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專題|老有所依,是經濟賬,更是親情賬

這是法意讀書在知乎的第31篇文章

原文:母親節特輯|老有所依,經濟賬更是親情賬

作者/翁雯雯

編輯/空二

導言

又到母親節,朋友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曬媽媽送祝福大賽。這當然是心意,但如果心意僅僅被送禮物和發朋友圈的簡單形式所代替,那麼母親節的意義就只停留在了淺層,卻缺乏了對「愛與親情」的深度思考。在親情中,「情」永遠是第一位的。

今天,法意時評願與您攜手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

2016年,國務院發布指導性文件,將逐步開放養老市場以完善養老產業。但近來,新聞和娛樂卻不斷提醒我們直面「老有所依」嚴峻缺位的事實。老有所依,從「奉養」到「色難」,自古是社會追求的倫理理想,養老不僅只有算得清的經濟賬,更重要的還有家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賬。

正文

最近,網路綜藝《奇葩說》第4季第9期節目以「父母提出住養老院支持嗎?」為辯題,辯手們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圍繞親情和家庭闡述了多種不同的觀點,最終反方以「不支持」俘獲了現場觀眾。娛樂節目中的養老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已非娛樂。

當老有所依成為一種困境,當老無所依成為一種可能,我們又該如何認識,如何面對?

張泉靈在節目中提到了一組數據,7年前中國空巢老人佔中國老年人總數的30%多,今年比例達到50%,預測到2030年將高至90%。這意味著到時候父母有兒女陪伴者不過十一。根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人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其中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人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明確說明了人口結構已由曾經的紡錘形向倒三角形轉變。空巢並非空穴來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人口大幅度遷移,「年輕人外出打工,家中只留守兒童和老人」成為存在也將繼續存在的社會現實,空巢老人無人撫養成為普遍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有所依如何實現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由宗室血親維繫的家庭關係根深蒂固,彼時養兒防老的觀念不僅將養老責任落於子女身上,也同時意味著財產的繼承與身份地位的延續。如今養老不僅是一種生存觀念,也受到歷史上傳統家庭倫理觀念的慣性,影響著人們對社會養老的態度,以致於不少人反覆強調兒女親自養老的重要性,甚至將把父母送去養老院視為兒女的大不孝。

但從現實看,社會分工的重新洗牌,在促進家庭結構變化的同時,也在推動養老職責的變化。因為勞動力價格的市場化,養老成本進一步明晰化,這會促使家庭依據成本計算,在多種選擇面前分辨更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家庭中的成本計算可能早就出現了。早在1994年,《美國經濟評論》上曾有一篇針對親子關係的、題為《Children as public goods》的經濟學分析文章。這篇文章指出,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孩子經過父母精心的養育和大量的投資,最終會變成了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越來越成為一種公共品(public goods),也會降父母的撫養意願。這種針對家庭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可以指明,養老會從單純的家庭職責向家庭、社會共同承擔轉變,社會養老的興起本質上與外賣行業、保姆行業的興起並無二致。

現實也是如此。自2016年起,我國養老市場逐步開放,更多的社會力量及企業參與社會分工,積極承擔養老責任,政府轉換角色為「市場化」保駕護航,更是逐步推進養老市場全面化、專業化。眼下最需要做的,是正視人口老齡化在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服務等方面帶來的挑戰,塑造人民對於社會養老的信任度,這是養老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當然,辨析在家養老與社會養老哪一個更符合潮流,與解決老無所依問題,中間還差了一段親情。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即使在養老院是可接受的,並不意味著可以不要親情。信息時報5月1日報道了一則題為《七旬翁狀告子女「沒常回家看看」》的新聞。老家在外省的老陳已經年近七旬,卻特地來廣州起訴子女,只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最終判決子女們每人每年探望父親一次。這個判決的法理依據就是2013年7月1日,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該法律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子女探望老人從道德義務升格為法定義務。

「常回家看看」的判決背後,確實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家庭關係的現實境況。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經濟上老無所依的老人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親情上老無所依者。換句話說,即使家庭的經濟屬性可能減弱,「家庭」的情感維繫將繼續存在;即使居住小家庭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但親情是家庭關係核心的等式會始終成立。不讓老人在生活富足的情況下缺乏安全感,才是老有所依。

當然,情感滿足缺乏客觀衡量標準,亦容易陷入道德綁架的困境,最理想的社會當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如何實現值得我們深思。

無論是制度保障、法律規制、觀念引導都無法繞過「你情我願」的基礎要求。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儘管不能給出實現老有所依的最優解,但也知道,「從我做起」對你我而言並非難事,卻將真正創造「老有所依」。


推薦閱讀:

你聽到過的最有創意、最文藝的生日祝福語?
私記丨中國不平安 ,二,拾遺
多個身份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工作效率?

TAG:法律 | 社会 | 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