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麼反全球化?

假如世界上有兩個國家:

富國,人少錢多,即能做襪子,又能造汽車;

窮國,人多錢少,能做襪子,汽車造不了,頂多造自行車。

雙方不互相貿易的情況下,富國錢多,技術強,生產力高。

窮國雖然人多,但沒啥錢,技術落後,難以提高生產率,只能苦哈哈地原始積累。

這樣兩國經濟差距會不斷拉大。

這時有個叫李嘉圖的經濟學家跳出來說,不如各個國家生產自己相對更擅長(比較優勢)的東西,然後交換。富國與其費勁巴拉地做襪子,放棄了造汽車的機會成本,不如把資源拿去造汽車,多造出來的汽車可以從窮國換來更多更便宜的襪子;而窮國專門生產襪子,可以用襪子換來汽車。皆大歡喜。

好主意!大家紛紛放開國門,開展自由貿易。

本來,如果窮國甘心總是生產襪子來交換利益,將會固化於國際分工的不利地位(比較優勢陷阱)。這個模式對於富國來說的確是一門好生意。

但是,資本和人口在世界範圍內重新洗牌,之後,各國結構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富國的資本、技術被更多的人口追逐,變得稀缺了。大量中產行業流向低稅收、勞力便宜的窮國。資本(華爾街)、技術(矽谷)就變得更加有錢了。

而富國的藍領和下層白領,有點懵,雖然也穿上了更多更便宜的襪子,實際收入是提高了,但是,教育並沒有同步升級,很多連找零都算不明白的人,要和窮國那些給錢就給干加班不要命的大量勞動力競爭,找工作難多了。雖不至於悲慘,但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看到華爾街那些奸商們賺到的錢幾何倍數地增長,誰心理能平衡?

結果就是,富國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格局變成這樣:

再看窮國的情況,富國大量資本和產業遷到本國,眼界打開了,發現原來世上還有比自行車跑得更快的汽車。

有智慧的長者說到:「要悶聲發大財。」

於是勤勞的窮國一邊出口襪子換汽車,一邊學起來、造起來,打造窮國牌汽車,升級產業。生產率快速提高,GDP越長越大。

因此那些會利用資本、技術,學習能力強的人,自然賺了更多的錢。所以窮國的貧富差距,也拉大了。

結論:全球化拉大了貧富差距。(沒毛病)

富國那邊,漸漸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對勁,有個叫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家,說不對,李嘉圖看問題太死板,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動態比較優勢)

自由貿易後,窮國通過引進式創新,成功升級產業,它的比較優勢升級了啊!

那富國怎麼辦?它未來的比較優勢在哪裡?

所以,薩繆爾森的結論是,

全球化不僅拉大貧富差距,而且因為各國的比較優勢升級速度不一樣,窮國的增長速度往往比富國更快

現在,富國(美國)認為,

看看全球化都帶來什麼:資本和產業外遷,創新成果都讓窮國給截胡了,本國日益空心化;國內貧富差距拉大,就業問題突出,社會分裂……

關鍵在於:自己的國家領先還是落後,比全球財富的增長重要得多

全球化後,窮國追趕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威脅到老大的地位,這就無法容忍了。

它有兩個選擇:

一是解決「富」的一方,「幹掉華爾街!」不過……特朗普看了看其他計劃,陷入沉思。

二是解決「貧」的一方,不跟那些窮國玩了,要製造業回歸,資本迴流,為本國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要本國優先,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於是:

給企業點甜頭(減稅),並做好基建配套(基建),並適當給華爾街鬆鬆綁,促使他們共同增加投資,產業回歸,一起建設美國資本主義。

不搞啥貿易協議,讓丫的窮國還敢來搶飯碗(廢除TPP、TIPP,準備退出WTO)。

驅逐非法移民等,讓丫的「異端」還敢來搶飯碗。離太近的,直接在邊境徹牆。

(啥?要抗議?省省吧,幾十年前另一個這麼乾的國家直接發動了世界大戰)

這種簡單粗暴的措施,在經濟學家們看來「根本不懂經濟學」,滿滿全是槽點,都在等著看特朗普的笑話。

比如說:又要減稅,又要搞基建,錢從哪裡來?

發國債,可是已經有這麼大規模了,呵呵……美國國債的債務上限就是用來突破的。

比如說:又要減稅,又要搞基建,錢從哪裡來?

發國債,可是已經有這麼大規模了,呵呵……美國國債的債務上限就是用來突破的。

而且要資本迴流,就要選擇強美元,但加息傷國債啊,會導致國債拋售,發新債成本攀升。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說一套做一套,即造成「強美元」的預期,又保持「弱美元」的事實。然而

在通脹及各方壓力裹挾下,少不得加了一點息,但因為加息預期被調戲得太久,靴子一落地,伺機抄底的各路市場立即蜂擁而上,結果,美元加息居然帶來了減息的效果,科科。

漫讀金融(springloveart),一個堅持大局觀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認真想】同一個世界,同一種文化
經濟全球化對貧困和社會不平等的影響?
一個大國分裂解體成許多小國家,效率會不會提升?
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區別?

TAG:唐纳德·约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 全球化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