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精神飛翔——3年的探索與(有所)收穫
所謂的「精神飛翔」,「是原始飲食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也是最大的動力和信心來源」,是我一直以來的至高追求。(也很可能是「原始飲食」被某些人稱為「邪教」的原因之一……)
自從2014年3月8日開始原始飲食以來,(大約一個月之後),我就開始不時地進入那種狀態——大約兩三天一次的頻率,且多數出現在午覺之後。
但是偶爾,我會在早起之後就處在「精神飛翔」之中,然後整個一天都極其……我對那幾次的早上記憶猶新——3年來,估計只有10次左右。
為了能夠重複那些日子,能夠「早起飛翔」,我一直在探索,在尋找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
我知道,「精神飛翔」這個略嫌「神道」的表達可能會讓不少人產生排斥心理——但既然人們平時所處的「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也許更適合被稱為「精神困頓」——我知道我知道,你「一點都不困」,你「非常清醒」,但你真的很可能還沒有徹底醒來……)早已經被「正常化」了;我好像只能把人本然的精神狀態「神道化」……
考慮到原始飲食之前的二十來年裡(也許除了小時候)我從未體會過精神飛翔,無疑原始飲食,更準確地說,脂肪代謝(又所謂「生酮」)是促成此狀態的第一因素——但第二因素我一直沒有找到……
酮體可以提升大腦線粒體效率,提升睡眠時腦內類淋巴系統清理垃圾的效率。
我只是非常確定:它在睡眠之中。
各種因素與嘗試
我在美國亞馬遜上買了許多關於睡眠的書,嘗試了各種被推薦的方法。其中有許多似乎都成了共識:
白天多見太陽;
傍晚之前運動;
入睡前4小時不見藍光(甚至包括綠光)——因為藍色光會干擾褪黑素的分泌;
晚飯離入睡時間最好相隔4小時或以上;
睡覺前補充鎂;
睡前做愛(促進分泌催產素,從而促進睡眠——的確會,但也會延長第二天睡透(不是簡單的「睡醒」)所需的總時間(平均一次約延長1~1.5小時——對女性的效果未知)……);
睡眠時,卧室的溫度不要太熱;
睡眠時,卧室越暗越好(最好用全遮光的窗帘);
睡眠時,環境噪音越小越好(但也有人說,白噪音還會提升睡眠質量);
……
還有些人會有些獨特的建議,比如:
晚飯後吃一些生蜂蜜(說是補充肝糖原)(也有人(包括現在的我)有完全相反的看法);
睡前吃椰子油(說是提升腦部線粒體活力);
睡前補充磷蝦油;
睡前受冷;
與大地之間保持暢通的電子流動(又所謂「接地氣」)——為此我特意從美國買了「接地」床單用(就是布料里有許多銀絲,然後由一根導線連接在三孔插座的地線介面里……)(最後覺得似乎沒有效果,讓我扔掉了……);
採用「胎兒式睡姿」(即蜷身側卧著睡)——確實有助於在入睡困難時幫助入睡(但醒來時往往又回歸平躺狀態……);
……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總結,比如:
睡的床不要太軟——躺在軟床里,肌肉難以真正放鬆;且胸廓被壓小,影響呼吸深度,從而影響放鬆度;
枕頭不要太高(保證頭部供血還有呼吸的暢通)——比較有效,不過與上文所說的「胎兒式睡姿」難以相容(所以我在後來試驗胎兒式睡姿(和硬板床)時放棄了這條,還是用上了相對較高的枕頭);
保證足夠長的REM睡眠期(快速眼動期,這是我們會清晰記得夢境的時期,主要出現在睡眠的後期、回籠覺、午覺、「小憩」中——總之:當腦「知道」接下來的睡眠時間會很短時)——我發現此時腦能最高效地恢復清醒度,為此我會特意睡回籠覺:晚上一覺醒來,在兩個小時後(凌晨)再睡第二覺(我主要採用「集中放鬆法」(即逐個部位地放鬆身上的肌肉)來保證在這種狀態下順利入睡)(有時甚至會在回籠覺醒來之後再小憩一下(通常持續十來分鐘));當然還有:一定要睡午覺(考慮到我絕大多數的精神飛翔狀態都是在午覺後才出現的……)。
這許多因素中,有些確實有效(尤其是保證足夠長的REM期),有些只是貌似有效(比如與大地交換電子、睡前喝椰子油),有些貌似就是無效(比如吃生蜂蜜、隔斷噪音、利用白噪音)……
在諸如此類的各種因素及其間的各種組合中,我做著各種嘗試、假設,幾乎迷失其中……
雖然還是可以不時地進入精神飛翔狀態,但我深知:我還遠遠沒找到那個「第二因素」。
來到珠海
從北京搬來珠海後,精神飛翔的頻率更低了——少有的幾次好像都是在中山大學校園裡的長椅上睡午覺實現的……
另一方面,我在健康生活上的繼續探索再次把我引向了「接地」(Earthing)的問題。
讀了許多文章後,我決定買一雙防靜電鞋(雖然有鞋底電阻更小的「導電鞋」,但那些鞋沒有我喜歡的樣子……(想來我也是外貌協會的)),然後買個身體電壓表看看那鞋到底有怎樣的效果。
初步測試:
在戶外的草地上:光腳站著時,0毫伏;坐下(腳不著地),0毫伏(看來褲子的布料毫無影響);穿防靜電鞋站著,1毫伏;普通的板鞋,2毫伏……
在12樓的瓷地板上:光腳時的身體電壓是10毫伏,穿防靜電鞋時是20~30毫伏,橡膠底拖鞋則是40毫伏,如果躺在床墊上,則變成了300多毫伏……
所以:在戶外時,身體電壓最小,不管穿什麼鞋(當然光腳最好);在室內時,身體與地面越絕緣(比如穿著鞋、躺在床上),身體電壓越大……
於是我只要有機會就到戶外去,並且光著腳(在家裡也盡量不穿鞋)。
然而有一天我在一樓大廳里(室內)測驗,驚奇地發現:
光腳站在瓷地板上,身體電壓也只有1毫伏;即使穿著鞋,站在地毯上,也只有2毫伏;即使躺在布制的沙發上(模擬躺在床上的狀態),也只有2毫伏……
所以,根本問題不在於戶外與否,而在於離地面的高度:「地拔」越高,身體與地面之間的絕緣度就越能升高身體電壓;而在一樓的話,不管什麼因素的影響幅度也都不過幾毫伏。
我忽然想知道:如果在一樓睡覺,會怎樣(畢竟我們在高層睡覺也就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但一樓的住所現在很不好找(尤其在南方)……
咖啡館睡眠試驗
好在我在中山有一位朋友(@言小艾 )有兩家咖啡館(當然是一樓的);我第二天就跑過去,晚上在咖啡館裡睡了一覺。
雖然那天的晚飯比平時晚了一個多小時(近8點才吃完),雖然睡眠也晚了一小時(11:30睡的),雖然簡易的摺疊床睡著並不自在,雖然夜裡還有些蚊子滋擾……但當我在凌晨4點半醒來時,意識到:
這次不一樣,這和我平常凌晨醒來時的感覺很不一樣。
兩個小時後,我又睡了個回籠覺,一個半小時(早上8:00)後醒了。
——精神飛翔。
久違的感覺。
我一個人不由地在咖啡館裡跑起來,唱起來,轉起來,對著空氣微笑起來……(有一瞬間幾乎要哭出來……)
身體電壓,身體電壓一定要很低……
是這樣嗎?
繼續在家試驗
回到珠海後,我拚命在自己的家裡(尤其是床上)降低身體電壓。我自製了一根導線,一邊插在床邊三孔插座的地線介面里(第一次插時很需要點勇氣……),另一邊在睡覺時壓在身下。
這種情況下,身體電壓表的讀數是,7毫伏——相比於之前的300+已經是很大的改善了。
第二天醒來:睡得很好,很透,精神不錯——但沒有精神飛翔。
也許需要更低的電壓?
我帶著儀器到了珠海的一位朋友(@布魯斯)家裡,繼續測試各種因素對身體電壓的影響。
很奇怪:他家的床上並沒有接地線,但是在床上時的身體電壓卻只有12毫伏;但當靠近他的筆記本電腦時,身體電壓卻能升到500毫伏左右……
在忙活了兩個下午之後(加上這位刑偵出身的朋友的嚴密推理),終於發現:是電流升高了身體電壓——和筆記本電腦無關,而和其充電器有關,和各種電源插頭有關(而他的床的周圍,沒有什麼電器);僅僅用手靠近插座本身,身體電壓也都會上升。
我回到家後,把床前面的檯燈電源線拔掉:床上的身體電壓降到了一百多……
再把隔壁衛生間里抽濕機的電源線拔掉:降到了20毫伏……
(注意:無論是檯燈還是抽濕機,根本都還沒有打開……)
這時再握著自製的接地線:3毫伏。
再睡一覺:睡得非常好,非常透——但沒有精神飛翔。
也許需要進一步減少電流的干擾……於是我想到了總電閘箱……
無奈我的冰箱電源不能和卧室里的分開控制,所以我首先只是關掉了「照明」和「衛生間插座」的電閘,然後再次躺在了自製的接地線上(電閘只是控制火線和零線,所以即使關掉後,地線介面也仍然有效);
第二天……沒有精神飛翔。
但這一天,朋友那邊卻不斷傳來喜訊:
原來朋友是兩室一廳的房子,冰箱電源在「廚房」區域內,所以他可以完全關掉自己床周圍的電路(此時光腳站在地板上的電壓是5~6毫伏——為什麼還不能降到0?也許是周圍的家庭、強電井、電梯等電流的影響吧……),另外他也做了一根接地線(比我用的銅線要粗得多),粘在了身下的床墊上——如此把身體電壓降到了1毫伏。
其實此時的測量數據(身體電壓表的讀數)應該是有問題的,因為身體電壓表也是接在地線介面上的,而兩個地線介面一定是相連的,所以這時很可能只是相當於:自己的身體通過兩個相連的地線介面與身體電壓表直接形成了閉環……所以實際的身體電壓應該是在1~5毫伏之間(總之仍然達不到在草地上的0毫伏)。
另外,他並沒有睡回籠覺,而是一覺(從晚上10點到早上7點)就睡出了精神飛翔——也許我當時在咖啡館的睡眠質量仍然不算非常好(考慮到當時有許多干擾因素,另外也沒有想到要關掉周圍的電路),也許還有其他未知的影響因素。
身體電壓,身體電壓一定要很低……
為了促進睡眠,人們之前只想到了斷掉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光、聲音、碳水,卻沒想到要斷電……
身體電壓
那麼,究竟什麼是身體電壓(多謝@電波bilibili君在電氣工程學方面的解惑)?
當一個導體與大地處於絕緣狀態(比如懸空)時,它附近的交流電會影響這個導體內自由電子的分布,從而讓這個導體產生一定的電壓——這被稱為「懸浮電壓」,或者「工頻感應電壓」(「工頻」就是交流電的頻率,在我國即50Hz)。
人體也是一個導體(電阻大概是800~1000Ω),當這麼一個導體與大地絕緣時(比如處在高層,再穿上橡膠底的鞋子,或者踩在木地板上,或者躺在床上……),周圍的交流電就會在這個導體內產生「工頻感應電壓」——這就是我們一直測得的「身體電壓」。
身體電壓與「身體靜電」不同——靜電是電荷在體表的過度積累。
身體電壓與「電磁輻射」無關——無論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對身體電壓的影響都非常小(大約1毫伏的差距——相比於交流電,直流電需要高得多的電壓才能在旁邊的導體中產生感應電壓)(我現在非常喜歡這些帶電池的電器——在關掉電閘後,只有它們還能工作,且(幾乎)不會影響身體電壓)。
一般情況下,身體電壓只有高壓線作業的工人們才需要考慮(他們的甚至能超過800伏(注意不是毫伏!),這時往往會有肌肉刺痛感、麻感、風感、蛛網感……)(他們容易出現明顯的健康問題),普通人在充滿低壓交流電的樓房裡,身體電壓一般不會超過1000毫伏,所以「毫無影響」。
但現在看來,絕不是毫無影響——只是這種影響非常細微,我們都覺察不出來。
而當以精神飛翔的狀態為標準努力提升睡眠質量時,這種影響就非常明顯:哪怕是3毫伏都不可以(或很難)!
當超過100毫伏時,我們就很可能會覺得怎麼都睡不透(賴床不起),且在白天也疲憊乏力……
那麼為什麼我之前使用過的接地床單沒有用?
可能是因為那床單的導電效果不如裸露的銅線好(雖然後者不會太舒服——其實還好,除非真的有豌豆公主……);另外更可能是因為,當時用那床單時,我沒有想到要關掉床周圍的電路……
個人的理論推測
為什麼會有這種影響?
不知道。
不過按照現有的知識地圖,我可以大膽做下猜測(非科學):
線粒體要產生能量,需要讓電子精確地穿過其中的「電子傳遞鏈」;這個過程(對干擾)極其敏感——複合體之間的距離每增加1埃米(0.1納米),電子的傳輸速度就會下降為原來的約1/10——而如果這時附近有交流電(從而讓離開了大地的人體產生了感應電壓),電子傳遞鏈中電子的流動就會受到干擾,從而線粒體產能的效率會降低,電子泄露得更多,活性氧簇產生得也就更多。
而睡眠是腦清理內部垃圾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效率取決於腦內(尤其是類淋巴系統內)線粒體的效率——脂肪代謝能提升線粒體效率,所以會提升睡眠質量;而(很可能)身體電壓會降低線粒體效率……
也有可能是這樣:神經元的細胞膜上有「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在調控、啟動神經元信號中有關鍵作用),它們極其敏感於細胞膜上的電壓——而外界的交流電場所造成的身體電壓會干擾這些離子通道的工作,從而干擾神經元的運作,尤其是信號傳遞過程(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想來,幾乎所有的生物學、營養學試驗,不管是用老鼠、猴子還是人來做的,應該都是在樓上的交流電環境中做的……而我現在相信:和環境溫度、亮度一樣,感應電壓也應該作為一個試驗因素考慮,一個強力的因素。
到底發生在人體上的工頻感應電壓,會對線粒體中電子傳遞鏈上電子的流動造成怎樣的影響,這又與活性氧簇的產生率有否關聯,會否影響睡眠質量(還有衰老速度)……這是我們希望以後會有科學家去研究的內容。(不過他們很可能得不到地產利益集團的資金支持……)
所以當身體電壓降到非常低(最好是0毫伏)時,(再配合脂肪代謝),腦部的線粒體就可以開足馬力,(電壓門控離子通道也能夠「開合有度」),從而腦就可以在睡眠時極其有效地清理內部垃圾,於是能在清醒時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精神飛翔。
腦內未能清理乾淨的垃圾,很可能會被感受為「最後一絲困意」:在這些垃圾的影響下,腦不能全力運轉,精神控制力不足,容易走神,腦內甚至容易浮現出其他的情境、聲音——即「還困著」——而現代人對這「最後一絲困意」已經越來越不敏感了,總認為自己已經「很清醒」了。
通過3年來的不斷體會、質疑和訓練,我對那「最後一絲困意」越來越敏感,有時我會把它感受為「思維黑洞」——它會不斷吸食許多正在進行中的思維,讓我不能專註地思考——只有通過小憩(REM睡眠)才有可能將它蒸發掉。
我之前總結出來的,「保證足夠長的REM睡眠期」,應該也是在「清理垃圾」方面起作用,即可以幫助消除在睡醒後仍然殘留的「最後一絲困意」。(哈哈,上面的這些異樣文字,想來更濃艷了我的「邪教」色彩。)
當然,以上幾段都是猜測。
繼續測試
但這已經是我這3年來能找到的最有譜的東西了:
低碳水化物飲食,低身體電壓睡眠。
前者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後者的實現方式就是:(用電閘)關掉身邊的電路,讓身體連上接地線,最好再:住在一樓(甚至地下室(模擬穴居?))。
即使住在一樓,也推薦(至少在睡覺時)關掉身邊的電路。
當天晚上,我把電閘全部關掉(又做了一根比朋友的更粗的接地線)……
醒來後,覺得比前兩天都更清醒——但仍然沒有飛翔……
(原因也許是:我住的樓層比朋友的更高(我12樓,他8樓);我住的單身公寓面積較小,牆壁的兩邊都是還在通電的鄰居……?)
我想住一樓了……
不過更令人失望的是:接下來的兩天,我的朋友也再沒睡出過那種狀態(我也仍然沒有)。
第三因素
本以為抓住了最後的線索,卻再次迷失……
我在重新回顧咖啡館試睡夜的場景時,慢慢想到了另一個我曾經在意過、後來逐漸淡忘了的因素:低枕頭。
我以前是推測過,低枕頭可以保障睡眠時腦部供血(以及呼吸)的暢通,從而有利於腦清理垃圾(我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完全不用枕頭睡覺)——但由於當時的干擾因素太多,很可能沒有把握到它對於睡眠質量的真正影響,後來更由於實踐硬板床和胎兒式睡姿,用上了普通的高枕頭,再也沒有改回去過(且逐漸忘了這個因素)……
另外,睡眠時頭部放低可以切實地提升身體的發熱量(有些人可能又會想到減肥了……也許真的可以幫助減肥),這應該也與睡眠質量相關。
而那天晚上在咖啡館裡的摺疊床上,我其實是相當於用了低枕頭!
又想起:我在中山大學的長椅上睡午覺時,也是低枕頭……
也許,加上這個因素就能完成最後的突破?
現在的我怎能放過這個「也許」?
我把這想法告訴朋友,當天晚上我們都試驗了——完全撤掉了枕頭。
第二天早上:
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
都是……
……
至此,我相信我找到了可以促成「早起飛翔」的三大因素:低碳水,低電壓,低枕頭。(或者把三個「低」字都換成「無」。)
注意這些是「促成因素」而非「決定因素」,不用低枕頭,(甚至不用低電壓、低碳水),也有可能出現精神飛翔,只是要困難得多。
朋友第一次睡出精神飛翔的前兩天內只吃了一頓晚飯——也許因此提升了身體的自體吞噬效率,從而提升了腦在睡眠時清理垃圾的效率?不知(有待以後探索)……
但一日一餐、隔日一餐並未被我列入「促成因素」——因為我當初「早起飛翔」時,都還在一日三餐……
而相比之下,本文一開始列舉的那些都只是錦上添花:白天多見太陽,傍晚之前運動,晚上少見藍光,補鎂,睡前受冷,硬床,胎兒式睡姿、調低卧室的溫度和明度,降低噪音干擾……
那些都是人們在墊高了枕頭、脫離了大地、通了交流電之後,在糟糕的睡眠後掙扎著翻找出來的(頂多能「改善」睡眠)的安慰劑(所謂「病急亂投醫」),而非真正的解藥。
不過:白天多見太陽、晚上少見藍光、補鎂、受冷,這些即使對睡到精神飛翔並非必要,但應該也能有所幫助,何況還有其他許多的好處,所以最好別嫌麻煩……
關於回籠覺:我總是在睡完4個半小時後醒來,所以這個於我是不可替代的……而我朋友多數情況下會一覺睡到8、9個小時(但有時也會在5個小時後醒來,此時就需要等2個小時再回籠)——這方面還需要繼續探索(「睡眠」真是撲朔迷離)……
另外,也許「低室溫」也是促進睡眠的強力因素——目前的個人經驗發現:20℃的室溫下睡眠質量最好(另外不用枕頭睡覺時身體會更熱,從而更能適應較低的溫度)——有待進一步探索。
而在室溫真的很低的時候,追逐舒適的現代人還會在睡覺時用上:電熱毯,電熱,電……
如果非要我給這些因素排個先後次序(姑且看下):
脂肪代謝>低(無)身體電壓>低(無)枕頭>低室溫(20℃左右)>補鎂>睡前少見藍光>低明度(全遮光窗帘)>睡前受冷>白天見太陽>硬床>低噪音>胎兒式睡姿>傍晚前活動……
3年的探索
現在想來,我在原始飲食的初期(2014年3月~8月)反而有最容易實現「早起飛翔」的條件:
我當時住在單位宿舍里:二樓(筒子樓),水泥牆很厚,睡的地方在樓的一角(牆的隔壁沒有「鄰居」),四周的電環境非常簡單,鐵床還抵著暖氣片(暖氣已停)……
而之後自己開始租房後,就一直住在高層,而且是大開間,四周牆壁上都是電路,床所靠著的牆的另一面,還是無法控制的「隔壁人家」……也許這能解釋為何到後來,我需要更多的「小憩」才能達到精神飛翔(好在還用了很久一段時間的(也許真的有了點用的)接地床單)。
如果低身體電壓(和低枕頭)真的是答案,那麼我這3年來的探索(還附帶上超十萬元的支出),真的是繞了一大圈……
這個答案對我來說很昂貴。
但值。
當然,完全不保證以後不會有變動,甚至反轉……(「我們(很)可能錯了」——這才是冒險和探索的最大趣味吧……)
但在那個「以後」到來之前,我只能相信我目前的推測——並據此行動。
我想住一樓了……
我看到:在現代的城市裡,我們被層層電網裹挾在高空,卻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
我想像:未來的社會裡,社會的精英階層壟斷著一樓。他們憑藉低碳水低電壓低枕頭,有著「智人水平」(不是超人水平)的思維活力、專註力、行動力、幸福力,而其他人只能終日處在「次人水平」的精神狀態里——不過在後者看來,次人狀態才是人類的「正常」,而他們完全無法(甚至都懶得去)理解真正的智人狀態。
在那個世界裡,有人在精神宇宙中飛翔,孩童狀態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相比之下,其他人那些「減肥又到平台期了」「勇敢面對生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唯美食與真愛不可辜負」「感恩小小幸福」「要有詩和遠方」……
「就像屎殼郎找不到合適的糞球一樣卑微」。
另外,推薦在早起後積極調動五感——比如聞點氣味,看點色彩,聽點音樂,用冷水洗臉(甚至沖涼)……有時候通過五感的激活,可以將本來「差一點點」的狀態,提升到精神飛翔(個人經驗);
一旦早起飛翔,這種狀態就可以持續很久(至少4小時),然後通過一次午覺,可以全天都「像飛一樣」(因此午覺被我稱為「飛翔中繼站」)。
如果這時再做一些很需要精神活力的事情,比如推理問題、研讀哲學……那麼會飛得更好。
但要注意:盡量遠離黴菌毒素——任何在常溫下保存了很久的(乾燥)食物(比如穀物、豆類、咖啡、巧克力、堅果),都會有黴菌毒素——它們能讓你迅速墜地。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原始飲食」(有些其他資源,比如菜譜、交流群,還有個辭彙量上千的應答系統……)n
推薦閱讀:
※對象每天失眠,該如何解決她的問題?
※用睡眠實驗室設備,搞定失眠問題
※快動眼睡眠是可以被感知的嗎?
※八卦中醫 | 睡覺這件事,老祖宗們都是行家啊!
※睡覺前想些什麼有助於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