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回到馬克思」:打破教條主義的學術路徑

南京大學張一兵教授所提倡的「回到馬克思」觀點曾經在馬克思主義學界廣受熱議,激發了很多有建設性的理論創新和激烈的學術討論。最近在網路上也有同志在推崇他的觀點,號召大家「回到馬克思」。我個人也很欣賞「回到馬克思」,但是我覺得我們先要理解張一兵是在何種語境下理解「回到馬克思」的,我們才能更好地「回到馬克思」。本文的目的就在於闡明張一兵教授的「回到馬克思」和談自己對「回到馬克思」的看法,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大家理解這一觀點。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回到馬克思」是在化用哪句哲學口號。據張一兵說,他的「回到馬克思」是對胡塞爾的「我們要回到事物本身」(Wir wollen auf die ?Sachen selbst「 zurückgehen.)的摹寫。在這句話中,「事物本身」(Sachen selbst)的物不是Ding,而是Sache。Ding和Sache的區別是很大的:Ding就是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Ding-an-sich),這個Ding是指一個絕對客觀的,在人的主體之外的不可被認識之物。而Sache則是具有意向性的,是與自我意識切實相關的在意識中呈現之物。按照張一兵的說法,他對於Ding和Sache的區分的強調,就是要否定斯大林主義把馬克思文本當做自在之物的絕對真理式解釋,「否定存在一個絕對客觀的文本解釋假象」,讓馬克思成為在閱讀中與自我交織在一起的Sache:在閱讀文本時我們不僅是在追隨馬克思的思考,更是要與馬克思一起思考

張一兵在談「回到馬克思」時特地指出了「回到馬克思」不是什麼,或者說目前對於回到馬克思的誤解是什麼。目前最常見的誤解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學界的一種有意或者無意的誤解:「回到馬克思」是要脫離時代,無視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和社會實際,「回到過去的書本,停留在對文本的一般考古學詮釋上,把馬克思哲學演變成一種理論實體主義的文牘運作」。張一兵認為這種「誤解」實際上是認為馬克思的文本具有一種「現成性」:只要我們打開馬列全集,進行文本分析,「馬克思的思想便會毫無遮蔽地在一個平面全盤展開」。這種對「回到馬克思」的誤解是懼怕原來的中蘇官方哲學教科書體系喪失權力話語的權威性,蘊藏著對於馬克思理論「無根性」的恐慌。

「回到馬克思」的要義在於,馬克思的文本並不具有現成性,具有解釋學意義的終結性。我們對於馬克思的解釋可以隨時重新生成,根據我們的實踐需要重新生成。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生成的,它既要隨著時代生成,也要隨著具體實際生成。「回到馬克思」實際上是一種對於以往釋經學思路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祛魅策略,要求我們「在回到文本的過程中背負時代的要求」,在開放的視閾中解決目前生活世界的新問題。也就是說,馬克思的文本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要通過再次回到馬克思的文本打破以往的諸多對於文本的形而上學和意識形態性解讀,重新建構馬克思思想的開放性和生成性。用張一兵的話來講就是,只有「回到馬克思」,我們才能徹底肅清「前蘇東傳統馬克思哲學詮釋的非歷史絕對話語權的非法性」,「擺脫前蘇東傳統教科書解釋框架對馬克思文本現在的結構性編碼作用」,擺脫服從蘇東官僚教科書「用原理去反注文本」的需要,擺脫「對教條體制合法性的預設」。

分析完了張一兵對於「回到馬克思」的闡釋,那麼我現在就來談談我自己對「回到馬克思」的看法。毫無疑問,我是完全贊成「回到馬克思」的。這一對馬克思的研究路徑是符合時代的實踐和發展要求的,能夠幫助馬克思主義走出「十九世紀的泥潭」。為了我們更好地「回到馬克思」,我認為我們在進行「回到馬克思」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時需要做到這幾點:

1.在開放和包容中改造馬克思主義,運用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最新成果去改造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是狹隘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元的,目前馬克思主義有很多流派,各種流派其實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早期恩格斯)之後的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晚期恩格斯、盧森堡、考茨基等)、俄國馬克思主義(普列漢諾夫、列寧、斯大林、托洛斯基、毛澤東、霍查等)、西方馬克思主義(盧卡奇、葛蘭西、科爾施、薩特、法蘭克福學派、歐洲共產主義等)、英美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分析馬克思主義等)其實都在「回到馬克思」,只不過它們面臨的歷史環境不同。所以說我們也要積極學習各種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在多元化的開放視閾中不斷生成。要堅決杜絕那種「唯我獨革」,奉某一政治領袖所創造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無上真理的教條主義傾向(這也是張一兵所尤為強調的)。我們也要堅決杜絕那種不講道理,亂扣帽子,動輒就叫囂某種思想為「反動資產階級理論」的反智主義傾向。

2.要對中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閥所編寫的「官方哲學教科書」體系去神話化,拒絕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經學化和神學化闡釋。很多人把馬克思和政治領袖的話當作了《聖經》,對文本進行頂禮膜拜,這是需要小心避免的。我們要克服目前由於「官方哲學教科書體系」導致的某些布朗基主義和民粹主義傾向,積極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馬克思以及後續政治領袖的觀點都是針對他當時所面臨的時代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歷史性的去看待他們的觀點。我們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要求,有選擇性的接受他們的觀點。不要以為通過「機械地回到文本」能夠取到什麼「真經」,以為進行訓詁學工作找出馬克思的「真義」自己能夠練就「神功」。

3.我們必須克服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是目前很多人犯的一個錯誤,具體表現就是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真理的代名詞,自己從哲學教科書中膚淺地學來幾個教條,這些教條就可以為自己的一切觀點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威性。這種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自己掌控了真理,就擁有了控制和統治他人的權力。主觀唯心主義者自己以為自己在捍衛導師,然而實際上是打著導師的旗號去強迫他人無條件接受自己的觀點,實際上就是以為自己就是真理。應該說,這無非是部分左翼小圈子的一種無意識自娛自樂而已。其實我就見過這樣的人,故意營造出一個「組織生活氛圍」,開會cosplay黨中央搞幾個「決議」;偶爾再搞個煞有介事,「一本正經」的讀書沙龍,然而內容卻是照本宣科,毫無生氣可言,沒有思考和進步的理論勇氣。主觀唯心主義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很壞,歷史上的眾多馬克思主義者也告誡我們要捍衛唯物主義原則,拒絕主觀唯心主義的自我陶醉。

參考文獻:

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

張一兵, 蘇明.「回到事物本身」:馬克思、列寧和海德格爾[J]. 南京社會科學, 2012(10):1-8.


推薦閱讀:

如何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看英國脫歐問題?
「辯證唯物主義」是怎麼來的?
談市民社會和共識
馬克思主義對待同性戀是什麼態度?
談方法論(一):認識與方法的基本問題

TAG:马克思主义 | 哲学 | 卡尔·马克思KarlMa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