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天王終於登上了珠峰,但也許他還會再來一次

經歷三次坎坷之後,K天王終於站上了世界之巔。

大約24小時前,Summits of my life的官方臉書更新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奇跑者Kilian Jornet在北京時間5月22日零點左右成功無氧、單人登頂珠峰,並於5月22日中午12點15分返回珠峰前進營地,登頂用時26小時,攀登及下撤全程用時38小時。

作為人生巔峰計劃的最後一站,K天王一波三折的珠峰之旅終於登頂成功,並且全身而退,但耗時與我們預期的Kilian式登頂紀錄似乎有著不小的差距,除了時間外,登頂的線路也從原來的兩條激進線路換成了傳統的北坡登頂線路,這之中發生了什麼故事也許只有K天王本人來給出答案。

而這次留有些許遺憾的登頂經歷會否成為Kilian的一個全新目標的開始呢?K天王的下一次巔峰之戰,我們是否能夠拭目以待?!

——

藉此機會我們來了解下越野跑天王Kilian Jornet以及他的攀登珠峰計劃。

Kilian Jornet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耐力運動員,在那些著名的戶外越野超馬賽道上,Kilian一直是最快的那一個,這種快不是與第二名之間的你追我趕,而是1個小時甚至更大的差距。從2005年第一次參加比賽到現在,Kilian幾乎贏得了所有參加賽事的冠軍,每當這個看上去並不高大強壯的加泰羅尼亞人站在起點時,人們開始談論的是這場比賽的亞軍將會比Kilian晚多久抵達終點。

滿滿的冠軍,紀錄與榮耀,在25歲的時候Kilian似乎就已經完成了其他運動員一生的夢想。那麼一個也許並不適合25歲年青人去思考的問題來了:人生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一個名為「the Summits of My Life」的計劃浮現在了Kilian的眼前,這是一個聽上去近乎瘋狂的想法,用前所未見的方式去攀登那些地球上最著名的山峰。

從2012年開始,到2014年12月,Kilian先後通過速度攀登和高山滑雪的方式登頂了勃朗峰(歐洲),馬特洪峰(歐洲),麥金利峰(北美洲),阿空加瓜峰(南美洲),如今橫亘在他眼前的是SOML計劃的終極挑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兩年前當得知Kilian將計劃速攀珠峰時我就開始幻想他究竟會選擇哪條路線衝擊8,844m的極限,至少在2015年那場驚天動地的地震前,位於尼泊爾的珠峰南坡始終是Kilian SOML計劃最後一站的起點,這裡有珠峰最著名的希拉里之路,1953年紐西蘭人希拉里與夏爾巴夥伴丹增從東南山脊開闢了成功登頂珠峰的線路,如今已成為珠峰南坡最為著名和主流的登頂線路。

目前珠峰所有已知的登頂線路,預計Kilian將選擇其中深綠色或者淺藍色的線路進行攀登。

然而突如其來的地震改變了一切,當時已經抵達尼泊爾的Kilian親眼目睹了災難帶來的創傷,除了原定的計劃推遲外,他不遺餘力的在當地展開了力所能及的的援助行動,但是否繼續在南坡登頂完成自己的終極計劃卻開始出現了疑問?

計劃被迫推遲一年後,珠峰另一側的北坡開始進入Kilian的視野,從SOML官方的最新信息來看,Kilian最終決定將從北坡,也就是中國西藏一側的珠峰大本營開始向巔峰進行挑戰。

相比南坡,北坡的珠峰對於國人來說也許更加熟悉,成熟的商業路線已經讓每個登山季的大本營變得車水馬龍,越來越多的名人登頂也一度讓攀登珠峰成為了一種商界的時尚。其實北坡對於珠峰而言,單就攀登的歷史意義與攀登的挑戰難度都要比南坡來的深遠。

1924年,珠峰攀登史的傳奇喬治·馬洛里就是從北坡出發開始了人類最早的珠峰征程,雖然傳言當時他與團隊已經成功登頂,但最終留在人們腦海中的還是一段悲劇和一句不朽的名言!如今馬洛里的墓碑依舊在北坡大本營前矗立,而那句「因為山在那裡」的名言成為所有登山者心中的真理。

此後由於各種原因,北坡的攀登一度停滯,直至1960年中國登山隊在馬洛里當年線路的基礎上成功登頂,而當1979年新中國開始重新允許外國人進藏後,一度平靜的北坡再次開始熱鬧了起來。

(登山皇帝 Reinhold Messner)

第二年,即1980年,登山皇帝Reinhold Messner就從北坡完成了獨自無氧登頂珠峰的壯舉,在7000m的海拔縱嚮往西橫切出一條舉世聞名的Messner Traverse,並經由珠峰北壁的Norton Couloir登頂珠峰。

在Kilian的計劃中,Messner的線路正是其中之一,然而最讓我們費解的是計劃中的另一條備選路線:Hornbein Couloir。1963年來自美國的Tom Hornbein和夥伴Willi Unsoeld選擇了一條從未有人嘗試的詭異路線,從南坡出發,翻越珠峰西山坳,在北壁的西側實現登頂,而這條詭異的沖頂之路也被命名為Hornbein Couloir。

從1963年首次經由該路線登頂至今,總共只有9人通過Hornbein Couloir實現登頂的壯舉,而距離現在最近的已經是遙遠的1991年了。在9次經由Hornbein Couloir登頂的案例中,1980年日本人 Tsuneoh Shigehiro和Takashi Ozaki開創的北壁直上路線也許將是Kilian此次登頂計劃中的另一種可能,相比Messner的solo路線,這條線路的難度顯然更大,橫切距離更遠,Kilian將從ABC前往北壁西側的路線起點開始近乎垂直的爬升。

(圖中紅色線路:Norton Couloir、淺藍色線路:Messner Traverse、深藍色線路:Hornbein Couloir)

為什麼放著成熟有保障的傳統路線不走,唯獨選擇了兩條不尋常的登頂之路?我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也許就是,整個北坡的路線中,只有這兩條登頂線路適合用滑雪的方式來完成下撤,而這也正是Kilian最擅長的方式以及過去所有SOML計劃的完成方式。

超馬界的傳奇人物,美國人Scott Jurek這樣評價過Kilian,「他與任何我們過去見過的耐力好手不同,他既能在一場短距離的垂直爬升賽中用不到半小時的成績奪冠,也能在西部100英里這樣漫長的賽道上輕鬆折桂,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奧運短跑冠軍選手能夠贏得波士頓馬拉松冠軍一樣的神奇。」

可以說Kilian有別於過去的任何一個挑戰珠峰的攀登者,「即使是頂級的精英運動員,Kilian也是一個異類」,紐約時報曾經這樣評價過這個被稱為「the All-Terrain Human」的人。

在決定人體有氧耐力的關鍵指標VO2 max(最大攝氧量)指數上,Kilian測試的結果是89.5,通常職業頂級耐力選手的這一數值在80左右。出生於高海拔比利牛斯山區的Kilian,從小就在山野間展現出他過人的耐力天賦與運動基因,18個月的時候便可以跟隨父母完成一次7小時的徒步旅行,3歲的時候完成7.5公里的山地滑雪,他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但卻做得比任何一個專業選手都要來的出色。

既然Kilian如此天賦異稟,實力超群,那麼此次SOML計劃的終極珠峰速攀的最終時間究竟能有多快呢?

我們首先從傳統的北坡登頂路線說起,這是一份國外商業登山機構的珠峰北坡傳統登頂項目的日程表(我們刨去了前後路途的時間,從抵達珠峰大本營為開始,最終成功下撤回大本營為結束):

D1:抵達珠峰大本營 5182m

D2~D4:搭建登山大本營及適應海拔 5182m

D5:出發徒步至臨時營地 6200m

D6:出發前往前進營地 6492m

D7~D44 :在最高至2號營地,最低至大本營間來回爬升徒步,適應高原海拔 5182m~7500m

D45~D49:從大本營開始登頂 5182m~8844m

D50:返回前進營地 6492m

D51:返回大本營 5182m

珠峰攀登路線示意_騰訊視頻 http://v.qq.com/x/page/o03186ryfb2.html

如果算上往返於地處偏遠的大本營的時間,一名業餘登山愛好者要攀登珠峰至少需要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即使是專業的登山者,無需適應高反同時又熟知珠峰的地形,從大本營出發登頂珠峰也需要至少一周的時間。

那麼珠峰是否有過速攀的記錄能夠給我們對K天王的最終結果有一個參照呢?打開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 )的維基百科頁面,在密密麻麻的登頂記錄中我們看到了幾個格外耀眼的數據與名字:1998年,夏爾巴人Kazi 從南坡東南山脊無氧登頂,用時20小時24分鐘;2007年,奧地利著名的天際跑者(skyrunner):Christian Stangl完成了珠峰北坡無氧速攀的壯舉,用時16小時42分鐘。

(來自德國的Skyrunner:Christian Stangl和他瘋狂的Triple Seven Summits計劃)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位年長Kilian22歲的奧地利人幾乎就是SOML計劃的先行者,而他在五年時間內完成的Triple Seven Summits計劃(既速度攀登世界七大洲高度前三的總共21座山峰)完全能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可以說Christian的這個時間將是Kilian Jornet此次珠峰計劃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我們對比了Kilian和Christian共同的攀登記錄對比也許能夠得到一些啟示:2008年Christian登頂麥金利峰用時16小時45分鐘,而2014年Kilian攀登麥金利峰的用時是11小時48分鐘 ··· ···

多變的天氣以及珠峰絕高的海拔也許將是阻礙Kilian完成夢想的最終困難,要知道2013年在攀登歐洲最高峰厄爾普魯士時,Kilian就曾經有過面對惡劣天氣被迫下撤的遭遇,而珠峰的天氣素來以多變聞名,特別是秋季登山月相比春季,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隱藏於8000米以上海拔的空氣之中。

我們不難發現Kilian過往SOML計劃中攀登的最高海拔不過是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的6960m,然而地處世界屋脊的珠峰光是前進營地的海拔就已經將近7000m。

在Kilian的計劃中這樣描述,他將採用一種非常規的方式,在這個8月開啟珠峰之旅前他和團隊已經在阿爾卑斯山區適應及訓練數周,而在抵達珠峰大本營後,他將不會再花多餘的時間去適應喜馬拉雅的極高海拔環境直接開始自己的攀登,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方式反而可以很好的避開高原反應的困擾,眾所周知高原反應的癥狀往往會積聚一段時間才爆發,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Kilian將會在一天內實現珠峰攀登的往返行程,那麼在那時再談高原反應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不要忘記海拔8000m以上的環境被人們稱為絕命海拔,而在那裡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被預料的!

就在開始SOML計劃的那年夏天,Kilian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偶像和好友,法國傳奇登山滑雪選手Stéphane Brosse在勃朗峰速攀時的意外身亡。

同樣的事情甚至差一點成為Kilian的親身經歷,2013年9月7日在法國阿爾卑斯山脈南針峰北壁的攀登過程中,Kilian和女友Emelie Forsberg被困在Frendo Spur峰的山肩,因為意外的受傷Emelie舉步難行,兩人穿著單薄的衣物在寒風中掙扎了許久,最後直到法國憲兵高山救援隊(PGHM)的趕到才將這對越野耐力界的傳奇眷侶營救回安全地帶。

死亡是每一個戶外極限運動者不可迴避的話題,身處荒野需要激情,需要勇氣,同時也需要責任;但同時卻也是最不負責任的——因為有時要以生命作代價。

Kilian將自己的自傳命名為《Run or Die》,乍一看帶著一份生死間的豪情,但仔細閱讀卻不難發現他與山野之間溫情的聯繫,「山峰和人一樣,要愛它,首先要了解它。和山峰走得越近,你就越能感受到它的喜悅、憤怒,然後你就能夠掌控自如,遊戲其中。」

此次珠峰的攀登也許將是Kilian人生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樣也是一次學習與探索,雖然可能付出甚至生命的代價,但Kilian依舊認為這是值得的,同樣也因為如此「the Summits of My Life」(生命巔峰)計劃才會變得意義超群,偉大並不在於你攀上了多高的巔峰,而是即使身處巔峰你的心靈卻依舊空懷若谷,我們祝願Kilian好運,也慶幸我們能夠親眼見證一場偉大的攀登!


推薦閱讀:

奔向越野跑者心中的岡仁波齊,關雅荻手把手為你傳授上、下坡技術
忘卻的剛需 ---------平衡
腦震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以青訓的視角來看中韓足球的差距
繼續者康複課堂10:辦公室白領保健小訓練

TAG:珠穆朗玛峰 | 户外 | 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