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家庭的里里外外,都沒有無辜的人

三集《鏡子》,有憤怒,有眼淚,有苦笑,就是少見發自內心的快樂。這很好理解,一個屋檐下,按理說應該是最親的一家人,卻充滿了彼此的指摘和強加控制,後院著了火,任誰都高興不起來。

導演組精心編排展現的眼淚、訓斥和交心背後,似乎在致力於表達這樣的觀點:孩子的問題,都是因為他身後的家庭有問題,俞敏洪也補了一句「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從「錯的是孩子」到「錯的是家長」,看似是一次完美的甩鍋,但是,情況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原生家庭」一再被提起,彷彿孩子生來都是最完美的樣子,而家長們是一群水平有高有低的藝術家,水平高的,自然能妙手丹青,水平差的,畫了還不如不畫。

但是,「原生家庭」可能影響巨大,但同我們生命中的眾多其他元素一樣,它無法完全決定我們的生活。

把糟糕的生活,錯誤的想法和不招人待見的性格歸咎給父母,充其量只是找到了怨氣的出口,距離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其實還有相當的距離。大量的所謂「特訓營」在結束後,學員家庭並沒有迎來期待中的美好結局,孩子們還是打遊戲,還是與自己的父母死磕,父母們還是很刻意地做出所謂正確的表現,以及暗地裡輕輕搖頭,因為只有父母和子女兩方的改變,本質是還是一種一廂情願,在很多時候是不夠的。原生家庭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成長環境,它其實是更大環境的縮影與折射。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看似是小小家庭里的家裡事,但其實參與者眾多。盤根錯節的關聯中,如果單單孩子與家長有改變的動機與行為,看似是皆大歡喜的前奏,其實還是有些勢單力薄。片子里雖然沒出現老師、朋友、戀人和我們生命中的那些我們在乎的個體,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影響;片子里沒討論基因、社會、文化和經濟,也並不代表這就無關於孩子們的成長。

的確,家長在很多時候直接影響著孩子,但家長們其實更多的在扮演著過濾器的角色,他們是眾多外部因素影響孩子時的中間平台。就像我小的時候,家裡冬天吃蔬菜只有冬儲大白菜和土豆可選,而我的父母更偏愛土豆,於是我小時候的每一個冬天,都比鄰居小朋友吃土豆吃的更頻繁。

為人父母,很多時候並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他們不能接受孩子早戀、厭學、愛上網,是因為這些都不在他們的可選項里。揪心的家長們憤怒與哭泣,但是最讓人動容的,還是他們無可奈何的樣子。沒招了,沒得選擇,沒有退路——家長們,自己也替自己感到委屈:「我也是被逼的啊,讓我理解孩子,行!可誰來理解我呢?」

家長都是好家長,就看時代是不是好時代。好的時代在土豆和大白菜之外,還能提供更多的可選項,而壞的時代,什麼問題都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

在一個環境被極度簡化的特訓營地里,有包容,有關愛,有對各種可能性的尊重,這是一個讓孩子和家長放心抱頭痛哭的安全空間,所以有了彼此扶持,決心共同邁出關鍵的人生步伐。然而,門裡面的事情和想法都容易太過浪漫,一邁過門檻,就又不得不面對裹挾著霧霾,撲面而來的巨大壓力。每一個暴躁的孩子,哭泣的母親,氤氳中把煙狠狠按滅的陰鬱父親的背後,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痛苦,更是眾多與這個家庭看上去沒啥關係,卻不選擇包容他們的外延人群,很多毀掉的童年,跟等著饅頭來蘸的人血,其實也沒啥區別。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家庭又是誰的鏡子呢?

=================================

如果您也為人父母,期待了解更多與養育子女相關的知識的話,我非常期待您可以參加我正在開辦的系列live:16 周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新手父母的必修課 ,您可以直接點擊進入課程頁面,內有課程說明和內容大綱。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分享和科學知識幫到您,以及您的孩子。

推薦閱讀:

父母給已經成年但是在上大學的孩子承擔學費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為什麼有的父母總是認為是孩子虧欠他?
父母不同意我們在一起,求支招!?
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和父母吵架?
家暴出逃家長抓回警察介入該如何逃脫?
孩子,用你的步調,慢慢成長吧

TAG:教育 | 心理学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