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叔隨筆】文化是需要生根的

五一假期之後,終於可以將自春節以後劈頭蓋臉襲來的許多事情暫時放一放在家裡聽聽音樂看看書。聽了一些美國早期的古典音樂,覺得這個歷史還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全球的精品咖啡是美國人所主導的,連SCAE都不得不低頭和SCAA簽訂了城下之盟。這幾年,美國本土舉辦的SCAA每年一度的展會,基本上成為了全球精品咖啡從業者的碰面會。其實在古典音樂方面,美國在古典音樂界也有著強大的勢力。早年間認識的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就讀的朋友,大多數也混跡美國,記得當年他們在選擇美國學校還是歐洲學校的時候,去美國,就是他們的首選。但美國早期的古典音樂,卻是走過了從完全沿襲德奧路線逐步與美洲當地本土音樂相融合的這樣一條曲折的道路。在美國獨立之前,那時的音樂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歐洲,無論是音樂創作體系還是演奏風格,當時美國的音樂只不過是德奧音樂的美洲分部,除了地理上隔著浩瀚的大西洋,其它的並沒有什麼區別。當時美國的音樂教育也不發達,年輕的音樂家需要重新回到歐洲去學習德奧音樂,當時的美國音樂是近乎原汁原味的德奧音樂美國版。

直到德沃夏克從倫敦到紐約擔任音樂學院院長之後,美國的音樂才有了很大的改觀。德沃夏克非常善於將德奧的音樂與波西米亞他故鄉的音樂題材相結合,即便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他的《第九交響樂》的第二樂章,那是完全由波西米亞民歌寫成的。在他進入美國音樂界後,他鼓勵美國的音樂家將美洲音樂元素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而不是一直在複印德奧的樂譜。也就是從那時以後印第安音樂,黑人音樂的元素,才成為了美國音樂的標準,格什溫就是代表人物。

中國的年輕人學西洋樂器,演奏的都是國外的經典曲目,雖然技術上也令歐美同行嘆服,但我們卻很少有出色的中國題材的作品。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古典音樂對於國人來說永遠都是舶來品,小孩考級不是莫扎特就是肖邦。記得03年在上海見巴西的一位生豆供應商的老闆,得知他非常善於彈鋼琴,據說在他的家鄉小鎮還經常登台演出。我問他:「在台上你都彈點什麼呢?」其實我的意思是問他都擅長演奏哪些全世界我們都耳熟能詳的那些大師的作品,但他的回答卻很令我驚訝,他告訴我他主要演奏當地的舞曲和巴西的民歌改編的樂曲。我問他:「你不彈肖邦嗎」?他令我驚訝的搖了搖頭。

美國的精品咖啡深度影響著國內精品咖啡的走向,甚至影響著精品咖啡圈的感官審美走向。我們的出品是唯美國精品咖啡界的理論馬首是瞻的,近五六年來美國專家樂此不疲的到國內來傳經送寶,從產地到烘焙直到吧台,從生豆品控到感官杯測。中國精品界充斥著美國人的聲音,特別是那些美國精品咖啡的新銳力量的聲音。但中國精品咖啡的發展的確是需要有自己的根,否則無論是北歐的還是美國的,那些精品咖啡理論只能在天上飄著。抬頭數了數飄在中國市場上的精品咖啡的雲朵,我發現我還少數了一片,澳大利亞那片雲近來也經常到國內來下雨。

推薦閱讀:

咖啡感官碎片化地呈現在現今碎片化的時代
瑰夏?跪下!
你和咖啡有什麼樣的故事?
喝到咖啡里的風味(三)
手沖咖啡不同的豆子有不同萃取時間水量水溫和研磨程度 要怎麼分辨適合豆子的條件?

TAG:精品咖啡 | 古典音乐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