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吉非替尼(易瑞沙)輔助治療可延緩肺癌術後複發時間
在泰瑞沙中國上市會上,癌度有幸採訪到了中國肺癌靶向治療的領軍人物吳一龍教授。針對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吳教授做了詳細的解答。(點擊閱讀:專訪吳一龍-肺癌的靶向治療與新葯泰瑞沙)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關於新輔助治療的:
Q
「吳教授,新輔助治療在很多的癌症領域,目前都是用得很多的,我想知道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新輔助治療目前的應用是怎麼樣的?是否已經成為一種標準治療?」
吳一龍教授提到:
下個月,我們要公布靶向藥物能不能用在輔助治療的結果,我們會告訴大家靶向藥物是否需要輔助治療。」
今天,我們得到了初步的答案,迫不及待的分享給小夥伴們。
什麼是輔助治療?什麼是新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通常是手術後給予的治療,術後輔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手術治療後殘餘腫瘤細胞及血液中的微轉移病灶,降低術後的複發與轉移,提高患者的無疾病生存期(DFS)與總生存期(OS)。輔助治療可能包括放療、化療、激素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進一步手術治療。
新輔助治療
新輔助治療是指在實施局部治療方法(比如手術)前所做的全身治療,目的是使腫瘤縮小、及早殺滅看不見的轉移細胞,以利於後續的治療。新輔助治療可能包括放療、化療、激素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進一步手術治療。
目前,唯一證據充分的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方式就是化療,作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早期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進入了NCCN等一系列指南,成為指導臨床實踐的決策依據。
對於NSCLC患者術前新輔助化療、術後輔助化療已經達成共識。化療可以放在手術後,也可以放在手術前,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而定,兩個加起來給患者增加5%的獲益率。
2016年9月份公布的NSCLC患者臨床試驗結果,比較了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發現輔助治療比新輔助治療還要好。
對於NSCLC早期患者,靶向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的一種方式的探討,已經開展了多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主要包括BR19研究、MSKCC回顧性研究、SELECT研究、RADIANT研究、IMPACT研究和AJUVANT研究等。
在肺癌TKI輔助治療的BR19研究中,吉非替尼和安慰劑兩組的總體人群OS和DFS都無顯著性差異,陰性結果。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SKCC)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輔助TKI治療平均20個月後進展者,再次TKI治療有效率依然可以達到70%以上,說明較低負荷的術後亞臨床病灶或微轉移並不會增加進展後的耐藥性。
SELECT研究是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一項EGFR突變患者TKI輔助治療2年的單組前瞻性研究,結果表明厄洛替尼輔助治療至少對微轉移病灶具有細胞生長抑制作用。RADIANT研究主要是預後較差的IIIA期/pN2術後輔助EGFR-TKI治療是否會獲益,結果是陰性的,當然樣本量相對較少。
截止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我們對於何種分期或何種風險存在基因突變的早期肺癌患者採用TKI輔助治療是合理的,也就是說可以避免複發或可以絕對延長OS。
所以,靶向治療作為NSCLC早期患者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的一種方式,不像化療一樣達成了共識並進入指南,不能成為指導臨床實踐的依據。然而就在今天,這種狀況很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
2017ASCO重磅研究來了
美國當地時間5月17日中午12點,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召開了2017年會前的首場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上ASCO主席共推薦了6篇研究,其中就包括一項吳一龍教授牽頭的研究,屆時將在大會上口頭報告並公布研究數據。
1
ASCO觀點
ASCO主席Bruce E Johnson認為,該研究篩選出可從靶向治療中獲益的這部分肺癌患者,使他們獲得了比化療更好的療效及更少的副作用。該研究清晰地顯示,我們不止可以用精準醫學幫助晚期肺癌患者,也同樣可以將其運用到分期更早的肺癌患者中。
ALEXANDRIA, Va.—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比目前的標準治療化療在預防肺癌患者術後複發更加有效。 在一個三期臨床試驗中,EGFR陽性的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了吉非替尼治療後,比接受化療的患者複發延緩了10個月。這項研究結果會在即將在芝加哥召開的2017年ASCO年會上公布。
「吉非替尼輔助治療將成為II-IIIA期EGFR敏感突變肺癌患者的重要的可選治療方案,我們將考慮將EGFR檢測作為更加早期的肺癌患者的常規檢測」吳一龍教授表示,「我們將繼續隨訪這些患者,這樣我們就可以在DFS(無疾病生存期)數據的基礎上獲得OS的數據。」
由於疾病的高複發率,目前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有40%。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約有25%的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實現治癒。全球範圍內的這些患者中,約有30%(約14萬)腫瘤中存在EGFR敏感突變,有可能通過使用EGFR靶向治療作為輔助治療,降低複發風險。
2
主要發現
吉非替尼輔助治療可以延緩肺癌術後複發時間。接受吉非替尼術後輔助治療的患者腫瘤中位複發時間(無疾病生存期,DFS)為28.7個月,而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DFS僅為18個月。截止至目前,共有76名患者死亡(占納入患者總數的34.2%);其中41人為吉非替尼組,另外35人為化療組。
吉非替尼組嚴重副作用發生率(12%)遠低於化療組(48%)。吉非替尼組患者最普遍的嚴重副作用是肝酶升高;然而接受化療的患者組發生的副作用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化療組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嘔吐、噁心、白細胞減少以及貧血。
3
後續研究
研究者計劃應用高靈敏的基因檢測技術,進一步對獲得的腫瘤術後組織學樣本進行全面的生物標誌物分析,用以發現除EGFR突變以外,其他與吉非替尼應答或耐葯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吳教授還表示,後續更為全面、完整的療效及相關因素分析也在計劃當中。
本項研究獲得了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CTONG)和阿斯利康(中國)的資助。
癌度有話說
腫瘤輔助靶向治療有成功的例子,如伊馬替尼用於胃腸道間質瘤(GIST)、曲妥珠單抗用於乳腺癌。
但也有失敗例子,如結腸癌輔助靶向治療的C-08研究顯示,在貝伐單抗術後應用的1年期間內,生存曲線有所分離,但停葯後很快就匯合,在貝伐單抗用藥期間降低了複發風險,但停葯後複發風險反而產生反彈效應,提示對殘留癌細胞的抑制只是一過性的,該研究中貝伐單抗術後聯合化療並未延長3年DFS,也沒有提高治癒率。
肺癌術後不管是選擇化療還是靶向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其目的無非是最大程度的防止疾病複發,並延長總生存期。如果對特定患者能夠在低毒性的靶向治療下避免疾病複發並延長OS,這就是比較理想的治療手段和模式,而並非是等到腫瘤複發後再去亡羊補牢。但如果最終不可避免複發,此時就涉及到早用或晚用的問題。
吳一龍教授領銜的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我們熱切期待和關注ASCO2017年會的相關內容,並會繼續跟蹤這一研究的最新進展。
癌度需要提醒小夥伴們的是:
這個研究不是針對所有基因突變的患者,而是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其他基因突變的患者適合不適合,還需要更多的相關臨床試驗證據來證明。
患者術後做基因檢測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不光可以指導複發後的治療,也很大可能用於術後輔助治療。
推薦閱讀:
※AZD4547在晚期肺鱗癌的臨床I期治療數據
※常見靶向葯匯總
※FDA批准Alecensa(alectinib)作為ALK陽性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請問靶向治療前檢測的EGFR.KRAS.BRAF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檢測?三種項目有什麼聯繫?
※後期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