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器樂曲寫作的建議

原答案:如何器樂化寫作? - 知乎

器樂化的作曲和其他的古典音樂作曲沒有本質區別,寫的都是音樂能有什麽區別。器樂化只是說用指定的樂器進行創作,它的結構一般會比藝術歌曲更加複雜(如果是大型作品的話)。

感到創作有困難應該也和風格無關。古典音樂內部的風格之差別沒有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區別那麽大,有點類似於國內不同地區的方言,但是都屬於漢語(當然你要摳細節同一時期的不同作曲家風格差異都可以很大)。所以既然題主說自己寫古典沒問題,寫印象主義和更現代派一點的和聲風格卻下不了手,這是令我感到有些詫異的。畢竟沒有人會說自己能解函數卻算不來方程。

作曲,理論知識只是用來學習音樂的工具,最終還是要返回到學習音樂上。如果你感覺下不了筆,那麽必然是聽得太少,分析得太少。積累的量夠了,才會有輸出的可能。所以每天大量聽分析和寫吧!與此同時創作上的練習也應該跟上,能寫多少算多少。

n如果你並不熱愛音樂,或者只是想寫作品參賽,那麽以下內容就不用閱讀了。

有兩件事情我想強調,一是不要把關注點放在怎麽把織體寫的複雜,二是不要著力於拓展自己的和聲風格。我知道上面兩點思路在音樂學院裡很常見,但是我個人並不推崇這樣的作法。

古典音樂的創作說到底還是為了寫出好聽的旋律。但是這句話的涵義很豐富,除了主旋律,還有多個隱藏在內聲部的旋律線條以及低音旋律,它為發展音樂材料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豐富了音樂的涵義和節奏律動。這才是織體伴奏音型存在的價值,並不是表面的追求複雜。有的音樂家的織體複雜,是音樂需要,而且他們的音樂建立在良好的主旋律基礎之上,屬於更高層次的追求。說實話這種水平一般人真心是做不到的,一個學生如果一來先追求織體是本末倒置。

另外偉大作曲家們的和聲風格並非表面的用了些什麼和弦那麼簡單,他們的這些和聲手法和他們相互不同的音樂性是聯繫在一起的。和上面同樣的道理,學生一開始應該注重於寫出好聽的旋律而不是所謂開拓自己的和聲風格。如果以為學了一下作曲家們的和聲配器風格和發展音樂材料的方法就叫掌握了那必然是圖樣,所以不要恥於模彷。如我上面所說,古典音樂是多層次的,你用你自己所謂的新和聲語言能否保證做到旋律的好聽和多層次的平衡?你學過去的風格,至少你卡殼了有得參考。

接下來舉兩個例子。都是我寫的一些曲子,水平不高,請見諒。

既然題主說自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和聲能力,那麼我們來聊聊學過和聲之後到作曲中間的事。其實和聲寫作的本質就是作曲,只不過是抽象化的,以訓練為目的的,規則更加嚴格。但是和作曲本質上沒有區別,所以和聲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能寫出和偉大作曲家門一樣漂亮的和聲,這比很多人以為的學和聲的難度要高太多了。

在能保證一定的和聲基礎上再來說說如何擴展出織體。有不少初學者會按照流行音樂的思維方式非常機械地一小節一個和弦或者兩小節一個和弦。這種方式也不是說一定有錯,但是總的來說你需要主旋律+和聲節奏上的變化來豐富整個節奏律動。就算是很多流行歌曲現在也有更加豐富的和聲節奏。而且和聲節奏一豐富,你也不用擔心織體僅僅拘泥於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這兩種形式(也不是說這兩種簡單的織體形式沒有意義,和聲本身層次是否豐富均衡跟用什麼織體就沒有必然聯繫,巴赫貝多芬經常直接用非常漂亮的柱式和聲)。

比如下面這個曲子,雖然第六小節開始的部分伴奏是簡單的分解和弦,但是後面改變了它的方向和音高位置,這就是一種同一種基本伴奏音型下的變化。另外前四小節的主題各兩小節,第一三小節基本上一個音一個和弦,第二四小節基本上一拍一個和弦。前兩小節主要是更薄的雙聲部對位,到後兩小節加重了和弦帶來的整體厚度。

這是我寫的另一個曲子,旋律很簡單,但是內聲部我也安排了一些小旋律,雖然不像復調那樣旋律獨立性比較強,但是也是有非常清楚的旋律層次,在真實的演奏過程中也需要把這些不同層次的旋律同時展現出來。

只要能夠寫好一個樂段,那麼後續就可以考慮拓展自己的長度了。其實一般體裁的小型曲式不需要太多作曲上的設計,如何變化發展動機,不少曲子其實從曲式上來說還是將不同主題的片段非常自然地拼接在一起,偶爾會有一些不同主題相互融匯的部分,真正需要大量作曲設計的還是類似於奏鳴曲式這種結構。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應該放在訓練自己的旋律寫作上,否則基礎性的東西還沒提升好就去想著複雜織體和大型曲式,最後寫出來只能是老太婆的裹腳布。

推薦閱讀:

【吉他戀愛手札】岸部真明的特殊調弦
如何評價蒙面歌王中野草的《三十歲的女人》?
【10個孩子學音樂,為什麼9個放棄了?】
你覺得亞當·蘭伯特最好的歌是哪首?

TAG: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