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真實透明的人

受安徽益和的邀請,我和偉亞給安徽的夥伴們做了一次「如何策劃一場好活動」的工作坊,兩天的工作坊很棒,也收穫挺多的。前天剛從合肥回來,感覺還是北京的天氣更涼快一些,合肥每到晚上還是非常非常悶熱,但是北京的晚上清風拂過,頓時覺得很涼爽。

回程的路上,我對這次工作坊做了些總結,更覺得參與式工作坊的本質還是對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各種形式和技術,都是圍繞著對話來發生的。同時,我也逐漸發現,在人與人之間,如果想要創造深入地、自由地對話,有個原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簡而言之就是:真實、透明。

什麼是真實透明呢?在我看來,真實透明指的是一個人的感受、意識、行為保持高度的一致。

感受——意識——行為

一個人真實透明地人,不論是在感受層面,還是意識層面,又或者是行為層面,都是相統一的。就像是一個孩子,如果TA表現出高興,喜悅,悲傷,疲憊,飢餓,我們就會認為TA真的是體驗到了這些情緒,這個孩子是真實透明的。

但是很不幸,我們大多數成年人已經越來越遠離了這種真實透明。人本主義學家羅傑斯曾經描述過這樣一個情景:在小組討論中,有一個人變得很生氣,他的臉漲得通紅,他的說話的聲調也傳達出了他的憤怒,他的手指著對方的眼睛鼻子比划過來,比划過去。這時,一個朋友說「好了,我們不要為此生氣了」,而他卻滿臉真誠而驚訝地回答「我沒有生氣呀!我根本沒有生氣的感受!我只是在陳述合乎邏輯的事實而已!」其他人聽到了立刻爆出哄堂大笑。

其他人為什麼哄堂大笑?就是因為當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意識、行為間的不和諧,而大家看到了他的身上不和諧以及由此帶來的荒誕感。

感受×意識——行為

還有另一種不真實的情況更常見。

我之前參與過很多工作坊,我發現在有些活動中,很多參與者都不停的看手機、刷微信、環顧四周或者和周圍的人閑聊,但是當工作坊結束的時候,大家彼此分享這次工作坊感覺怎麼樣的時候,TA們通常都會說「感覺不錯啊,挺棒的,我很愉快的哈」。

在這裡,不真實體現在意識和行為的阻斷上,參與者已經意識到在這裡的感受不愉悅,但是沒有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感受——意識×行為

在意識和行為中的阻斷,在我們身邊處處可見。

很多人會形成一個保護殼,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這樣的人通常來說是在感受上是非常敏銳的,TA能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意識到自己的憤怒、悲傷、焦慮等很多情緒,但是很多時候是不會/不知道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一方面,TA會感受到外界的不安全感。TA們默認一旦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不知道自己將遭遇什麼,或者會遭遇一些不好的經驗。長期在這種人際環境中,TA們會慢慢的開始去討好別人,會不斷的去探尋對方的喜好,讓自己的行為去滿足對方的需求。

另一方面,有種社會價值觀要求我們要摒棄感受去對話,要求我們越來越趨向於一個純理性的人。我著實為這個現象感到悲傷,並且非常反對這種價值觀。試著回想一下,最近經歷的哪些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有收穫呢?一定是你的感受有波動的時刻,包括你能記起看過的電影、讀過的書、參加的活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在這些完全的「情感」中,我們不僅僅收穫了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些能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真實的感受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必不可少的真實存在。

如果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沒有感受的存在,那其實是你和事情之間沒有鏈接,感受不到它給你帶來的樂趣,感受不到帶來的成就,感受不到收穫的自我價值。這樣的事情,可能也僅僅是滿足了謀生吧。如果一件事情中,感受不到愛,感受不到在其中收穫愛與被愛,它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就像是一段親密關係,如果沒有愛的存在,也僅僅是搭夥過日子吧。

Reference

On Be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Carl R.Rogers


推薦閱讀:

亞洲男生不是搞不定歐美妹子,而是愛無能
心理學學了究竟有什麼用?
48.所有親密關係的問題,大約都是愛和恐懼之爭
將來有一天,你會用力量去愛,而不是用弱點去愛|女性的自我成長
我愛你的時候不講道理 |《簡單西蒙》

TAG:心理学 | 教育 | 亲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