下是《今日美國》那篇報道講述的一個有趣故事:
2015年夏天,扎洛卡夫婦赴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度假;這是他們到過的第121個國家。
在這些國家中,他登頂63國的第一高峰,包括歐洲48國中32個的最高點;因此,納米比亞的Brandberg山自然是非爬不可。於是他請了個嚮導,開始向那座山的頂峰進發。
扎洛卡爬山有個特點:不喜歡步行,而是習慣於跑步登頂;嚮導通常都會被絕塵而去的他甩開老遠。
這次也不例外。他從海平面一路飛奔到2606米的山頂,然後再跑回酒店。
第二天早晨在他們下榻的希爾頓酒店,妻子走過來對他說:「瞧瞧這個,你肯定不會相信。」
她亮出一份納米比亞第一大報《Republikein》,頭版上的照片不是別人,正是扎洛卡和他的嚮導,標題寫道:「美國人用紀錄時間登上Brandberg」。
原來他無意中創下Brandberg山的最快攀登紀錄,用時8小時6分。早知道有這麼個紀錄,他還可以跑得更快。
「其實我只想爬上那座山。這是最好玩的一次經歷。」他笑稱。
扎洛卡在七大洲都跑過馬拉松且贏得過比賽,包括1999年的南極洲馬拉松。那次他享受到的冠軍待遇之一,是登上一艘俄羅斯破冰船,與船長同桌進餐。
他和那個大塊頭船長打招呼:「Hi,我是來自雷諾的Fred!」
對方盯著他看,然後帶著很重的俄羅斯口音說了句英語:「我在雷諾槍殺一個人,就為了看他死去。」(I shot a man in Reno just to watch him die.)
扎洛卡聽了一愣,心想:「奇怪!他這是在恐嚇我么?」後來他才得知,這是美國歌手Johnny Cash的歌曲《Folsom Prison Blues》中的一句歌詞。
周跑量兩三百
扎洛卡跑步實力高強的背後,是他平時的勤奮訓練。
他每天不晚於凌晨3點半起床,隨後前往他工作30年、最近24年擔任總經理的Lakeridge網球俱樂部,抵達後在跑步機上一直跑到早晨6點,中午再到戶外跑兩小時。
每周六天,他都是一天兩練;每天練四五小時,除跑步之外,也練習舉重、拉伸和普拉提。
他的周跑量在125至160英里(201至257公里),具體取決於正在備戰的賽事。
平時他晚上7點半到8點睡覺,以便第二天能夠一早醒來;社交生活和約跑(多數訓練夥伴至少比他年輕20歲)都留給周末。
如此大的訓練量,使他一度高達230磅(104.3公斤)的體重,如今只剩140至145磅(63.5至65.8公斤)。
據2013年3月號《Running Times》雜誌報道,2012年芝馬賽前一個月,扎洛卡的最大周跑量高達182英里(293公里)。具體訓練內容如下:
周日
用時1:22:47完成一場半馬,當作訓練跑,日跑量15英里(24公里)。周一
上午:跑步機tempo半馬,用時1小時21分,冷身3英里;機跑時坡度設為-3%,練高步頻;
中午:10英里路跑,每英里八九分的easy配速(每公里4:58至5:35);
下午:7英里路跑,easy。
周二
上午:12英里(19.3公里)跑步機,每英里配速7:00至7:20(每公里4:21至4:33);中午:田徑場,熱身2英里;10組400米,每組71至78秒,間歇為200米慢跑;1.5英里冷身。
周三
上午:熱身2英里,機跑8英里(12.9公里)tempo,用時44分26秒;冷身3英里;中午:7英里路跑,easy;
下午:6英里路跑,easy。
周四
上午:14英里機跑,easy;中午:9英里路跑,easy。
周五
11英里機跑,easy。周六
上午:熱身2英里;7組2英里跑步機間歇,時速11.2至11.4英里(每公里3:16至3:19);4組400米,時速13.1英里(每公里2:50);冷身3英里。中午:4英里路跑,easy。
接下來的星期天,他上下午各跑32(51.5公里)和8英里,都是easy配速。
扎洛卡有時也會受傷,但並無慢性傷痛;「謝天謝地有肌效貼。要是沒有肌效貼,我都不知道如何活過來。」他開玩笑說。
平壤奪冠記
扎洛卡還擁有一頂獨一無二的桂冠:首屆對外開放平壤馬拉松業餘組冠軍。以下是他6月8日剛補發在個人網站的2014年平壤馬拉松跑記。
2014年1月,我在http://RunnersWorld.com上偶然讀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朝鮮馬拉松首次向普通跑者開放」。我被迷住了。
我已經在七大洲至少都跑過一場馬拉松,一個月後即將跑我的第六個大滿貫(東京),當時正在考慮下一個跑步挑戰或目標。
我也喜歡遍訪列國,一直在物色有什麼新地方可去。我琢磨如何安全且合法地訪問朝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當晚我隨口向妻子Deb提出,我想三個月後去朝鮮跑個馬拉松。她並不熱衷,但我沒有因此作罷。
我上網搜索高麗旅行社(Koryo Tours),RnnersWorld提到的設在北京的公司。他們讓人感覺安全、有經驗,還提供一個為跑者和觀眾專門設計的第27屆萬景台獎馬拉松(通常被稱作平壤馬拉松)旅行套餐。
我列印出行程,拿給Deb看。這時她的態度開放了一點。我告訴她旅行社設在北京,我們可以把行程的頭尾各一兩天放在那裡。Deb喜歡北京,於是我們就報了名。(扎洛卡曾獲2007年長城馬拉松亞軍)
2014年2月,Deb和我都跑了東京馬拉松。她覺得兩個月跑兩個馬拉松太瘋狂,於是選擇在平壤跑半馬。而我如果要去朝鮮比賽,跑全程是必須的。
在東京我跑了2:40,賽前訓練量達到周平均142英里(228.5公里),周日長距離平均20至26英里(41.8公里)。
東馬後我保持訓練,平均每周跑115英里(185公里),周日長距離稍短些,平均16(25.7km)至20英里。
平壤馬拉松前一個星期天4月6日,我們決定跑舊金山搖滾半馬。我以1:20贏得年齡組第一,Deb拿到女子45至49歲年齡組第三。
我們先到北京,玩了些景點,吃了北京烤鴨,然後和高麗旅行社領隊會合,與其他團友一起聽取注意事項。會上介紹的主要是訪問朝鮮的相關政治和禮儀,比賽信息不多。
第二天我們坐高麗航空飛往平壤。它被評為世界最差航空公司,是SkyTrax上唯一的一星航司。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平安無事地抵達。
我們被送到羊角島國際酒店,一幢建在大同江小島上的47層共產主義風格高樓;酒店住客不得出島。它實在算不上大,由那家酒店及其停車場組成,僅此而已。
如果我們想跑步,唯一選項是繞著停車場跑;停車場也不大。酒店內沒有跑步機,因此我們沒法用跑步來舒展腿腳,沒法作賽前減壓跑和賽後恢復跑。跑步一律不被允許,只有那個馬拉松是例外。
酒店房間功能正常,但不舒適。我們被告知電梯可能被竊聽,部分房間可能也是;攝像頭無所不在。
行程的第一天用於強制性觀光。我們參觀地鐵,去看各種雕像、公園和紀念碑,被教導如何站成一列筆直縱隊,如何在向親愛領袖巨型雕像獻花時得體鞠躬。我們全程被攝像,旅行結束時被告知可以購買一張紀念DVD。
比賽前一天,我們總算偏離一次固定行程,作了點賽前準備。我們拿到一張手繪賽道地圖的複印件,大巴司機載我們走一遍賽道,因為我們不被允許跑步探路。
司機看不太懂那張地圖,政府指派的導遊對比賽信息也知之甚少。我們只能盡量打聽,但沒人真正能回答比賽相關問題。
賽道一圈大致10公里,從金日成體育場出發,終點是外面的馬路。半馬跑兩圈,全馬四圈。我們被送到體育場,在外面的比賽宣傳畫前留影。
那天空氣品質開始惡化,能見度很低,只能看到一兩個街區遠。我到過很多亞洲城市,很多人都戴口罩,儘管我覺得空氣品質沒問題。平壤恰恰相反:空氣很糟糕,卻沒人戴口罩。
酒店的賽前餐是宴會式的,有炸魚和三餐都供應的泡菜,還有一些小菜,遠談不上理想的馬拉松賽前餐。Deb和我最後在上床前吃了幾根Clif能量棒。
比賽日早晨,我們也吃Clif能量棒,我還喝了些從餐廳要來的咖啡。
4月13日比賽日早晨,天有點冷。我們坐大巴來到體育場,脖子上吊著參賽證,感覺像搖滾明星。
我們被再三告知,作為業餘選手,我們比賽前、中、後的衣服上不得有國旗、國名或任何其他標誌,品牌logo也受嚴格限制。賽後聽說有人因為短褲的logo太大,只好穿牛仔褲跑。但願他只跑10K!
開幕式前有大型團體操,我們這些國際業餘選手在停車場里形成三個集群,總共約225人。相機、水壺、袋子均不得攜帶。
職業選手率先列隊進場,按國家順序。共有8個亞非洲國家參賽,每國一兩個選手;最後是人數約為60的朝鮮隊。我們跟在他們後面入場,在內場一直站到開幕式(韓語致辭和音樂)結束。
5萬觀眾反響熱烈,嘆為觀止。歡呼聲高亢又持久,雖然感覺是在演戲,但你很難不用微笑和招手回應。
開幕式結束後,我們魚貫走出體育場回到大巴,那兒有人拿著大塑料袋等我們。大家迅速脫下熱身衣服放進袋子,再重返場內等候開賽。
專業選手站在最前面,其他人隨便站。此時還出現數百名朝鮮業餘跑者,年齡貌似從十齡童到古稀老人都有。
我環顧四周,國際選手的昂貴、高技術跑步裝備,與朝鮮人穿的老式肥大背心和1970年代式寬鬆短褲反差鮮明。他們的鞋子已經穿得很舊,很多甚至不會被美國人視作跑鞋。
槍響了,大家沖了出去;接著又響一聲。發令有誤。馬拉松也這樣?我覺得很怪。所有人都被帶回起點。
大家就位後,槍聲再次響起,我們上路了。從起點沿跑道跑出近百米,有個90度拐彎出跑道,穿過一個隧道,就出了體育場。出隧道前的速度慢得像在爬行。
那些小孩和很多朝鮮業餘選手起步又快又使勁。我從未見過有哪個跑馬拉松、甚至10K的一出發就這麼猛。
第一圈我超過他們中的很多人。他們的呼吸和臉色告訴我,這些人都是拼儘力氣在跑。你很難不去想像這場比賽的結果對他們可能意味著什麼,不論是好是壞。
賽道本身不太令人興奮。我們經過凱旋門和「五一」體育場,10K計時地毯周圍有些觀眾。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被告誡不得顯示國旗和國名,我看到少數來自挪威、烏克蘭、英國和德國的選手並沒有照做。賽後我發現,國旗規定只針對美國和日本跑者。
比賽時空氣品質很糟,我感到喉嚨有燒灼感,嘴裡一直有股可怕的味道。
直到比賽開始時,我還是沒想明白:10公里的賽道跑四圈,怎麼會得出42公里?
我跑的配速不慢,能夠跟上部分領先的女選手,她們全是朝鮮運動員。遇上疑問時,我總是跟隨當地人。跟著她們我發現,跑完第四圈後、拐進體育場前,還有一個湊足距離的折返。
跑半程的Deb在我前面進體育場。她進場後發現前面沒有人,又看見計時地毯,以為自己完賽了,其實還得繞跑道一圈。
第二次過計時地毯時,她納悶為什麼有人拉著終點線橫貫在跑道上,還以為全馬第一名就在自己身後。其實那就是為她準備的,她贏得女子半程冠軍!此前Deb還從未撞線過。
當我進場、以2:50:18完賽時,他們甚至還沒作好準備!可悲的是,這意味著我沒機會像Deb那樣撞線。我是唯一跑進3小時的國際業餘選手。終點區的賽事官員向我走來,問:「你不是跑馬拉松的吧?」雖然我的號碼布顯示,我就是全程組的。
我說:「是的,我跑全程。」她回答:「可是你沒跑完四圈!」我說:「是的,我跑了。」她又問:「進體育場前你跑了那個折返沒有?」我還是說:「是的,我跑了。」
她似乎不相信我。我又熱又累又渴,最後告訴她:「嘿,我就跑在女子第一集團後面,全程一直跟著她們。我們有晶元,賽道上也有地毯,你去查好了。」幾分鐘後,她過來確認說,是我贏了。
完賽後我們回大巴取回自己的東西,換上乾衣服,接著等兩個多小時後的頒獎儀式,沒有吃的東西,水也數量有限。因為這是朝鮮,我們哪都不能去,只能幹等。
我接受一家國際新聞台採訪,採訪被上傳到網上,美國有很多人都看到了。(筆者註:應為中國的CCTV9)
在5萬人的歡呼下獲頒跑贏馬拉松的獎牌,這相當酷。賽事組織者又讓我們按性別和比賽距離站成一列筆直縱隊,隨後輪流站上一個碩大的領獎台,被授予證書和一束花,再彎腰被掛上獎牌。
這就像奧運會,不同之處是他們不為我和Deb升美國國旗或播放國歌。頒獎儀式後我們回到大巴,高麗旅行社領隊很高興我們這輛車上有三位金牌得主——女子10K冠軍也是我們團的。
我們離開前,又觀光了一兩天,但不能再跑步了。更多的紀念碑、雕像和紀念館(包括紀念「打敗美帝國主義」的「勝利祖國解放紀念館」),又去了趟非軍事區,那裡的宣傳語包括美國帝國主義是何等害怕。
以前我從南面到過非軍事區,現在從北向南眺望去感覺很怪,景物和我在新聞和紀錄片里看到的影像都對不上號。我們還參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陵墓。所有這些出行都被攝像。在朝鮮旅行的每一個方面,都有一種無所不在的壓抑和集權感。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像作一次時空穿越之旅,共產主義宣傳鋪天蓋地:海報和公告牌,雕像和紀念碑,以及喇叭里的廣播。
在酒店外面我們吃得很好,受到的都是禮遇,但整個旅行仍有一種弔詭的感覺。我們見到的所有人似乎都很友善,但又顯得很謹小慎微,生怕和我們深入接觸。
此行的最大挑戰不是物質上或政治上的,而是暫時失去自由:被告知不能外出跑步,不能離開酒店,等待頒獎禮時不能出去找點吃的,未經許可不得拍照,不能在政府批准的旅遊路線之外吃東西或購物,這些都是例子。
訪問朝鮮沒什麼嚇人的東西,我們從未感覺過危險或不安全。不過在那裡你必須注意聆聽並遵守旅行社叮囑的規矩。新聞里有太多遊客不聽告誡的前車之鑒,結果他們都更為長久地失去自由。
當韓朝統一(或政權變更)後重訪此地會很有趣,可以看看這個國家及其民眾會有何不同。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再跑這個比賽,但也許哪天我會回來爬白頭山——南北朝鮮的最高點。
去年12月,扎洛卡夫婦南下加勒比海島為Deb慶祝五十大壽。兩人在巴貝多跑了個半馬,順便轉了轉當地四個小國。迄今他已到過全球194國中的126個。
在東馬「功德圓滿」後三星期,扎洛卡又站到洛杉磯馬拉松的起跑線上,最終以2:49:10衛冕年齡組冠軍。
他表示今後幾年不會再如此密集地征戰全馬,而是會多跑老將級(40歲以上)錦標賽事,例如5月7日的加州奧蘭治縣半馬暨美國田聯老將半馬全國錦標賽(他以1:20:25屈居年齡組亞軍,比兩年前在亞利桑那州跑的1:14:54慢了不少)。
他的下一個全馬目標,是爭取打破55至59歲年齡組美國紀錄、由Norm Green創造於1988年的2:33:49。
「這個紀錄很快,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保持專註和健康,還是可以夠得著它的。我只想繼續跑下去,爭取跑得更快、更有勁,對每一天、每一座山和每一場比賽都全力以赴。」
推薦閱讀:
※風格榜樣│90後禿了個頭就扎心了?看看這位奶奶美成什麼樣
※舊日的盛裝(上)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你知道哪些歷史書(教材)之外值得一提的歷史?
※梟雄和英雄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