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真的應該極端少油嗎?

范志紅女士是國內著名營養師,曾看到范志紅女士回答某個糖尿病病友飲食模式時說:

糖尿病患者飲食需要極端少油嗎?

雖然她沒有說糖尿病飲食應極端少油。但我擔心有人可能會誤解她的意思,以為糖尿病病友就應「極端少油」。

實際上,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普通人,都應該有適當的油脂攝入。在合適的總熱量的基礎上,油脂提供的熱量佔比應該是在25%到35%------這跟很多人心目中的「低油脂飲食」不一樣!因為不少朋友心目中,少油就是油越少越好。最好能完全無油脂,連含脂牛奶都不能接受,要搞什麼脫脂牛奶……

(恐懼脂肪到牛奶也必須脫脂?)

歷史上的確曾經有人提倡過「低蛋白+低油脂」來控制體重、治療糖尿病。為驗證這個做法,20世紀80到90年代科學家們展開了對照試驗。一組是限定總熱量的前提下使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另一組是限定總熱量的前提下使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結果顯示,反而是「少吃米飯+多吃肉」更容易控制體重!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圖片:

血糖代謝示意圖

這是普遍認可的葡萄糖代謝圖。我們知道,人體血糖穩定的基礎是有適當的糖原。在沒有進食碳水化合物時,人體靠「糖原」分解出葡萄糖,從而保證血糖恆定而不低血糖。然而,現在研究證實:「糖原」在正常健康人身上幾乎不可能由血糖轉變而來。一般人的糖原主要是由「糖異生」生成糖原。而為了保證血糖穩定,主要依靠「糖異生」生成葡萄糖、或者生成糖原後再解放為葡萄糖。

那麼,人體血糖穩定的核心物資就是「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主要是糖無氧代謝產物,而「氨基酸+甘油」主要是來自於蛋白質、油脂。而前面所提到的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模式 不可能給你足夠的「氨基酸+甘油」!

綜上述,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忽高忽低,血糖難以穩定。進食時則血糖偏高,不進食則血糖過低。這樣的危害是極大的!為了避免低血糖,往往病人或過多攝入能量,導致血糖未能控制、並增加體重等等……

高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波動大、體重難以控制

實際上採用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模式 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即導致肌肉萎縮、脂肪占體重比增加。

由於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模式 ,則氨基酸由食物攝入相對不夠,就必須耗竭肌肉組織來保證血糖穩定。由上述原因,肌肉組織在體重里的佔比偏低。眾所周知基礎代謝率最高的是肌肉,當肌肉佔比偏低,則基礎代謝率偏低!

當基礎代謝率偏低,則平常活動前提下,日常運動下體重會逐漸增加。而增加的主要是脂肪組織。

肌肉占體重比偏低,則基礎代謝率,體重難以控制

有人說,我蛋白質比例適當即可,採用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高蛋白飲食」模式。但這有3個問題:

  1. 我們知道一個事實,人體的激素絕大多數是由脂肪酸作為前體合成。過低的油脂則可能導致激素相對缺乏,這對肌肉合成是不利的。當肌肉合成有礙,肌肉占體重比偏低,那麼過低基礎代謝率必然導致體重難以控制。

  2. 過高蛋白比例增加糖尿病腎病風險。高蛋白飲食增加腎臟疾病風險,而糖尿病患者的腎病風險更高。

  3. 如果蛋白質比例不過高、油脂佔比過低,那碳水化合物比例就勢必過高,這顯然是不利於糖尿病患者(見上分析)。

綜上述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脂肪+低蛋白飲食」者會越來越胖。因為他們的肌肉組織被耗竭,而體重只能越來越高,他們通過高體重消耗掉更多熱量。相對而言,「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者因為有足夠的肌肉組織,基礎代謝率偏高,所以不需要高體重也能消耗掉足夠熱量。

肌肉占體重比高,則基礎代謝率高,能量消耗高而不易肥胖

根據目前大量的高等級的研究資料,為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2015年發布的《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13)》。根據該指南,我們推薦食物總熱量構成如下:

  1. 碳水化合物約45%到60%,只有較低的升糖指數+高強度運動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可以達60%

  2. 脂肪提供的熱量佔據25%到35%,建議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3. 蛋白質提供的熱量佔比為15%到20%

由此可以發現,「低脂飲食」也並非越低越好。那種恐懼脂肪到連牛奶也必須「脫脂」的地步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聲明:

圖片來自網路,在此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低聚糖=益生元?糖尿病人能吃嗎?
無麩質飲食能治癒1型糖尿病嗎?
妊娠糖尿病早餐 | 法國人怎麼吃蕎麥麵餅

TAG:糖尿病饮食 | 膳食健康 | 饮食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