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半孩子的同齡好友讓我很困擾,我該怎麼辦?

「請教你一件事——我女兒四歲半,她有一個好朋友,這個孩子生活和衛生習慣不大好,每次在我家做客都會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到處翻到處扔,吃飯也不好好吃,撒到自己衣服頭髮上全都是。而且她語言能力很差,已經四歲了簡單的事情都敘述不清楚,還大舌頭,加四川口音……以上全部真實描述,毫無誇大成分。我知道不該評價女兒的朋友,也不歧視這個孩子,但她們在一起玩確實給我很大困擾,我女兒會去模仿她講話的方式,和一些不好的習慣,我說的話她就會表現出傷心的樣子。真的很惱火……她們在同個幼兒園班級,我們住的只隔一個樓層,簡直是低頭不見抬頭見,而且這個小女孩很黏我女兒,整天跟著她玩。我說了幾次,我女兒年紀還小,只聽懂了我不喜歡她的朋友,就很不開心……請問我該怎麼做呢?」

回答

原文首發於公眾號 baby-power:四歲半孩子的同齡好友讓我很困擾,我該怎麼辦?(含音頻)

首先你很在意女兒的心情,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其次,這個困擾真的不小。

因為我知道,如果你把這件事在普通聊天的場合傾訴給別人,他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建議你告訴這個小女孩請不要翻、請不要扔,以及不留吃飯,或者問問她家看護人的反應等等。我想既然在問題里你沒有提到這些,應該是已經試過了,然而沒有效果。其實這也很正常,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提醒孩子同樣的事情,他們似乎從來記不住!何況是相對陌生的別人家孩子。除此之外,她的看護人可能是保姆或爺爺奶奶,相對來說履行教養在他們心中的優先排位較低,你也沒法改變他們的想法。

在四歲半這樣的年紀,有的孩子已經開始懂得為他人著想,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能用很高級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了。也有的孩子仍然處在相對原始的階段,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語言表達能力稍差於同齡孩子。在零到六歲之間,很多事很難說清楚是非對錯。看上去在你的細心培育下,你的孩子能夠相對清楚地表達自己,這真的很棒。除了給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勵外,你也應該感謝孩子——你的孩子有天生的優勢——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模仿別人的口音。那些「模仿中國各地口音」和「模仿各國家英語口音」的視頻在網路上的火爆流行,就說明了這種優勢的稀缺。我想那個小女孩如果也有你的孩子這樣的優勢,她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口齒不清。

很多時候,你說不清為什麼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這麼不一樣。人們常歸因於教養,卻忽略了「龍生九子,九子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從娘胎裡帶來的天性,這些天性在環境的孕育中,常常不是被掩蓋就是被放大。有的孩子,天生就神經大條,也許又碰上了神經大條的看護人,顯得和心思細膩、照顧別人情緒的家庭格格不入。

有時候往往問題並不出在現實中,而是我們對現實的期待過高。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如果你能認同這個孩子的天性,將你對她的期待適當調整,你的困擾就少了一半。

你也很煩惱孩子會模仿她不好的習慣。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大可不必太擔心。你可以在家多為她示範正確的習慣。孩子不但會模仿別的孩子,她們更會模仿大人,尤其是自己的看護人。說實話,在這個時期,她們什麼都模仿。如果我們只允許「我們認為好的」影響進來,那她的世界會不會漸漸變成了一個「楚門的世界」呢?

關於女兒的心情。「兒童判斷事情的標準是喜好,成人判斷事情的標準是利益。孩子選擇朋友是天性,家長挑剔孩子的朋友是人性。」——我們節目的主播之一勾堯說。這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為怕女兒最終養成壞習慣而擔憂很正常,但孩子是不能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你說了她她會很傷心,因為她不明白你的出發點。這個時候如果傷了感情,真的是不值得,因為她不但無法理解,你也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兩敗俱傷。

這個小女孩是女兒的朋友。接受了這個小女孩,是在接受女兒的選擇。她的選擇不涉及利益,這正是有別於成人的、孩子獨有的天性。接受女兒的選擇,就意味著,當這個鄰居小女孩來家裡時,你可能要做更多的清潔、整理,要提醒很多次,要處理很多平時不需要處理的麻煩。然而你做的所有這些,都是在為你的女兒創造一個友愛無邪健康的良好成長環境。作為成人,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利益交換是值得的。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利益效用不同,這一切,還需要當事人慢慢權衡。

至於四川口音這個事情,我們之前提到了家長應該為孩子有模仿能力而高興。如果這個小女孩沒有四川口音,而是一個中英雙語者呢?你還會擔心她給女兒帶來「不好的」影響嗎?糟糕,我們的利益之心又蠢蠢欲動了。

勾堯建議,「我可能會給孩子聽更多的口音,然後用地圖告訴她,四川在哪裡。有機會去四川玩玩,她會把地理知識和生活習慣聯繫起來的。」我很贊同用正面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行為,並用正面的行為讓孩子有正面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

有的父母根本不把這種事當作困擾,為了讓孩子遠離「不好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去「拆散」孩子們的友誼。他們甚至不惜營造楚門的世界,就像那篇《中產教育鄙視鏈》的文章里描述的一樣。而你的女兒,有如此為她著想的父母,這是走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

後記

第二天,我們收到了這位媽媽的回復:

您的分析非常準確,建議也很中肯。我考慮了很久都覺得沒有必要粗暴干涉她們的友誼(其實我甚至對小姑娘的家人也從沒提過她很淘氣這件事,因為畢竟她也只是小朋友,況且是別人家孩子),於是在昨天我女兒又一次帶她來家裡玩,弄亂整個房間走後,我讓女兒自己整理了一遍,她用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基本恢復原狀,累得一邊哭一邊嘮叨:原來做家務這麼累啊,我再也不要弄亂了……嗚嗚嗚~而且我和她說好了,她們可以在學校一起玩,但是除特殊情況不要帶小姑娘回家,我女兒也答應了。我想她很懂事,多少應該也能體會到媽媽的難處。?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把道理講通了、心態擺正了不難,但具體用什麼方式引導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只有每天陪伴的爸爸媽媽最清楚。

鄰居或朋友的孩子的壞習慣是一個困擾,而另一種常見的困擾,是他們的暴力傾向或者負面情緒。看上去相似,但從本質上說,是兩個不同的事情。這個我們改天再敘。:)

鄧妍

2017.5.28

————————

我們的播客——《Baby Power:寶寶有話說》

三個海外媽媽一起聊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中、英、美三個國家的不同視角,看待育兒心理、營養、教育、語言和文化,有客觀公平,也有私貨分享。

我們發現,國內的爸爸媽媽因為一些特殊國情,對孩子的吃喝拉撒看病睡覺上學的信息有著超乎尋常的求知慾,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正面親子關係的培養。很多公眾號好像又不敢觸雷似的,連抵抗坐月子那些陋習都得寫得「婆婆-friendly」……於是我們三人三地(紐約倫敦北京)勾搭在一起開播了我們的播客節目《寶寶有話說》。我們想討論那些沒人討論的事兒,提供些被人忽視的角度,都來自我們仨長期在國外的經歷。

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照顧自己哦:)

iTunes Podcast:Baby Power:寶寶有話說 by 寶寶有話說 on Apple Podcasts

荔枝FM Baby Power:寶寶有話說

喜馬拉雅 Baby Power:寶寶有話說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公眾號 baby-power


推薦閱讀:

對孩子負責 有時就得武斷專橫
如何教導兒童不被拐走?
老公噓噓又不掀馬桶圈——後台留言炸了
好心給孩子吃補品,卻可能讓孩子喪命
0~8歲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二項基本原則【學習型父母必讀】

TAG:育儿 | 育儿经验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