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所謂界限,恰是情商

作者:於無爭(富書籤專欄作者)

01

朋友跟我抱怨,新來的同事太自來熟了!

原來部門新來的員工,每天都不停地和她套近乎,這讓朋友忍無可忍。

「你知道嗎?明明我們一點都不熟!」

最近讓她惱火的一件事是,這位『自來熟』的同事在沒有經過同意的情況下,隨意翻找她的東西。

「不好意思,我只是找找看有沒有簽字筆,而且……我以為我們很熟了。」被抓包的新同事很委屈地說。

朋友表示,感覺整顆心都是塞塞的,很熟就能隨便翻別人的東西?

更何況,你怎麼知道我和你很熟?

在不清楚對方底線的情況下,應當明確關係的界限,做到不越界。

有的人卻看不到關係的界限,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別人的底線。

朋友說,自己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了。

有一回組長給她們分配了任務,時間緊迫,每個人都忙得應接不暇。

就在這時候,和她關係不錯的小麗突然湊到跟前說:

姐,晚上我男朋友生日,幫我頂下班好不好?以後我做牛做馬報答你~

結果肯定是,朋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儘管下一秒小姑娘瞬間拉下臉。

我問:「你這樣不怕和同事鬧得不愉快?要是碰到記仇的怎麼辦?」

「那就讓她記唄。」她無所謂地說

憑什麼她跟男朋友恩恩愛愛地看電影逛街,我就要干兩個人的活,替她加班到半夜?

對待那些打著關係的旗號,毫不客氣占你便宜的人,就要義不容辭地拒絕。

但現實往往是,佔便宜的人往往理直氣壯,被佔便宜的人卻瞻前顧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接受吧?

吃虧的是自己,拒絕的話,又怕壞了關係。

結果是,佔便宜的人心安理得地享了好處,被佔便宜的「老實人」只能打碎了牙往裡吞,最後只好安慰自己說:我真是個好人。

如果對方觸及你的底線,對你提出過分的要求,你要怎麼做?

首先要明白的是,你並不欠他們。

拒絕是對領地的一種保護,提醒對方你們的關係界限在哪兒,否則長久以往,將會有更多的人不自知地觸犯你的底線。

其次,我們既然知道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尊重別人界限,又有什麼理由不恪守自己的底線?

情商高的人,他們既尊重別人的界限,又會恪守自己的底線。

02

小孩子受了委屈,自己又打不過人家,第一反應是什麼?

當然是回家找大人撐腰!

小時候的我也不例外。

這件事的起因是,隔壁的小男孩搶了我的零食,然後我把他胖揍了一頓,最後是挺直腰桿在辦公室等著老師叫家長。

說實話,我一點也不懼怕家長,因為母親是一個很講理的人。

比如平時我做錯了什麼事,她從來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教訓我。

況且這件事不是我的錯,誰讓他先搶我的零食呢?

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母親並沒有先教訓搶零食的男孩,了解經過後,反而讓我給他道歉!

她嚴肅地對我說:「去給他道歉。」

為什麼我要給搶零食的人道歉?

看見小男孩得意洋洋的表情,我的心裡全是委屈。

假如我做了家長,一定先把對方的小孩教訓一頓!

但這個天真的想法,隨著我的長大也漸漸消失了。

因為我開始懂得當年的行為並非軟弱:相反我擁有一位情商很高的母親。

為什麼母親不教訓別人家的小孩?

因為她知道,教育別人家的孩子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畢竟別人家的小孩成才與否,與你何干?

因此在母親看來:別人家的事,我不管,我只要管我家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並非軟弱,也沒有偏私別人家的孩子,而是他們將關係的界限看得清楚分明:這恰恰是情商的表現。

何況耗費心力教訓別人家的孩子,不僅越了界,而且吃力不討好。

對方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家的孩子,要你多管閑事?

03

我讀中學的時候,學校有一位傳奇人物:一位考上北大的學姐。

為什麼這位學姐讓我印象深刻至今?

首先,她是當年的文科狀元,以全市前三的成績考上了北大,但如果僅僅這樣,她還不至於讓我記住那麼多年。

讓我真正記住她的,是在一次演講上,以及她的故事。

學姐說,自己曾經有一段輟學的經歷,原因是家裡供不起三個孩子讀書,所以父母希望身為女孩的她,應該去打工供兩個弟弟讀書。

至今她還不能忘記父母的說過的話:「現在你減輕家裡的壓力,供弟弟們讀書,日後他們會記住你的好。」

父母的言辭懇切,尋常的女孩哪怕心有不甘,也多半迫於家庭的壓力選擇輟學。

學姐的確是「輟學」了,但接著她借著打工的名義,又偷偷溜回學校讀書。

無奈之下,她的父母只能選擇妥協,女孩也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的獎學金,供自己讀到了大學。

後來她在演講中說道:

如果有人要你放棄什麼,卻不能對你的未來負責,那你就不能用「犧牲小我,成就別人」的態度做決定……

就算是你的親人,父母、弟弟,他們可以對你的未來負責嗎?

在我離校的期間才突然醒悟,如果我放棄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以後就再也沒人對我負責了,因為唯一能夠負責的,也只有我自己。

讓學姐回心轉意的,正是明白的家庭關係界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能為對方的以後負責,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

最難分辨的界限,是家庭的關係界限。

我們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對關係界限的感知是最清晰的,甚至連對方碰了一下自己都會有所警覺。

其次是親戚,哪怕有著血緣的關係,我們還是能感知到一層隱約的隔閡。

最模糊的關係界限,多半是來自家庭的。

由於血緣的聯繫以及親密的相處,有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家庭也存在關係界限。

有些父母不知道,認為當爹媽的放不下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樂意包辦孩子的一生。

要是兒女不成器只能啃老呢?

爹媽雖然恨鐵不成鋼,但多半也狠不下心放任不顧。

當兒女的不知道,對於人生最重要的選擇,這些年輕人也已經習慣性地交到了父母手上。

帶來的結果是,人生最重要的"三擇父母都可以干涉:擇校、擇業、擇偶。

日後要是後悔了,年輕人還能理直氣壯地怨父母:看!你們給我選了什麼?

所謂家庭的關係界限,每一個人都是互相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能為對方的以後負責。

因此,我們更應珍惜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抉擇。

作者簡介:於無爭,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走一段路,看半生緣,情深緣淺;寫一手字,讀一世書,與世無爭。

推薦閱讀:

法國第一夫人布里吉特的真相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捨棄
雙十一表白失敗過後,這世界上又多了無數的哲學家!
與其害怕困難,不如害怕自己沒有這3個特質
《歡樂頌2》:為什麼你要有一個像曲筱綃這樣的朋友

TAG: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