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東牆補西牆的修片筆記
前幾天給人講解框架式構圖的時候突然感覺自己差一張美美的說明圖,好像下面這樣的:
結果翻了老半天以後,只發現一張歪掉的。矯正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怎麼裁也沒辦法裁出來一個正方形啊T_T
還好,左邊這一半咱們也有,為了湊出來一個完美的正方形構圖,那隻好拼了。
另外,這兩張照片的焦點並不一致,前一張在圍牆上,後一張在清真寺上。放大看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剛好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也順手把這個問題處理了。
在Camera Raw中打開文件之後首先矯正透視,對於這種內容比較複雜的照片來說,還是手動比較好。話說回來,反正同時矯正橫豎線條的話,Upright功能也並不太靠得住。
接著是照片轉黑白。一般來說,我們為了表現磚牆的斑駁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清晰度拉起來,但在這種大光比的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導致明暗交界處出現光暈,所以咱們換個更高級的方法——橙色大負值,紅、黃色大正值,讓它們形成自然的明暗反差。
接著沿著給門框做個蒙版,把高清版的清真寺合成進去,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合成前後的效果:
所以我直接把左側門樑上的那塊大石頭複製了過來,然後調整一下方向和亮度拼在一起,將整個右上角擋起來。
接著給原本的凹陷做一小塊陰影上去,完美:)
接下來叫做CM的這個圖層組主要是為了強化畫面中各個塊面的體積感和邊界線:
這麼看效果並不明顯:
這樣看可能更清楚一些:
或者把整個圖層組多複製兩遍誇張一下效果:
不過這兒真正的知識點其實是複雜圖層的管理辦法。我們從左到右創建了許多個調光圖層,如何分辨它們呢?我們將畫面假定分解為三份,然後就可以用三位字母來表示。--H表示調整右側的高光,S--表示調整左側的陰影,-C-表示調整中間的反差,依此類推。
如果畫面比較複雜或者比較大的話,還可以加上代表上中下的前綴`、-、_,例如說`H--表示調整左上角高光,-_S-表示調整中下位置陰影等等。
雖然我平時堆圖層都是想到哪兒加到哪兒,但真遇到複雜問題還是很有條理的,對不對:)
最後加一個曲線調整圖層完善一下整體對比度,齊活。
終於能心滿意足地從畫面中裁出來一個完全符合自己期望的正方形構圖了。
推薦閱讀:
※[手機後期Snapseed-9]調色技巧
※【專業技法9】數碼暗房示例4-拼接拍柳的前後期
※當攝影師是雨神體質的時候如何正確的出片
※一個過程
※Lightroom初學——基本設置和面板介紹
TAG:AdobePhotoshop | 摄影技巧 | 摄影后期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