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

學習平面設計的同學,應該對logo設計比較了解,但康石石最近發現了很多同學經常將logo和symbol混為一談。針對這一情況,康石石認為有必要為同學們對logo、symbol,以及同樣容易混淆的combination mark (組合商標)的實質區別進行梳理

Logo(文字標誌)

Logo由字或字母組成,生活中很多人常用logo來指代一切商標是不正確的。雖然多數人會把所有代表一個品牌的視覺符號統稱為logo,但其實它通常指的是「logotype」的縮寫,在希臘語中就是「文字特徵」的意思,我們通常把「logotype」稱為「字標」就是這個原因。

按照該定義,真正的logo應該只含有表示公司名字以及風格化的字或字母。比如:

可口可樂的花體草書「Coca-Cola」

設計大師保羅·蘭德為IBM公司設計的logo

還有許多其他為大家所熟知的logo設計,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CNN)、索尼(Sony)、三星(Samsung)、雷朋(Ray-Ban)、戴爾(Dell)、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聯邦快遞(Fed-Ex)等等。

當然,漢字logo也有很多,比如:

服裝品牌「速寫」

眾所周知的「同仁堂」

老字號茶莊「吳裕泰」

簡單地來判斷,如果你看到一個公司的商標,發現你不能直接讀出來,那麼在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就不屬於logo,至少不是我們所講的logotype。

Symbol(圖形標誌)

Symbol是圖像,因此symbol設計屬於圖形設計

在中國,symbol設計起源於古早的象形文字,那些遠古壁畫就是最原始的symbol。無論當時創作者的意圖是為了個人情調,還是記錄事情,其現如今的唯一作用就是信息傳遞,這也是標示設計亘古不變的原則。

Symbol的存在不同於任何文字,只是作為一個形狀或圖形獨立存在。這就又要回到漢字的文字特性了,簡而言之漢字為象形文字,所以它不同於西文字,獨立的一個漢字就能形成一個標示(不管它好看與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街邊上擼串的「串」字,就是一個symbol。

Combination Mark(組合商標)

Combination mark是組合商標,簡單來說就像個夾有兩種餡料的三文治,把logo和symbol結合在一起。

logo與symbol的區別捋順後,同學們就可以在平面設計創作中加以運用,從而使其與自己的設計概念融合度更高。

關於logo設計,康石石在之前的portfolio+專欄文章曾寫過具體創作方法:

Graphic Design|康石石淺談LOGO設計在作品集中的創作方法 - 知乎專欄

下面,康石石以含有漢字的symbol設計為例,教大家如何通過漢字的轉化與變形,將漢字與自己的設計理念充分糅合統一,從而設計出新穎而又有記憶點的symbol

1.將漢字更加圖形化

下面這張圖,是接觸過字體設計的同學都非常熟悉的,江希張創作的部分「宇宙文字」。

康石石對江希張進行了相關搜索並於百度百科摘錄了以下內容,幫助同學們理解「宇宙文字」的背景:

魯迅先生在其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熱風》里,有一篇文章專門談到了「鬼話與科學」,當中論述道:「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許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於是講鬼話的人,便須想一個方法排除他。……其中最巧妙的是搗亂。先把科學東扯西拉,羼進鬼話,弄得是非不明,連科學也帶了妖氣……搗亂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圖說》。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但講天堂的遠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記》,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曆鈔傳》。這神童算是糟了!」這篇名為《隨感錄33》的文章最初發表於《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1918年10月15日)。

文中被魯迅先生指斥為「搗亂得更凶的」那位神童,當時才不過11周歲。一位11歲的小孩子居然能引起魯迅先生的關注,這與他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他就是江希張,清末時差點被選作末代皇帝溥儀伴讀、民國初年又被康有為譽為「民國第一神童」,他7歲的時候就撰寫了一套《四書白話解說》叢書,印行數百萬部,轟動中外學壇,建國後又成為了我國首屈一指的化工和輕工業專家。

宇宙文字中,除去下方左列是漢字以外,全部是符號形狀,這也就是康石石剛才向大家解釋的將漢字更加圖形化。

2. 把你想用的漢字加入或替換想要的訊息

上面這張圖片為王照根據日語假名體系做的漢語拼音構想圖——「數碼文字」,也就是現在台灣拼音體系的元祖。相較於「宇宙文字」來說,它更像是一些傳遞訊息的暗號,應用此文字必須是擁有意識體的高等生物。這也體現了漢字應用為symbol的必須具有的特點,就是它是能體現出人類文明的、富含訊息的標誌

在當時是作為拼音應用的,而在後來二戰之中,也被用為像密信一樣的符號傳遞信息,這就是把漢字加入和替換想要訊息的表現。大致就是將表音文字的每一個字以數字來代替,只要按韻母、聲母、聲調的順序說出數字,就能夠知道該文字。聲母在左邊把韻母放在右邊就組成了一個字。

下面,康石石通過一些出色的symbol設計,便於同學們更好地對symbol設計消化理解。為方便視覺理解,已將所有文字部分抹掉,只留symbol部分。

折井事務所:

日語發音與日語折這個動作的發音一致,將兩個漢字筆畫相接,並體現出折線的效果

白卷出版社:

「白卷」——紙、捲曲、漢字白

日本東北工業大學:

將每個筆畫與工業零部件相融合,組成了漢字「工」、「大」

多摩美術大學:

完整展示了由漢字「美」到Symbol的全過程

質木製作:

將日語漢字「質」中的「斤」與榫卯結構的剖面圖結合

關西建築:

將「關西」二字結合建築公司的特點,使symbol積木化

島田包裝:

將「島田」體量化

虎之門Hills:

將「門」與日本傳統的門帘結合

現代美術館:

將字體中的豎全部取消,進行符號化處理

岡山縣立美術館:

將日語「岡」字、「山」字與建築特色結合

另外,康石石在構思本篇文章時,得到了同事胡老師在案例方面的「贊助」,同學們可以聽聽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先端藝術」專業的胡老師,對於Symbol設計的思考與理解:

胡老師由於工作關係接觸了北京國際設計周與東京國際設計周相關人員,雙方表示將在2020年前後,建立兩地的設計周聯展機制,並已經向相關企業公司發出標誌招標邀請,為此,胡老師設計了一款symbol,創作思路如下(目前方案仍在進一步深化過程中):

首先在北京與東京尋找共同點時,直接能想到的就是「京」字,而前面的字是方位字「東」、「北」,(如果算上南京與京都的話,又會出現「南」和「西」),而在英文中東京是Tokyo,北京是Beijing,則提取「T」和「B」與「京」字結合,並與毛筆字體結合,反映出了中日文化的共同文化特點。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推薦閱讀:

國內學設計挺呵呵的,還是出國學的多一些
【藝術管理】想學藝術管理得先知道這6大FAQ
CSM萌的留學分享——關於LCF與CSM的區別(純乾貨)

TAG:平面设计 | 设计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