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最不缺的就是個人努力?

我在國有銀行的基層真的是看不到希望,想換到別的金融單位又對別的金融機構的真實情況不了解,正所謂開工弓沒有回頭箭,離開體制萬一找不好下家再想回到體制內就困難了,之前有正規的信託公司和金融消費公司讓我去但因為我對我能力的懷疑沒敢去,去別的銀行感覺現在銀行業又不缺人,我覺得銀行業最不缺的就是個人努力,沒有關係資源或沒有高學歷的進銀行就是一悲劇」。

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在銀行基層幹了兩年,究竟要不要離職?》,這是一位朋友在文章後面的留言。作為一個銀行人,裡面有句話很讓我觸動,「我覺得銀行業最不缺的就是個人努力」,這句話的背後是沉甸甸的無力感。對於一個普通人,能付出的只能是努力,如果努力不能和成功掛鉤,也只能剩下無力和壓抑了。

這樣一句話讓從業者如此觸動,我想背後是有原因的吧。為何在這裡,你的努力不再被關注?

最直觀的原因:從業人員相對過剩

普遍性的問題背後總是隱藏著宏觀(中觀)層面的原因,當我們跳開具體的機構、跳開基層或總部的平台來看這個問題,才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歸根結底,是這個行業的人太多了,優秀的人也太多了,進入一種人才過載的狀態之中,此時,優秀的人很多,優秀又努力的人也很多,你的努力便不再受關注。

怎麼去評價一個行業從業人員是不足還是過剩呢?從業人數的變動是個很好的指標。不足,對應的必然是從業人員的快速增長;而過剩,對應的必然是從業人員數量增長的停滯甚至負增長。

不難發現,2015年是個拐點,銀行從業人數從高速增長陷入突然的停滯,部分機構甚至負增長。

2014年,銀行業從業人數同比增加21.3萬人,增幅連續三年同比正增長,其中,五大行同比增加4.39萬人。2015年,銀行業從業人數同比僅增長4萬人,較2014年少增17.3萬人;其中,五大行員工人數甚至同比減少3.43萬人。

可以這麼認為,從2015年開始,整個行業開始出現明顯的人員過剩現象(至於原因,至少包括渠道電子化、流程自動化、業務增速的下降以及新金融業態的衝擊等因素,這裡不具體展開),對大多數從業人員來講,日子便不好過了。

最根本的原因:努力不再能創造價值

若你的努力能夠創造價值,既便優秀而努力的人再多,也不能抹殺的價值,自然談不上你的努力不被關注,更何談成為一種行業性普遍性現象?

所以,更根本的原因也許在於,對組織而言,價值的創造越來越不依賴於普通員工的努力。所以,你努力也好,不努力也罷,都沒有人關注。準確來說,是不再有關注的必要。

一概而論地去講「努力無用論」自然是愚不可及,但就銀行業的很多具體的崗位而言,的確也是事實。在這些崗位中,員工努力對自身是價值的,但對組織而言,價值差別很小。

拿兩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一個是前台營銷的案例,一個是中後台操作的案例。

先看看前台營銷崗位

支行對公客戶經理小張去拜訪了一個客戶,並成功地營銷下來。不過,這個客戶的老闆與支行李行長的關係很好,小張去拜訪前,李行長也專門打過招呼。那麼,在這次成功營銷的功勞簿上,小張能占幾分?恐怕不會高,畢竟在這次營銷過程中,小張只是個執行者,只要不犯大錯,換誰去都一樣。

當然了,如果小張去拜訪的是一個新客戶,並成功營銷下來,小張的努力便是有價值的。問題在於,隨著實體經濟的持續低迷和不良貸款的陸續暴露,對於新客戶,銀行是越來越謹慎了,寧可不做,也不願出錯。大家只願意做一些具有持續合作關係的老客戶、大客戶,而這些老客戶,並不需要小張們「努力」地維護或營銷。

在這種場景下,對支行客戶經理而言,努力便不再創造價值(或創造的價值急劇下降)。推廣開去,便成了行業性普遍現象。

再看看中後台操作崗位

銀行業屬於低風險偏好的機構,中後台操作強調標準化和流程化,普通員工只需要按章辦事,不需要你創新,唯一的要求便是不出錯。而做到不出錯需要努力嗎?並不需要,需要的是熟練。

只要是心智正常的大學生(甚至大專生),放到相應的崗位上幹上三五月,便能達到要求。更何況,一直以來,銀行的校園招聘都是優中選優,這些人進來做這些操作性的工作,並不需要額外的努力。

當然,中後台崗位中,涉及到管理制度的制定、業務流程的優化、彙報材料的撰寫、風險審批、大數據建模等工作,努力和不努力還是有區別的。但問題在於,對於絕大多數基層員工而言,他們做的不是這類工作。

揭開真相很殘酷,但你真的需要重新認識下努力

在網上但凡看到批評小鮮肉演技的文章,下面總有粉絲不甘地提醒,「沒看到我們家偶像有多努力嗎」?

對於這種維護,大家總是趨向於嘲笑或不屑,因為我們知道,在一部電影中,觀眾對主演的要求是「演技過關」,而非「足夠努力」。所以,若一味地強調努力而不看結果,也是一種耍流氓。

其實,各行各業都是如此,任何組織也是如此。只有你的努力能換來對組織的價值時,努力才是被認可的,否則,泛泛強調自己有多努力而無視業績或結果的無力,和那些你們不屑的小鮮肉有什麼區別?

當你考試成績不好時,父母可能會對你說,沒關係,只要你努力就好了。原因沒別的,那是你的父母。

其他人都是不認的,你努力學習但成績不好,能拿優秀獎學金嗎?你高中三年一直刻苦,但高考成績不好,清華北大會錄取你嗎?同樣,若企業是你爸媽開的,你只要努力就好了,有沒有業績都無所謂;若不是,那不好意思,企業只看業績。

揭開真相很殘酷,但真相就是真相,結果才是重要的,努力的過程只對自己重要,不能因為「努力」而麻痹自己。

該如何把握你的努力?

那麼,努力沒用了嗎?

恰恰相反,對於普通人而言,努力是你唯一的依仗。只是,你需要通過努力來達成某種結果,而不是停留在「努力」的過程中。

言外之意便是,如果在一個崗位中,你發現自己的努力不能創造某種價值或優化某個結果,那不是你的努力錯了,也不是這個崗位錯了,只是你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不需要努力的崗位中,是人崗匹配出了問題。

若你不是個努力的人,在崗位中待著便好了;如果你還有所追求,還夢想著能創造一些價值,便需要考慮離開這個崗位了。可能,這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最後,還是以開頭那位朋友的另一段留言作為結束吧:

「以我在基層多年的奮鬥經驗來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加油不加油的問題了,我就像困在一個鐵盒空間里,在這個空間裡面再怎麼努力效果也不大,看來我只有超凡的讓神給我運氣讓我走出了,哈哈,可能有種超凡的努力是超出我的認知之外了」。

作者:薛洪言,微信公號:洪言微語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任務分解的五個步驟
如何練就高薪人士的職場溝通技巧
米衙:面試時,這5個方法,巧妙了解公司是否經常加班
機械設計(職場)——小兵如何玩轉設計崗位(3)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

TAG:银行工作 | 银行柜员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