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出行的十三道免死金牌
這篇文章原本不在計劃之列,但一定要寫。
在這個月初,鰲太穿越線上就傳來了令人悲痛的消息,某雲南隊的三名山友不幸遇難了。總的說來,遇難的幾個人都不是純粹的菜鳥,其中還有人嘗試過珠峰攀登(可能是珠峰徒步),難道說從事戶外運動就一定有高風險嗎?難道就沒有什麼措施可以防範嗎?
的確,戶外運動是一項相對危險的運動,不死大法其實根本不存在,有了免死金牌也保護不了所有人。但是,傷亡率過高或者不合理的事故頻繁發生顯然就不合理。這些傷亡事故總是提醒我,多做一些戶外安全方面的普及工作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就有了本文。
一,單兵作戰法則
這是第一道免死金牌,也是最重要的戶外安全法則。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固然重要,但單兵作戰能力更重要!這一觀點貫穿水電戶外思想的始終,我幾乎在可能的場合都會去強調這一點。
從常規邏輯上來看,每兩個人一頂帳篷,或者每兩個人一套炊具,甚至幾個人一組分擔裝備的做法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實際上這種表面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切順利,而且無任何意外的基礎之上的。一旦這種順利的狀況被打破,一切都變得不合邏輯了,你會發現處處都是風險。
我每次和戶外大俠們的結伴出行都嚴格遵循這一法則!而結伴的各位幾乎都是戶外UL頂尖高手,但同時也都是單兵作戰高手。我們每個人之間會有充分的分工合作,如果是兩個人出行,儘管每人都會攜帶可供個人獨立使用的全套裝備,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支撐起一頂帳篷,防潮墊也經常以各種方式合作混用,以達到最舒適和最優的保暖效果。為了更好地防冷凝水,還曾經套用過兩頂帳篷來用。兩個人的食譜不同,口味各異,但不妨礙充分共享美食。這些都是團隊合作的表現,也是在順境下裝備的合理應用。
問題是,假如我們其中的任何一人遭遇風險,在我們走的一些無人線路,從求救到救援人員進入通常也要四五天時間,甚至更長,而在這段時間內必須依賴全套個人單兵裝才可能生存。
二, 可靠裝備法則
這項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容,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 1 可靠的裝備性能
你買的裝備價格不一定高,但一定要可靠。要仔細考量裝備性能的可靠性,而不是商家的宣傳。但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好難,絕對要看天分,正規途徑來的裝備可靠性會高一些,但也不是絕對。無論如何,一兩百元一件的山寨衝鋒衣雖然外表看上去和原版差不多,那性能可就差得遠了。
- 2 足夠的裝備備份
關於裝備的備份原則,我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在這裡就不重複了。總的原則是,重要的東西都要備份。
- 3 可靠的裝備使用經驗
買來的新裝備用前都要熟悉一下,新裝備到手可千萬別連包裝都不拆。凡是重要的新裝備都要在模擬環境下試用一下,中途你可能會發現產品缺陷或其他一些問題,對於搭建難度較高的帳篷尤其要事先熟悉過才行!
- 4 培養裝備不離身的好習慣
裝備再好,如果沒在身邊也發揮不了作用,裝備離身所造成的悲劇並不少見,以前些年的靈山山難最為典型。即使是沖頂,也要攜帶一些必要的救命裝備。另外,用馬幫馱運裝備不值得提倡,除非你是在成熟的旅遊區遊玩。
三,安全飲水法則
沒有食物,人可以僅靠喝水生存很多天,但是沒有水,就堅持不了多久。在沙漠中和北方其他缺水的地區,水的獲取和使用技能是至關重要的。
- 1 水的獲取
在沙漠地區或北方乾燥的其他地區,臨時尋找水源根本不靠譜,即使有記載的水源地也可能由於種種原因乾涸,背水出行有時是唯一的選項。在部分地區,比如藏北高原,水不難找,但是由於鹽鹼度等問題即使找到也不一定能喝,要注意甄別。如果有不能直接飲用的水源,通過一些簡單的蒸餾土方法也可以獲得足以維持生命的飲用水,這方面的內容在戶外生存手冊里有不少介紹。
- 2 水處理
過濾法和煮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過濾可以去除水中的浮塵和雜質,大部分細菌也可以過濾掉,但較小的病毒通常都無法濾除。在南方山區,如果能找到山體側面流出的清潔水源,多數直接喝問題都不大,但是最好還是用過濾的方法處理一下再喝,不要用單純的活性炭濾芯為主結構的低端過濾產品,採用陶瓷濾芯或超濾膜濾芯的產品都可以使用,以後者為佳,但是不能期待用它過濾鹽鹼水或者海水。用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滅掉大部分活體細菌和病毒,但是短時間並不能殺死細菌芽孢,有一種實用方法參看我前一篇文章的內容。
用化學消毒法處理水的方式現在已經比較少用了,而對浮塵的處理現在免不了要用一下這類方法,基本上用的都是各類絮狀沉澱法。
四,熱量保障法則
熱量保障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也是核心的免死金牌法則之一:
1 足夠的食物和熱量保障是安全出行的前提,超輕出行可能會減少一定的能量消耗,但不能期待過多。在重裝徒步條件下,身體對熱量的需求大增,在極端的寒冷氣候條件下更是如此。別指望在戶外活動中能消耗你身體里的多餘脂肪,因為身體的能量傳輸與轉換不是憑簡單推測進行的。這次的鰲太山難的女性死亡者,食譜配置慘的可憐,完全無法保證身體的能量消耗,最終釀成慘劇。
2 燃料和取暖方式也對身體的熱量保存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喝冷水和吃冷食是最不好的一個習慣,除非你在家裡就有吃冷食這個習慣。給食物加溫所消耗的一部分熱量可以等同於你攝入的卡路里,完全沒什麼兩樣,能量守恆在經典物理學裡並不會失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所攜帶的部分燃料也就是你的食物,而且帶來了附加的舒適感。
3 減少熱流失在戶外也至關重要,寒冷是最大的威脅。環境中空氣的低溫並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這些空氣流動起來。如果是零下幾攝氏度的溫度加上幾級強風,那問題也就跟著來了。零下10攝氏度加五級風的體感溫度和殺傷力相當於零下二十度的水平,這就叫做風寒效應,以體感溫度作為基礎來比較,比較科學,這方面有一個大致的公式和換算圖表,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
4 作為熱量流失的最嚴重後果,低體溫症所帶來的危害實在是太大,值得單獨來說一說。實際上,多數山難的直接死亡原因都是低體溫症。除了上面所說的風冷效應,周身濕透也是最大的因素,可導致身體熱量的快速流失,從物理學來說水的比熱容實在是太大了,水從身體會帶走大量的熱。另外,別以為只有這兩個因素最危險,實際上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因素也會導致低體溫症的發生,這個因素就是體力透支!當體力透支後更易發生低體溫症。以上的幾個因素相輔相成,往往糾結在一起共同發生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熱量供給達不到身體支出的水平造成的。
五,判定方向法則
如果你找路有天分,就像彩雲指南大俠一樣,僅憑豐富的路感基本就不會找錯方向。問題是大多數人在野外找路沒能儲備更多的經驗,必須依賴GPS導航儀這一高科技的裝備和帶等高線的電子地圖來判斷方位。GPS定位裝備有很多種,但一定要保證裝備的可靠性,簡單的手機GPS導航功能有時候會出問題,尤其在高海拔情況下,具體解決方法可以參看水電前篇文章或是另行配置專業的手持機。在這裡,電池安全問題不能不談,不論是任何形式的GPS裝備都會是一個耗電大戶,特別在低溫條件下設備的表現就更差,不用時最好揣在內衣口袋裡保溫,使用中才能基本不會掉電。你可以再備份一個GPS設備以備不時之需,但無論如何,傳統機械指南針是最後的一道安全保障,一個很難出錯的導航裝備,儘管其功能有限,但絕對可靠。
六,保持通信法則
- 1 隊內通信
有人說過,不要離開大部隊是保障安全的一個原則。這話沒錯,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根本就做不到,看過這次鰲太山難的詳細描述了吧?水電堅持認為,隊伍內聯絡至少要有對講機的支持,哪怕是0.5瓦民用波段的低功率發射產品,在山裡也基本夠用了。水電和朋友們出行,除了衛星電話,隊內聯絡主要靠對講機,只要有探路需求人員不得不分開的時候必須打開該裝置,讓每個人都知道他具體的位置並能及時了解相互的狀況。
- 2 對外聯絡
對外聯絡的成本較大,基本上都是依賴衛星電話,但這種裝置花費多少都是值得的。最近,北斗盒子也是一件可以考慮的裝備,花費方面相對小一些,但是沒有衛星電話來得方便。水電發現,在出過事的隊伍中貌似還沒發現有攜帶衛星電話的,否則在第一時間報警求助可能就不會發生慘劇。在容易發生山難的地方,手機的通訊功能基本派不上用場,因為艱險的地方基本上都沒有手機信號。另外,只要有了對外聯絡工具,就可以委託外面的人將出行附近的天氣情況及時傳送進來,這樣就能結合當地的具體天氣情況進行綜合判斷而決定進退,免於受惡劣天氣折磨之苦。
七,避免過勞法則
避免過勞是另一大免死金牌法則。這時我不禁想起了可憐的清華學子嚴冬冬,西天山也不是什麼危險的地方,怎麼說掛就掛了呢?看事故報告後才知又是下撤後歸營心切,天快黑了不是直接原因,過度疲勞才是罪魁禍首。在登山界,登頂後下撤過程中發生的山難非常多,也許是覺得下山不費體能,也許是為了儘快擺脫高反,儘可能想回到相對低一些的營地或是大本營,我把這個情況叫做「強迫性下山綜合征」,很少有人能避免這種心態。
在逃離險境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往往會不顧身體疲憊,奔了命似的趕往目的地、營地或其他安全地帶,及其結果真的會奔命。不僅僅是登山或戶外活動,就是普通長途自駕旅遊臨近快到家的時候,多數人的心理也是傾向於盡可能趕路,儘早回到家才是王道,同樣會因為過勞,出事率高也是必然。
順便說,我通常會非常享受慢悠悠的下山過程,和上山的過程幾乎一樣,而且更輕鬆,真的是一種享受!
八,規避風險法則
雪崩、滑墜、落石、山洪等因素都屬於特定的大風險,但相對好防範,因為有固定的套路和預防方法。
如果坡度足夠大,雪坡有多層積雪覆蓋,在天氣回暖時你為了省力去橫切雪坡那就無異於找死;在雨中穿行於山谷中的落石路段也是如此;在山洪可能經過的路途上搭建帳篷或是覆蓋積雪的斷壁下紮營都可能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本條所涉及戶外情況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我以前寫過一篇《徒步的常見風險與對策》,文中涉及到一些這方面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大家心裡只要有這些風險的概念並做好相關知識儲備就行,這裡就不多談了。
九,悲觀作戰法則
這一條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免死金牌法則之一!
每當危險在即,需要作出明智判斷的時候,一定要以絕對安全為前提,不能有任何的僥倖心態,有時候在大功即將告成的時候會像賭徒一樣,賭好不賭壞。這種心態在心理學上叫做「強迫性樂觀綜合症」,總覺得這一把能贏,而結果並不是所期待的結果。記得有一年我和政委走康定雪門坎到瀘定的無名無人大溝,線路落差超過四千米,遭遇到連續六七天的大雪。而我們翻過埡口下降到較低的高度時,政委甚至聽到了瀘定方向村子裡傳來的狗吠聲,因為當時能見度實在是太差,周圍又無人跡,也無法判定斷崖下的具體情況。我們在經過短暫的磋商並分析形勢後,果斷採取了悲觀作戰這一金牌戰法,原路重翻埡口返回!因為前面等待我們的不只有近在咫尺的成功,同時也有面臨災難的危險!
出行前做好線路的風險預估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不論你做過多少功課,看過多少攻略,因為時間、線路和天氣因素的差異性,中途可能會出現很多變數,你要做出最壞的打算,比如遇到極端天氣如何對待,制定中途撤出的幾種方案,甚至要做好原路返回的打算。下面這張黑白圖片就是在返回途中拍攝的,而且兩個人心情都非常好!
水電單人出行時更會遵守悲觀作戰這一法則,儘管我生性是樂觀、激進的性格。
作為人來講,本身是一種靈長類動物,是動物都會犯錯,源於中樞神經系統對機體肌肉群的控制不可能絕對精確。而對於高危的戶外操作,哪怕有些許失控都會導致死亡,在極限攀登領域更易發生意外,瑞士機器Ueli Steck的意外失控並不在我的意料之外。水電在戶外追求的是絕對安全意識,無奈的是,即使這樣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安全,只有悲觀作戰心態存於心底,好運才會與你相隨。
十,極速避險法則
快速紮營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遇到惡劣天氣時,快速紮營能力和極速避險可以劃等號。這裡的紮營能力包括尋找現成的隱蔽所,比如山洞,樹洞,突出的岩石下等天然避風避雨場所,也包括人為可以快速搭建的雪洞等。但最靠譜的還是自身攜帶的帳篷,搭建速度的快慢有時能決定一個生命的生死,最近發生的在搭建帳篷的過程中被凍死的事件也絕不僅僅是偶然事件!
在這裡強調一點,一個裝備使用者必須對其所持有的裝備做到心中有數,即使熟悉了搭建程序,但在八九級的大風中你一個人能不能獨立將帳篷搭建起來也是個問題。而且,帳篷的選擇類型也極其重要!
十年前,我和兩名戶外好手冬季出行,其中還包括一名國際友人,我協同他們二人在零下二十幾度的狂風中共同搭建一頂某國際著名品牌的登山帳篷,無論我們多有經驗,我們多麼努力,花了足有二十分鐘最終還是沒能搭建成功,最後不得不降低了一百米海拔找了個風小的的地方才解決了問題 。當時我的背包里有我自己設計的雙飛天幕,所以我根本不用擔心,在同等的風力下我只需用三四分鐘就可以達到緊急避險的目的,完全不用下撤。
需要說明的是,在有些特定地區的特定天氣條件下,你根本沒處可撤,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沒有適合極速避險的裝備和技能,往往就是死路一條!在此,建議大家文末回顧一下本月初發生在鰲太山難的全過程描述。
十一,安全餘地法則
凡事要留有餘地,在戶外活動中尤應如此。
這個問題如果具體落實在準備食物方面,對於一個星期的穿越線路,最好能留出兩三天的備用。電力方面也要遵循同樣的原則,電池容量一定要帶夠,最好另外配有某種類型的補電裝置,如高效太陽能板。在寒冷地區,睡袋的克重也要做到嫌少不嫌多,一般不會有虧吃。
除了裝備和食品,時間的計劃也要留出餘地,否則會因為趕路而危險倍增。同樣需要對待的還有體能,不要每天透支自己的體能,而且要留有一定的餘地,這方面好處極大。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實際過程中很難做到這一點,需要警惕。
十二,冷靜求生法則
危險通常發生在不冷靜的狀態下!
遇到天氣極端惡劣的情況下,留在原地修整通常會帶來最好的結果,而不是趕緊逃離險境,即使是食品相對短缺也應該如此,不理性逃離的結果只會更糟!
在南門關溝那種鬼地方,我曾被困在巨大冰川陡峭側磧堤接近頂端的位置無法動彈,被困的那個時刻是我有生以來感覺腦子最清醒的時刻,我反而會安慰同伴,思考成熟後按部就班實施自救,還順利試用了我的新發明「柔性岩石確保點」,也是當時條件下唯一可以救我命的安全裝備,然後用雙繩和下降器實現了完美降落。事後回想起來也蠻有趣,還增加了一項我在朋友面前「吹」的資本。
十三,醫療保障法則
本人當過十年醫生,對戶外醫療自然關注比較多。一套好的醫藥配置在關鍵時刻可以輕易挽回一條生命。
在每次出行的醫藥包裡面,各類解痙葯,止疼葯,解毒藥,抗生素,激素,止酸葯,利尿劑和抗過敏葯等應有盡有,還配有注射劑、手術刀片和麻醉劑,幾乎相當於一個流動的戶外醫院,又一塊實打實的免死金牌!
總的來說,上面所羅列的十三道免死金牌在戶外條件下不一定能確保性命,之所以叫做免死金牌也只是強調其在戶外的重要性,但忽略了這些因素,就極有可能性命不保,至少風險會成倍增加,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觀點?
全文完
作者:愛水電
微信公眾號:水電的空間(微信號:sd_space)
延伸閱讀:
如何看待戶外團體穿越秦嶺鰲太線遭遇暴風雪,目前 23 人失聯,兩人遇難事件?戶外徒步如何節省體力? - 知乎山野醫學:失溫,一種容易被「救」死的病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保命裝備不翼而飛,山友22小時鰲山生死行
※這條探險級的新線路,比鰲太美10倍
※可可西里無人區申遺成功,橫斷山會成為下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嗎?
※【窮游錦囊系列知乎Live】——秘境贊斯卡徒步穿越
※單人單車94天環遊中國第十八章:【穿越貢嘎】遠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