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我常常不遺餘力地向他人推薦讀一些經濟學的專業書籍,期待大家都能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通常,我推薦的入門書籍就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然而,依然有人覺得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還是太難了。那麼,今天就讓我來推薦另一本絕佳的經濟學入門書,便是這本由保羅·海恩等人撰寫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雖然我自認為是一個心理學人而不是經濟學人,比起經濟學,我個人對心理學更感興趣,也更擅長。但如果你問我,學習心理學和學習經濟學相比,何者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信息時代之中呢?我必須坦率地回答, 雖然心理學知識也很有價值,但學習經濟學可能對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更有價值。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不過這不是經濟學的定義,因為心理學也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經濟學不同於其他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之處在於,經濟學有著自己獨有的數學化的模型,它有著自己獨有的研究方式,一些特定的研究對象。

這種經濟學特有的分析方法,或者叫經濟學家們的思維方式,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不管我們將來是否準備做一個經濟學的研究者,我們都可以從對經濟學的學習中獲益良多。

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也開始滲透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比如社會學、教育學、法學、政治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等。這種經濟學方法對其他社科領域的滲透,人稱「經濟學帝國主義」。這顯然是一個貶義詞,不過我常常將其用作褒義。因為在社會科學下的眾多學科之中,經濟學一直位於鄙視鏈的最高端。經濟學有著眾多聰明大腦們的加入,其本身也在高速發展之中。學術研究同時也是一項社會事業,在社會事業里,人多力量大的原則總是或多或少地發揮著作用。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由新華社瞭望智庫研究總監史晨翻譯,譯者具備經濟學素養,同時對翻譯也盡心盡責。這次推薦的是2016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原書第13版(出版於2014年)。11版和12版都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引進出版。我引用一下譯者在後記中的一些話:

那天據說是課堂紀律最好的一次課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也許仍然會持續地煥發吸引力,只不過要以這樣的形式推薦給大家:

第一,這套思維方式,其實不為大多數人所掌握,你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

第二,對於新技能,其實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就像游泳和開車一樣,一旦入門可以不斷精進。

第三,學會了以後可以逆襲,避免被欺負、被忽悠,尤其是在智力層面。

……

可貴之處在於,這是一本教授「如何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書。換句話說,「授人以漁」,願意把這套武功傳授於人。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來,傳統的教材命名大都圍繞「經濟學」(economics)這個名詞,如《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或《宏觀經濟學》等,但在本書的書名中,「經濟學」是作為一個定語,用來描述一種思維方式的。

而且「文科生」有福了。這本書沒有公式,無意炫耀概念,絕不無謂地打擊讀者的自信。在美國很多學校,本書作為通識教材,供文史哲、法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學生使用。不過書中的思想洞見,卻絲毫不輸於嚴肅的專業著作,不少職業經濟學者都曾給本書作者寫信反饋,他們工作多年後,還能從翻閱本書中受益良多。

對於經濟學系的學生來說,這本書顯然太簡單了。但是對於並不打算以經濟學為業的其他人來說,僅僅只想將經濟學作為通識教育的一小部分來學習,那麼這本書則相當合適。作為一本教材,本書的「簡短回顧」欄目和大量的習題都能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和複習經濟學知識。這本書原本的英文名叫做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著重強調的是思維。它致力於讓學生們掌握一種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僅僅死記硬背住一些經濟學知識。

下面是全書目錄:

諾斯中文版序

林毅夫推薦序

諾斯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1 認識秩序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1.3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1.5 通過相互調整進行合作

1.6 遊戲規則

1.7 產權作為遊戲規則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

1.9 偏倚還是結論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 好品和壞品

2.2 物質財富的誤區

2.3 貿易創造財富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 交易成本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勵: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大圖景:對於經濟增長的初次思考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 關於所謂的「需要」

3.2 邊際價值

3.3 岔路口: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3.4 需求曲線

3.5 需求法則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3.8 任何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覺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3.11 需求的價格彈性

3.12 對彈性的思考

3.13 彈性與總收入

3.14 垂直需求的誤區

3.15 需求應當扮演何種角色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經濟計算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4.1 對機會成本的複習

4.2 成本和行為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4.3 我現在該幹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4.4 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4.5 邊際機會成本

4.6 成本和供給

4.7 供給曲線

4.8 供給自身也會變

4.9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 志願兵役制度的成本

4.11 供給的價格彈性

4.12 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5.1 市場是計劃協調的過程

5.2 基本過程

5.3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5.4 改變市場條件

5.5 理解自由市場價格

5.6 中央計劃和知識問題

5.7 產權和制度

延伸閱讀:貨幣和利息的協調作用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6章 無意的後果:供求規律的更多應用

6.1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迷思

6.2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協調

6.3 限價的衝動

6.4 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6.5 恰當的與不恰當的信號

6.6 想在城裡找公寓?看訃告吧

6.7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激勵

6.8 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匪幫」

6.9 價格下限與生產過剩

6.10 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6.11 奴隸貿易再次全球化

6.12 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該怪誰

6.13 成本決定價格嗎

6.14 「退學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CD唱片

6.15 「山裡有金子!」那又怎麼樣

6.16 甚至連屠夫都沒這個膽子

6.17 為什麼醫院裡換個便盆都這麼貴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簡要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7.1 工資、租金和利息:合同事先確定的收入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7.6 企業家

7.7 作為剩餘索取者的企業家

7.8 非營利機構

7.9 企業家才能與市場過程

7.10 僅僅是運氣嗎

7.11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7.12 小心專家

延伸閱讀:期貨市場上的盈利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8章 覓價

8.1 定價的流行理論

8.2 艾德·賽克登場

8.3 凈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8.4 邊際收益的概念

8.5 為什麼邊際收益會低於價格

8.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8.7 那些空座位呢

8.8 差別定價者的困境

8.9 學校作為覓價者

8.10 一些差別定價的策略

8.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8.12 不滿情緒與「合理化」辯解

8.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8.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9.1 競爭作為一個過程

9.2 競爭的壓力

9.3 控制競爭

9.4 對競爭的限制

9.5 對於核心資源的競爭:100萬美元的計程車執照

9.6 競爭和財產權

9.7 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9.8 低於成本銷售

9.9 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9.10 「掠奪者」和競爭

9.11 價格管制

9.12 「反托拉斯」政策

9.13 解釋和應用

9.14 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9.15 不同的觀點譜系

9.16 關於競爭政策的評估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0章 外部性與衝突的權利

10.1 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10.2 十全十美無法達到

10.3 協商

10.4 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10.5 抱怨的房主

10.6 先例的重要性

10.7 劇烈變化帶來的問題

10.8 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10.9 把成本降到最低

10.10 另一種辦法:徵收排放稅

10.11 污染許可證

10.12 效率和公平

10.13 泡泡法

10.14 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10.15 交通擁堵作為一種外部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11.1 私人還是公共

11.2 競爭和個人主義

11.3 經濟理論和政府行為

11.4 採取強制的權利

11.5 政府是必要的嗎

11.6 排除不付錢的人

11.7 搭便車問題

11.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11.9 法律和秩序

11.10 國防

11.11 道路和學校

11.12 收入再分配

11.13 自願交易的管制

11.14 政府和公共利益

11.15 信息和民主政府

11.16 民選官員的利益

11.17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1.18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1.19 人們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11.20 囚徒困境

11.21 政治制度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2章 收入分配

12.1 供給者和需求者

12.2 資本和人力資源

12.3 人力資本與投資

12.4 產權與收入

12.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及道德權利

12.6 預期與投資

12.7 人還是機器

12.8 對生產性服務的派生需求

12.9 誰與誰競爭

12.10 工會和競爭

12.11 貧困和不平等

12.12 為何不平等愈演愈烈

12.13 收入再分配

12.14 改變規則與社會合作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3章 衡量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13.1 國內生產總值

13.2 GDP還是GNP

13.3 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13.4 GDP衡量的並非經濟系統中的所有購買支出

13.5 GDP作為總附加價值

13.6 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13.7 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13.8 總量波動

13.9 失業和未就業

13.10 就業、未就業和失業

13.11 勞動力市場中的決策

13.12 失業和經濟衰退

13.13 通貨膨脹

13.14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13.15 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討論

第14章 貨幣

14.1 貨幣的演化

14.2 法定貨幣的故事

14.3 當今貨幣的性質

14.4 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14.5 信用和信任

14.6 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

14.7 存款擴張與貨幣創造

14.8 美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14.9 美聯儲的工具

14.10 貼現率

14.11 公開市場操作

14.12 貨幣平衡

14.13 但是是誰真正做主呢

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15.1 經濟大蕭條

15.2 經濟衰退期間究竟會發生什麼

15.3 錯誤集群

15.4 信貸與協調:自由市場的儲蓄和投資

15.5 信貸與失調:不可持續的繁榮

15.6 蕭條即修正

15.7 貨幣政策何時有效

15.8 財政政策

15.9 掌握好時機的必要性

15.10 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15.11 任期和政治

15.12 無限度的赤字

15.13 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15.14 自由裁量和規則

15.15 誰掌權

15.16 掌握近期情況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增長

16.1 誰富,誰窮

16.2 歷史記錄

16.3 經濟增長的源泉

16.4 外國投資

16.5 人力資本

16.6 石油來自我們的頭腦

16.7 經濟自由指數

16.8 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16.9 亞洲記錄

16.10 亞洲之外

16.11 跨國GDP比較的難點

16.12 全球化及其不滿

16.13 公眾意見的力量

16.14 特殊利益的力量

16.15 外包的爭論:脫口秀還是分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後記 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譯後記 經濟學教育的解毒劑

重要辭彙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勤奮的懶人

TAG:经济学 | 学习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