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丞相的假面

記得有一則服裝廣告,裡面有一句廣告詞:「男人,不止一面。」這句廣告詞妙就妙在巧含雙關:一方面說男人在生活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一方面又點出了服裝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nn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不僅有很多角色,甚至還會有很多面具。這些面具依照不同的對象展示不同的側面,起到不同的效果,達到不同的目的。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一位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他就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丞相——公孫弘。

nn

公孫弘的第一個側面是:勵志典型。

nn

說他勵志,是因為在西漢王朝的丞相中,公孫弘出身貧寒,是第一個被任命為丞相時沒有被侯爵的。因為之前的丞相多為軍功之後,所以都有侯爵。為了讓他有面子,武帝專門封其為侯,所以西漢一代,丞相都有侯爵,而丞相封侯就是從公孫弘開始的。

nn

出身貧寒的公孫弘,早年在海邊為富人放豬為生,年輕時做過短時間的獄吏,因為沒有文化,多次犯錯終被免職。從此,他發憤苦讀,直到四十歲。後來又跟從老師學習《春秋公羊傳》,到了學成之時,已經六十歲了。

nn

六十歲的公孫弘終於等來了機會,這一年,武帝繼位,下詔徵求賢良。他前去應徵,被任命為博士。三年後,武帝派他出使匈奴,歸來後報告的情況不合上意,被認為無能而免職。於是,公孫弘便稱病辭官,在家賦閑。

nn

若無其他機會,公孫弘從此之後就將老死鄉間無人問津了。但是,因為武帝再次求賢,距離第一次應徵的十年之後,七十歲的公孫弘再次被推薦了。推辭不成的他,到了朝廷之後和被徵召來的百名儒士一起對策,結果,他的文章又被評為下等。

nn

正當他打算打道回府時,看到策論的漢武帝卻拔升公孫弘為第一名。等到入見天子時,七十歲的公孫弘儀態豐偉,深得天子喜愛,又被拜為博士。十年之間,公孫弘走了一個輪迴,不同的是,這次皇帝喜歡他。

nn

公孫弘的第二個側面是生活簡樸。

nn

身為丞相,位在三公的他睡覺蓋的是粗布被,吃飯只有一個有肉的菜。當時的大臣汲黯就曾在武帝面前譏諷他,說他矯情虛偽。武帝因此而問他,他卻大方承認自己確實有「沽名釣譽」的心思,但同時也解釋,這只是各人做事的原則不同,就像管仲奢侈而晏子節儉,但都是合格的丞相。他甚至還為汲黯說話,說他是忠臣,可以讓皇帝聽到真實情況。

nn

這一番話下來,武帝認為他老實忠厚,對他更加信任了。這也是當初他被任命為丞相的一條重要原因。

nn

公孫弘的第三個側面是機巧善變。

nn

當然,這種善變是對武帝才這樣。當時朝廷經營西南,同時對匈奴用兵,設置朔方郡。這都是大項目,花錢如流水,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響。他就向武帝上奏,說朔方無用,請求停止。武帝專門派人到他面前列出十條理由,並讓他辯解,公孫弘一條也說不出,只得屈服。

nn

其實,理由肯定有,但是違逆皇帝的意思,即使有理又能如何呢?

nn

還有,公孫弘平時和大臣們商量事情拿出結論並相約一起到皇帝面前奏對,可是到了皇帝面前,他往往會改變之前的討論結果按照皇帝的心意陳奏。為此他總是被大臣們非議。有一次,汲黯甚至當廷責叱他「多詐而無情實,不忠」。這已經是人身攻擊了。武帝問他作何解釋,他卻說:「了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忠誠,不了解我的人會認為我不忠誠。」武帝認為他說得對,從此之後反而對他更好了。

nn

公孫弘的第四個側面是外寬內忌。

nn

所謂外寬內忌就是說表面寬容,內心刻毒。《通鑒》還專門說了兩件事來證明這一點。第一件是對主父偃,第二件是對董仲舒。這兩個人都曾與公孫弘在朝政上有所爭論,其中主父偃還和他爭得比較厲害。而董仲舒則主要是學問遠超過公孫弘所以受到嫉妒。於是在主父偃因齊王自殺一事上該不該被治死罪時,公孫弘出面進言,最終治成了死罪。

nn

而董仲舒則被以「非重臣不能為相」為理由趕到膠西國,擔任驕橫不法的膠西王的國相,從此遠離中央再也不能有所作為。同樣,曾經頂撞批評過他的汲黯也被以同樣的理由打發到難以治理的右內史任上,並且還想以事致其罪而誅之,只是未能得逞罷了。這一點也是他被後人批評最厲害的一點。

nn

說了這麼多缺點,其實公孫弘還是有才能的。比方說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的主張就是在他的手下提出了具體的執行措施,並一步步實現的,這一點甚至深刻影響了之後兩千年的中國政治面貌。

nn

另外,對於公孫弘來說,蹉跎一生直至暮年才得到被重用的機會,他必定會十分珍惜,所以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應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大丈夫那麼少,普通人才是這個世界的主流啊!

nn

親愛的讀者,您說呢?

推薦閱讀:

TAG:资治通鉴书籍 | 董仲舒 | 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