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國家總是別人的好,媳婦就是鄰家的甜
1
配圖的版本在這Scalers:國家總是別人的好,媳婦就是鄰家的甜
最近我在斯洛維尼亞待了一周。這個國家可能大部分人沒有怎麼聽過: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很有錢,屬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對比一組數據你就知道了
(1) 斯洛維尼亞人口206萬,人均GDP2萬美元(13萬元),面積2萬平方公里;
(2) 北京市人口2100萬,人均GDP11萬元,面積1.6萬平方公里。
(3) 中國人口14億,人均GDP5.4萬元,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
注意我是拿一個國家和我們的首都對比,如果要和中國國家對比,那更就不好比了,參見(3)。
你大概可以感受到,斯洛維尼亞國家面積比北京略大,人口比北京少一個量級,但是GDP卻比北京高一點。
這些是抽象的感受,如果要說直觀感受就是,空氣好,植物多,生活愜意,人不多,物價便宜。
▲ 酒店附近的公園
白天你能看到有許多人坐在草地上看書聊天,到了晚上,你會看到酒吧里有很多人。我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開會,一般到晚上9點後結束,為了照顧好自己的胃,就要穿過市中心去一家中國菜館吃飯,飯後已經10點多,在河邊的酒吧里仍然滿座,熱鬧得像北京後海,但是沒有鋼管舞。
盧布爾雅那街頭可以看到許多俊男美女,按照中國人普遍的審美標準,都是長得非常好看,至少我沒少看……中國菜館的老闆說,斯國的民族人種集中度高,沒有和其他民族大規模的交融,所以基因保存的比周圍其他國家好。
在這裡的一周接觸到的人中,普遍比較熱情,見到你會和你打招呼。你能感受到一種能量所在,對方很認真地在和你交流,從眼神里能看到熱情縮放,挺獨特的體驗。
有個小插曲。我在離開的時候打算去買點當地的蜂蜜,超市的店員好像不懂英文,這時候一個來買菜的帥哥主動問我要什麼,然後在貨架上幫我找到了。然後還給我介紹,甚至幫我查了一下,附近有一個專門店,介紹我過去。這種體驗上次是在日本京都坐公交車的時候,有一位英語很流利的大爺也是熱情地向我介紹京都的傳統和景觀。
在這裡的一周時間,除了在吃的方面不習慣,其他還挺好的。這個國家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即使是在首都,也看不出一種皇權式的威嚴。相反,街道上的建築與風景,反而沉澱著歷史影響的痕迹,有蘇聯時期的建築,也有巴洛克式的造型。
在這裡的一周,我盡量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了解過去幾百年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發生了什麼。我不想只是做個觀光著,看一圈然後就走了。但是綜合下來,我覺得這個國家其實是在過著「悶聲發大財」的日子,有錢、有閑、空氣環境好、節奏舒適。
▲ 盧布爾雅那大學附近廣場的演出
如果不是來到這裡,遠在東方中國的我,全然是不會注意到在亞歐大陸的另外一側,有一個百萬量級人口的國家,過著如此愜意的生活。
你說我羨慕么?我可能會羨慕。但是你說讓我留在這裡,我就不會答應了。其實這次出來,看到這裡這麼好,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也能建設得這樣好就可以了,我們也應該努力把自己的國家搞得這麼好。
這個是我的自然感受,並不是為了拿出來故作姿態。其實出國的感受就是,其他的國家好,終究還是其他的國家,而我不會斯洛維尼亞語,感覺始終是一個外人。即使把語言的阻礙跨躍了,胃的溝壑還是很難填充。這次出來在會場結識了幾位中國朋友,在吃了幾天西餐後,我們迫不及待地在中餐館點了宮保雞丁、青椒肉絲、酸辣土豆絲……
身體還是很誠實的。這說的不是吃那麼一個層面的問題,而是時間的沉澱在我們身上烙下的印記,如果你想抹去,也會需要差不多同等長的時間擦除,才能逐漸見效。
但是我注意到一個自己身上的變化,以前出國看到其他國家好,我就會想,要是我以後能在這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但是現在出去,卻想著,我們也可以努力把自己建設好。會羨慕,但是不會想代入,知道別人家的好,但是知道那是別人家的,不會是自己的。
我不知道是我自己長大了,還是祖國強大了。
▲ 盧布爾雅那城堡最高點俯瞰城市一角
2
最近有個學生在馬里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言,視頻傳播到網站上後火了。網路上有許多討伐,有的角度其實也很偏激,有一種「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會罵人」的感覺。但是有一個論點的切入,我認為還是比較得體的,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在生活中也常用。
主角說的國內的空氣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在客觀上存在,但是在表達上,卻做出了過度的呈現,俗話說就是作了個大死:有的人說跪舔的姿勢太難看,有的人說這是別有用心。現在無法真實還原發生的事情動機,但從這個事情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你可以捧一件事情,你也可以踩一件事情,但是你最好不要兩個同時做,並且更不要做的時候,把姿勢做得太不好看。如果姿勢不優雅,讓其他人產生不良的第一反應,噁心其他人的結果就是,其他人倒過來噁心你。
這個道理其實老祖宗也教導過我們:好聚好散。就像很多職場人士的跳槽,有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漂亮,原單位高興,新單位也高興;有的卻把事情做得絕,原來的單位所有的人得罪一遍,然後再去新單位。但是世界很小的,尤其是你要在一個行業,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如果你發泄得太爽,會有反噬的效果。哪一天你發現自己怎麼努力也沒有進階空間的時候,想想看是不是以前欠下債了。
所以,回看這個演講,我們如果不去糾纏裡面的動機分析,引發廣泛討論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演講觸發到了大量國內讀者的情緒點。再加之空氣等長期的熱點話題,又是畢業典禮的場景,引起傳播其實是引起廣大網民「教你做人」的慾望。
不過,這件事情在一周左右就會被人遺忘,洶湧的注意力潮流很快會被應接不暇的新熱點所覆蓋。
3
借這個事情說一下一種廣泛存在的認知偏見:
當我們處在某個環境中感到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習慣性傾向,認為外界的某個環境更好。
(1)工作上不開心,我們更多的第一反應是,換一個工作總會更好吧
(2)遊戲沒打好,於是想著重新打,重置遊戲
(3)活到三十歲的時候,感覺人生一片灰暗,於是一直想要重新開始,每十年輪一次
(4)男/女朋友某個地方讓自己不開心,就會覺得別人家的更好
(5)似乎深刻了解自己國家的弊病,感覺外國什麼都是最先進的
(6)據說有阿里和騰訊的員工,都不買自家公司的股票,而買隔壁家的,因為感覺自家公司要完蛋了(本條為業內趣聞,真實與否需要驗證)
(7)長輩打壓萬能句: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看看你這個樣子
……
我們大概太了解自己所在的環境了,所以我們傾向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在「換一個」或者「下一個」。我們只是想洗牌重新打過,卻很少想怎麼把一手爛牌打好。
這個現象老祖宗也說過,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套用到現代的話就是,國家總是別人的好,媳婦就是鄰家的甜,老王永遠是隔壁的猛。
的確,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身上的問題,而且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哪些是可以改變,哪些是不能改變的。在認清事實的基礎上,讓自己的第一反應貼近本來的規律,我們成長才能借到規律的大勢。
就這個問題,我有一篇關於主旋律的文章《Scalers:抓住成長進步的主旋律》。我們要相信,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主旋律在自己手裡,同時,我們也要儘可能地相信,我們的行為,也會影響整個大環境包括國家的前途命運。
我說的「儘可能」,不是沒有信心,而是在這個「反對」就代表「獨立思考」的年代,真正的思考,獨立的推論,勇敢的結論,真的就像新鮮的空氣一樣,需要我們有扯下五張面罩的勇氣,才能觸碰到真實的心。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那麼的甜美。
推薦閱讀:
※一個地區的人民如果絕大多數都希望獨立,那是否就可以獨立呢?
※印度的未來真的沒有希望嗎?
※利維坦的邏輯
※為什麼我們愛國愛得這麼義無反顧?
※論文大燜鍋:工作論文速遞 美國軍事外交政策的實施效果 By 女神Dell
TAG: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