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和演講,哪個更容易學會?
01-28
在演講培訓班和一對一輔導中,經常有這樣的學員,他們恨不得把老師手裡的一切資源都拷貝過去:PPT、視頻、電子書、演講稿。這樣的學員學習熱情很高么?我覺得他們搜集保持資料的熱情很高。這樣的學員學習效果好么?他們通常不是進步最快的學員。
推薦閱讀:
我們身邊很很多類似這樣的演講學習者。
他們會把老師和各種公眾號推薦的相關書籍都買回家他們會下載大量TED視頻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各種線上分享課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做不好一個演講。。很多企業都會定期組織演講技能的培訓,但大多數企業員工還是很難獲得顯著的提升。掌握清晰高效的講話技巧似乎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完成的挑戰。我們再來看一下學習開車技能的情況。我國2016年駕校市場規模約為1400億,學車人數約為3500萬,絕大多數人可以在3-6月內學會開車。難道開車比演講更容易學會么?看起來貌似是這樣,因為我們很少聽說有人學不會開車拿不到駕照。
但實際上,開車遠比演講有難度。開車是一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全身全腦運動。開車是一個全身運動,雖然是坐著的,但人的四肢都需要進行高度協調性的運動,剎車、油門、離合器、方向盤、檔位、其他電子設施,我們需要同時操控很多設備。而開車更是一項腦力運動,開車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持續收集路面上的各種信息,包括前後左右的車輛和各種道路標誌,不僅看前面,也要看兩邊的後視鏡。另外,駕駛員開車時還會和乘客聊天以及收聽節目,這也會消耗注意力。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開車究竟會對人體大腦產生什麼影響。他們發現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大腦組織海馬區有擴大跡象。那麼究竟是開車的經歷使計程車司機的大腦發生了變化?還是只有海馬區較大的人才適合當計程車司機呢?通過研究測試,科學家們發現,人們在空間學習過程中,其大腦內負責空間學習的重要部位——海馬區左後齒狀回出現變化,大腦負責空間認知的其他部位也表現出與海馬區同步的活動增加,而且完成的任務量越多,腦部結構變化量也越多。計程車司機持續不斷的識路導航行為則改變他們大腦內海馬區和其他區域的通信功能,換句話說,在複雜道路上開車的經歷使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大腦海馬區變大了。所以,開車是一項非常複雜的腦力和體力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大腦和四肢協調的精密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還有,汽車發明至今才130年,人類開車的歷史如此之短,開車的技能還未在我們的DNA中積累。同時我們在參加駕校的訓練之前,基本都沒有任何駕駛經驗,完全是從零開始的練習。
而語言能力,《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提到,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在7萬年之前就發明了語言。語言能力經過7萬年的演化和積累,是存在於我們的DNA之中的。我們從出生起就生活在語言的環境中,不斷聽,逐漸學習,2,3歲起我們就開始運用語言技能了。而且是每時每刻都在使用,比吃飯睡覺的時間更長。到我們大學畢業進入職場,我們已經在語言技能上練習了20年。演講,相對於我們已經非常熟練的語言技能,只是讓我們面對更多人講話而已,難度遠低於從零開始學習,需要大腦和四肢高度協調的駕駛技能。那現實中,為什麼學會開車的人遠遠大於學會演講的人,而且學會的成功率也遠超演講學習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在兩種學習過程中到底做了什麼。學習開車的過程中,我們一般經歷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學習交通法規和駕駛的基本知識,學習完之後需要通過筆試檢驗學習效果。我們稱之為「理論學習」階段。第二個是在駕校里的學習訓練,通過在駕校反覆訓練,掌握開車過程中的一些特定技能,例如停車、倒車、靠邊、上坡和啟動、轉彎等等。同時老師也會帶著學員在一些小馬路上練習。此階段學習之後需要參加考試,俗稱小路考和大路考。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刻意練習」階段。第三個是當你拿到駕照之後,開車上路。雖然你通過了考試,但真開在路上還是會比較緊張,因為真實的路況非常複雜,不像駕校里那麼簡單。這個階段,司機在初期也會開的比較小心,熟練之後可以自如的運用駕駛技術。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實踐應用」階段。
第四個階段是新手司機經過一段時間後,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駕駛技術和車輛性能,要在更好的場地上進行更高速的駕駛。比如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速度開數個小時,或者約好友上F1賽道上飆幾圈,也可以參加各種專業和半專業的技巧比賽或拉力賽。當你已經可以參與這些活動的時候,我們稱之為「高級應用」階段。我們再來看看大多數人學習演講的過程。很多人買了書,看了一兩本,甚至連一本都沒看完,當然更沒有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這樣的學習註定是無效的,因為你只停留在相對於駕校學習的第一階段,連第一階段還未完成。也有人看了很多演講視頻,TED視頻,演講綜藝節目,商業領袖的論壇發言。但是,即使看了這些,依然停留在相對的第一階段。也有人參加了培訓,不論是企業內部的培訓和互聯網微課,其實差別都不大,主要時間還是投入在聽老師講解,中間會帶有一些練習。但時間很短,也因為學員人數通常比較多,每個人沒有和老師充分交流的機會。在我看來這樣的學習最多算是停留在駕駛學習的第二階段,而且並沒有完成第二階段。當然有一些朋友會採用更加直接的學習方式,不加訓練,直接上台講,用真實的演講來鍛煉自己。這樣的勇氣值得欽佩,但相對與學習駕駛,他們在一開始就直接進入第四階段,實際上存在很多風險。說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問題所在了。駕駛技能雖然遠比演講複雜,但我們會通過非常完善的學習過程,一步一步逐漸積累經驗,最終掌握這項技能。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三次重要的考試來檢測學習效果。根據統計,國內科目二的考試通過率一般在25-30%,很多人需要重新訓練和考試,這確保了最終的學習效果。而演講的學習,通常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不論書籍、視頻、培訓都無法確保學員獲得真實的學習效果。說到這裡我們忍不住又會問一句,問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演講再差也不會出人命。而且開車不僅牽涉到他人的性命,更牽涉到自己的性命。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演講效果不佳,演講人要承擔生命危險,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他們肯定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準備,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演講效果不佳,聽眾要承擔生命危險,你覺得政府會做什麼?政府肯定會強制要求所有上台的演講人必須考出演講執照才可以上台講話,那時演講學校的數量就會遠遠超過駕校。所以演講並不比開車更難學,關鍵在於我們的學習模式是不是科學、是不是完整。如果你按照學習駕駛的過程來學習演講,掌握技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下一期,我們會來詳細聊一聊,有效的演講學習模式應該怎麼設計。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