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導言讀後感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被馬克思稱作自己一生的黃金時代的研究成果,是第一次科學地表述了社會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的觀點。在《手稿》導言中,馬克思以駁論的方式對以往的政治經濟學觀點進行了駁斥,並從正面論述了自己關於生產、消費、分配、交換的理論以及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本次文章內容正是《手稿》導言和《回到馬克思》相關章節的讀後感。

nn

首先,導言的探討對象是以往政治經濟學學說所涉及的對象,即從生產、消費、分配、交換四個環節出發研究物質生產過程,「在經濟學的開頭擺上一個總論部分——就是標題為《生產》的部分,用來論述一切生產的一般條件。」這是以往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論述結構。在導言的開頭,馬克思寫道:「擺在面前的對象,首先是物質生產。//在社會中進行生產的個人,——因而,這些個人的一定社會性質的生產,當然是出發點。被斯密和李嘉圖當作出發點的單個的孤立的獵人和漁夫,屬於18世紀缺乏想像力的虛構。」馬克思否定了以往政治經濟學中獨立的個人這一個假象,他指出個人的獨立,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我們越往前追溯歷史,個人,從而也是進行生產的個人,就越表現為不獨立,……只有到十八世紀,在『市民社會』中,社會關聯的各種形式,對個人說來,才只是表現為達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現為外在的必然性。」

nn

其次,馬克思指出了他要研究的問題——生產一般(政治經濟學)。生產一般是一個抽象,它是指生產的一切時代有某些共同標誌,共同規定,而一般生產指的是特殊生產部門——如農業、畜牧業、製造業等構成的生產總體。在生產一般,即抽象出來的共同的點中,「有些屬於一切時代,另一些是幾個時代共有的,有些規定是最新時代和最古時代共有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抹殺了社會生產的歷史性差別,將資本這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關係當作一種一般的、永存的自然關係,也認證了現存社會關係永存和和諧。馬克思還駁斥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忽視生產與分配關係在社會歷史某一階段中的特定的現實關係。

nn

接下來,馬克思正面論述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係。這裡面既有馬克思自己對這四個環節的正面論述,也有馬克思對以往政治經濟學中這四個環節的比較論述,我在這裡簡要概括一下馬克思生產和消費的觀點:

nn

生產直接是一種消費。個人在生產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產過程中消耗這種能力;生產過程中有一部分生產資料被消耗掉了。

nn

消費直接是一種生產。在吃喝這種消費形式中,人生產著自身。

nn

沒有生產,消費就沒有對象,沒有消費,生產就失去了目的。

nn

消費從兩方面生產著生產:1、產品只是在消費中才成為現實的產品,產品並不是單純的自然對象,它包含了一種社會關係。2、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的需要,這寫需要成了生產觀念上的內在動機,後者是生產的前提。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消費把生產再生產出來。

nn

從生產方面來說:生產為消費提供材料、對象。2、生產決定消費的性質,生產得越精緻,就會有越精緻的消費,生產創造了消費者。3、生產為需要提供材料,同時也為材料提供需要。藝術品的生產不僅創造出藝術品,同時也創造出具有審美能力的大眾。

nn

上述的概括實際上是非常粗糙的,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建議大家有條件去閱讀這一段的原文。

nn

最後是馬克思導言所提到的研究政治經濟學正確的方法,即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馬克思先是列舉了從具體到抽象這一方法,「從實在和具體開始,從現實前提開始」,「從表象中的具體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達到一些最簡單的規定。」但是這個方法對於他現在的研究來說,顯然是不可取的道路。另一種研究方法,就是從抽象到具體的理論邏輯道路,經濟學研究從抽象的規定出發,再回到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係的豐富總體。在導言中,馬克思事實上只是概括地闡述了從抽象到具體這一方法的內容,主要包括方法的一般規定和它與黑格爾定義的區別。要繼續深化理解這一方法還是需要對《手稿》後續章節進行閱讀,在那裡有馬克思對這一方法的具體運用,在這裡我們只在導言的範圍內對其進行敘述。為什麼要運用抽象到具體的方法進行研究呢,馬克思論述到「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因此它在思維中表現為綜合的過程,表現為結果,而不是表現為起點,雖然它是實際的起點,因而也是直觀和表象的起點。」對這一段話我以我的理解舉例如下:一棵樹可以是自然範疇的一棵樹(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同時也可以是經濟範疇的一棵樹(作為木材),也可以是人文範疇的一棵樹(作為審美),而關於這些內容的思考只能是我們在思維中才能夠達到的,它在思維中表現為我們思維的一個結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內容是在樹存在的那一刻就伴隨它而存在的。馬克思還指出了它與黑格爾方法的不同之處,即「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並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但決不是具體本身的產生過程……黑格爾陷入幻覺,把實在理解為自我綜合、自我深化和自我運動的思維的結果。」黑格爾的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是基於個人間接知識的自我深化過程,及每一個個人總是從抽象的概念開始,在歷經具體的、多樣性的感性生活之後,才達及一種概念中的具體的抽象。事實上,一些教科書上關於具體到抽象、抽象到具體的方法論述是沒有錯的,這兩種方法不能夠偏廢,馬克思在這裡重視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是因為他在前面的研究中佔有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可以進行合理的抽象的基礎上來論述的。

推薦閱讀:

不是每一個開始,都要有結束
迷路的人
哲學的第三課——第一大定律因果律(一)
怎樣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對象」?
中二哲學導論

TAG: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