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會毀在國企孱弱的銷售執行力上

白冰冰的第14篇原創文章

20秒讀完全文:

  • 一帶一路戰略究竟是什麼,幾個終極問題
  • 一帶一路國企首先受益,但銷售能力只有小學生水平--產品銷售和包工頭
  • 一帶一路從戰略到執行的要點,需要企業自己發現機會

以下是正文:

一帶一路戰略究竟是什麼

「一帶一路」 戰略成功的兩個前提,一個是戰略本身的定義,一個是執行過程不要跑偏。筆者對中國政治經濟學以及國有企業的觀察和了解,這兩點我目前都不看好。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大,但是不可持續,戛然而止。

我們先來看看戰略部分:

「我們要看到,中國歷史上並沒有積累多少「走出去」的智慧和經驗。15世紀鄭和七下西洋,雖然宣示了國威,結交了友邦,甚至一度帶來萬國來朝之盛世景象,但這一耗時三十年之久的航海壯舉卻極大損耗了國力,此後戛然而止,在世界航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迹,對中國的發展及海權意識的成長也影響甚微。20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走向亞非拉地區,雖然外交成效顯著,但由於過於強調政治合作而忽視應有的經濟效益,只算政治賬而不算經濟賬,因而在進入1980年代後也出現了政策上的極大調整。」

----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所以,如何準確定位什麼是「一帶一路」戰略非常重要,我對一部分國企和官員的映像就是,智商越低的,反而越冒進,什麼都沒想清楚,先佔了位置再說,急功近利。這個在「步兵衝鋒」需要大量炮灰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現在已經是「戰略分級,精確打擊」的時代了。冒進只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已。

戰略無法有效落地,這個是國際性難題,但是這個問題在中國尤其明顯,一方面因為中國發展速度快,各種思路對戰略方向都是不確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能力差距明顯。

引用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對一帶一路的理解:

「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務實地把它定位為經濟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紐帶,其意義已經很重要,可做的工作已經很多。但如果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它定位為一個重大的「全球治理」平台,不僅要解決全球面臨的發展赤字,還要解決更為複雜的全球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至少在目前階段,顯然願景過大,步伐過快,很可能給我們自己的責任也過多。

「經濟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紐帶」的戰略究竟是什麼意思?

理清一個戰略一般要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 如果用「客戶」來代表一帶一路的60多個國家,那麼這60多個國家都是「優質」客戶嗎?

  • 「優質」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 「一帶一路」除了聽上去高大上的價值,對每個國家的具體部門,或者具體行業,分別有什麼價值?

  • 如果這60多個國家不參加「一帶一路」他們的發展就一定會慢嗎?

  • 「一帶一路」會給當地的經濟和生態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一帶一路國企首先受益,但他們銷售能力只有小學生水平--只能做產品銷售和包工頭

引用中金公司的報告結論:

  • 海外建設空間廣闊

  • 交通、房建、電力將是重點受益領域。

  • 「一帶一路」地區工程承包業務快速增長。

中金公司的報告並沒有什麼新鮮的,這些都是中國的典型國家「生意」,因為這是歷史數據得出的結論。也只能得出這些結論。

而對於受益的國企來說,他們無疑參與的戰略的制定和規劃,至少會給建議。我幾乎可以想像出是怎麼做出這個結論的,因為這是一個基礎的產品銷售為導向的思維方式而得出的必然結論:

我是個賣釘子的,所以我認為全世界我碰到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手裡沒釘子,都需要釘子。

我是個賣基建的,因此我認為全世界所有基礎設施不好的國家,都需要基建。

這邏輯聽上去ok,但是65個國家至少還有三個選擇:

  • 什麼都不做,你給的不是我想要的

  • 自己研發,對外融資

  • 抱美國大腿

如果更進一步以小人之心來評估的話,他們一部分國家完全可以拿中國的資源,拿中國的錢,然後不跟中國玩。

為什麼?因為一帶一路是你要給我的,不是我要的。

客戶為中心的銷售理念第一步,就是搞清楚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只知道你賣的產品。國企因為在壟斷的環境太久,而且都牛逼哄哄的自認是老大,沒有太多的意願去傾聽客戶的需求,現在環境變了,需要他們去洞察客戶的需求,發現不知道怎麼做。

這就叫能力缺失。抱歉,在我來看,的確只有小學生水平。

一帶一路從戰略到執行的要點,需要企業自己發現機會

如何增加企業的洞察力,這個是CEO的核心工作之一。

用商業的名詞來解釋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本身是一個「開發渠道」的過程,開發65個國家的銷售渠道,開發渠道需要產品和服務做支撐,因此基建,電力等被定義為「敲門」的產品。

那麼一帶一路這個"銷售渠道"在每個國家需要多少「分銷商」呢?是一層,還是二層,還是中國不管,每個國家自己去定義?

如果每個國家自己去定義,你怎麼確保資源的執行和分配到位?

如果中國來定義,那麼每一個層級的(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國家內部)的功能和職責如何定義?怎麼確保他們是有機整合而不會互相打架?

基建這個「產品」適合的渠道,適合後續跟進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嗎?

在一帶一路渠道建設完成後,需要什麼樣的政策來保證渠道的暢通和高效?

由誰來維護以及不斷進化不同國家的「一帶一路」渠道體系?

對國內的其他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是否足夠友好?後續民企如何對接一帶一路這個渠道?

資本和現金如何迴流?

這些都是問題,需要一個一個解決,企業和國家各自分工。

萬事有一個開始都是好的,不過要看清現實,不要把一帶一路當一個政績來做,就像企業,kpi只是一個管理手段,並不是目的,盈利才是企業的目的,國家戰略不是不能有多重意涵,但是並不能作為商業能力低下,導致虧損的保護傘。

最後,引用德勤(Deloitte)2017年東歐的部分數據,大家可以參考哪些公司在一帶一路之前已經開始先行,雖然只有東歐的數據,但是基本可見一斑。德勤(Deloitte)的數據還有當地的生產總值和貿易總額等數據,至於中國企業能佔多少,我就不放數據了。

點擊參加調研

白冰冰全部文章索引:我想要努力,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論銷售的入門


推薦閱讀:

陌生拜訪,巧妙得到客戶信息
最厲害的面試技巧都有哪些呢?
三、四線城市做什麼行業好?

TAG: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销售管理 | 战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