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冥想禪修的神話

打坐(不倒單)練成睡一兩個小時,第二天如果幹體力活不會困嗎?如果是在機械廠或者工地乾重體力,這個不倒單的實際效果呢?

~;~ ~;~ ~;~ ~;~ ~;~ ~;~

其實吧,從學佛以來我就特別奇怪,種種苦修的方式在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已經全面否定了,為什麼到了2500年後人們還在追求以苦修成道?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聰明人,一種人是笨人。

聰明人是最常見的,這種人是真的聰明,我沒有諷刺的意思,他們中的很多人學習成績也好,人際關係中表現得也非常狡猾,因此他們有一種誤區——當他看到別人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心裡會暗自在想:「真他媽的笨,這要是我走這條路,絕不會撞得頭破血流。」於是,他就會走別人走過的路,然後撞得頭破血流。另一個聰明人也一樣會嘲笑他的笨,然後也走同樣的路,也一樣會撞得頭破血流。

而笨人不是這樣,笨人看到別人撞得頭破血流,心裡會想:「他這麼聰明,他都撞得頭破血流,我不行,我走這條路一樣會撞得頭破血流。」於是他去尋找那個有人走過的,順利通過的道路去走,然後自然順利通過……

這兩種人無處不在,在學佛的道路上也是一樣,聰明人會全面複製釋迦牟尼佛成佛前的全部道路,因為是釋迦牟尼佛走過的,所以帶著某種迷信和傲慢,但是他忘了,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後否定了之前所走過的道路,否定了全部苦修,他放棄了苦修之後才獲得了成就,所以我以一個笨人的角度,實在無法理解聰明人的選擇,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走過的彎路,已經放棄的東西,聰明人會揀起來重走,還以為得了真傳?為什麼不能直接去走釋迦牟尼佛已經實驗過的,一定會導向成就的道路?你不知道苦修早已經被放棄了嗎?

釋迦牟尼佛說止觀是唯一的解脫法門。但苦修不是,不倒單也不是,釋迦牟尼佛成就之後並沒有不倒單。

我知道很多號稱宗教導師非常主張苦修,認為修行就是要苦,而且把修行搞得很「苦」能夠很輕易地得到非常多的讚歎,但這不叫修行,這仍舊在追求別人的認同,這其實是修道上的唯物主義。

真正的修行並不是「打坐」多長時間,更不是什麼不倒單,如果練不倒單,同時又要干很多的體力活……我不得不告訴你,這其實是邪教組織控制人類心靈的一種手段。在艱苦的工作之後,還不能充分地休息,只會讓一個人的心靈麻痹,別說解脫,連基本的覺知都不會有。

所以真正的修行根本不需要這樣艱苦。對於修行來說,最好的環境不是苦,也不是享樂,而是既不太苦,也不太享樂的環境,太苦的時候人的心靈容易被苦佔據,過於享樂的時候,人的心靈又容易懶散,所以最好的環境是不苦也不樂的程度——適度。

王陽明說: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意思是說,困了你就睡,餓了你就吃,唯一的奧妙就是吃的時候認真吃,睡的時候好好睡,不要起妄想,不要溜號,安住在當下。但是世人卻不肯相信這就是成佛成仙之路,一定要到身外去找一個神仙。

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來說,重體力勞動本身大多都是重複性的,而且多少會有不舒服的感受,這種不舒服的身體感受會讓你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當下——而這本身就是禪修,就是在「打坐」,所以其實還要上哪打坐去呢?

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後,任何人都沒有可能真正開始禪修,無論他倒還是不倒,都不過是換了一種不同的姿勢在睡覺而已。所以不倒單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那不過是一些自以為在修行的人尋求認同的手段而已。

真正的修行者,日常生活即是禪修,時時刻刻都能夠找到禪修的所緣,根本不需要一個外在的「坐」相,來表示自己在禪修,吃飯、穿衣、坐卧、睡覺,乃至打字,讀書,無不可以成為禪修的所緣。

道一禪師是公認的打坐功夫非常好的人,有一天懷讓禪師特別去見他,他坐在那裡不理懷讓禪師,懷讓禪師就拿起一塊磚來磨,他磨了很久,後來道一終於忍心不住了,就問懷讓:「師父磨磚做什麼?」懷讓說:「做鏡子。」道一無比驚奇:「磨磚豈能做鏡?」懷讓看看他說:「磨磚不能做鏡,打坐豈能成佛?」

明白?別說不倒單,就算你坐成了化石,也不過是具屍體,根本無法成就。

用南師的話說,你都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了,我為什麼要供養你?

所以,與其費盡心力去追求不倒單,假裝自己修行得很有成就,不如在生活中腳踏實地地努力,學佛不是為了打坐,不是為了不倒單,而是為了離苦,什麼叫離苦?離苦就永遠幸福,順境感覺幸福,逆境也很幸福,幸福消失了還是會幸福,這才是學佛,一無所執,連無所執都去掉。

學道也不是為了打坐,而是為了成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即仙,什麼是仙?仙即是真人,真人即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即是誠實的人。

創巴仁波切說「仙、聖人,梵語是指一直過著如實生活的人,是指一個不將新的複雜因素引進自己的生活里,因此活得率真而正當的人——這是永久的戒律,究竟的戒律。」

這段話講得再清楚不過——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成為一個能夠如實生活的人,一個不把生活搞得非常複雜的人,率真正當的人,這才是佛教徒真正的永久的戒律,真正的究竟的戒律。

這個戒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我的個案就有N多人問過我:「萬老師,什麼叫誠實」,我們人類最習慣的事情就是把生活搞複雜,加入非常多的幻想、偽裝、情緒化,並且掩蓋真實的自己,而事實上,在你沒有開始誠實地生活,如實的生活之前,把自己困在禪座上枯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禪修是一件非常簡單,非常喜悅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辛苦,每次3-5分鐘,一天N次,多多益善,比你一夜不睡,強行把自己粘在禪座上睡覺做夢更有益。每次3-5分鐘的禪修,不會讓你覺得你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也不會滋養你的野心,但這才是修行,而強行把自己粘在座位上,說實話,那不過是在做秀,假裝自己在修行而已。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是要「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逃避。了解日常生活中所有問題,如果沒有了解問題,問題沒有處理好,我就找一個角落坐下,跟隨某人去做超覺靜坐或某種無意義的冥想,這種冥想一點兒意義也沒有。」

所以我常跟我的個案說,不要把止觀當成逃避問題的手段,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感覺到自己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可以先停下來止觀,但是止觀不是為了讓感覺消失,止觀是為了更有智慧地處理問題。

很多修行人其實是把禪修,把止觀,當成了壓抑自己情緒的手段,而壓抑的結果必然是徹底的爆發,所以禪修結束之後要做的是著手解決你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任由問題擺在那裡,假裝它不存在,這隻會帶來更大的困擾。

最後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話來做個總結:「要徹底地觀察這一切,其中沒有分裂,如此的觀察就是冥想。要達到這個境界,你不需要重複地祈禱、或重複一個詞、重複、再重複地練習,這毫無意義,只會讓你的心智變得更荒謬,更古怪,你只要準確覺察到內在和外在的整個情況,只要保持覺察即可。」

~;~ ~;~ ~;~ ~;~ ~;~ ~;~

這個問題是以前回答過的,但是今天有一個人非常嚴肅地@我,然後牛閃閃地說他實名反對我,還希望我能改變態度,以免誤導更多的修行人。

本著負責的態度,我仔細地看了我的回答,呵呵……然後感覺回答得非常好嘛……<( ̄︶ ̄)>

然後把一些以前匆忙略過的內容加以補充,以文章的形式再發一遍,建議學佛的朋友們看看,打破迷信,把生活跟修行結合在一起,讓2500年前佛陀的智慧能夠真正有利於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而不是讓迷信蒙蔽了佛陀的慈悲智慧。

另外,有興趣更深入學習止觀禪修的朋友可以去千聊Live,搜索「獨步清涼的直播空間」,有專門講止觀的課程。

最後感謝@ 我的人,在知乎寫的東西太多了,很多好東西都淹沒了,找起來很麻煩……謝謝你的提醒和挖掘。


推薦閱讀:

隱僧連載——23
阿彌陀佛寂滅後。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成佛都並涅槃後,極樂世界會怎麼樣?

TAG:佛教 | 止观禅修 | 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