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到底是什麼?

你可以將"業"理解為慣性

就如同汽車在高速行駛,而當你踩了剎車後它依然會慣性的滑行,而我們所有的行為,也有慣性,這種慣性佛陀稱之為"業"。

例如:心理以及精神狀態的害怕? - 知乎

在這個問題中,題主有段時間活在痛苦中,可是痛苦來臨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便開始不停的通過幻想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以此來緩解痛苦,可久而久之,心形成了慣性,她的心開始不斷的在各種念頭中打斷,以至於到最後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無法控制自己的念頭,而痛苦異常。

我們的念頭在心中升起後,只要我們的注意力去糾纏,去認同,去與它們對接,就會產生業力,就會形成一種慣性。

我們所有的業力起源於我們的念頭,起源於我們的心,而心念、口語的行為、身體的行為只是衡量我們念頭強弱的標尺。

舉個例子:

你看到我的回答很憤怒,但這個憤怒只是一閃而過,你只是在心中咒罵了一句,你接著往下看,看到這裡時,你的憤怒無可抑制,你忍不住破口大罵;但是你接著往下看,看完整篇文章,你認為完全是在胡說八道,你的憤怒衝破了你的理智,於是你開始毆打我。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衡量我們心念強弱的標尺。

十二緣起講解了我們輪迴的因

無明產生習性

習性反應產生識蘊

識蘊產生身心

身心產生六根

六根產生接觸

接觸產生感受

感受產生貪愛

貪愛產生執著、執取

執取產生業力

有業就會再出生

執取會產生業力,而無明所產生的習性也是業力,兩者是同一個概念,都是一種慣性,而這種慣性則是推動我們輪迴,形成我們身體,乃至我們現在所有一切的因

所以如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理解,當下我們的身和心都只是過去所思所想,產生出的業力,因為因緣的聚合而形成的。有業力沒關係,如果因緣不成熟,它不會開花結果,就如果麥穗沒有陽光不會成熟一樣。

在這世間,慣性或許會因為空氣的阻力和地心吸引力而消失,但在心間並不會消失,唯有你努力的去面對它,凈化它。而這自然的法則不會因為你是皇上而不作用在你的身上,更不會有超越自然的法則可以替你去除它。

業的力度有三種:

第一種猶如在水面上劃痕,很快就會消失;

第二種猶如在沙灘上寫字,經過海水沖刷後也會消失;

第三種則猶如在岩石時鑿刻痕,很久很久都不會消失。

業習起源於念頭,開花於注意力。

例如:我餓了,我心中升起了想要吃飯的念頭,可是工作非常的繁忙,以致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個問題,於是餓了的念頭一閃而過,並沒有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

同樣的,當我在看電視,很放鬆,突然我覺得餓了,我心中升起了想要吃飯的念頭,於是我可能就會去冰箱看看是否有零食,或者選擇叫外賣。

當念頭在我們的心中升起,我的注意力去理會它時,它才會演變成我們的行為,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念頭如果是種子的話,那我們的注意力就是水和肥料。當念頭在心中升起時,如果我們選擇不去理會它,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不僅僅是餓了的念頭,所有的:憤怒、生氣、慾望等等的一切念頭都是如此,只要我們不去理會它,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如何凈化業力呢?

觀察它,覺知它。

在科學界有這樣的做法,就航天飛船而言所需要的金屬的純度要非常的高,無限接近於百分之百。

而科學家是如何提純的呢?他們找到一個純度百分之百的金屬環,將金屬環串到要提純的金屬上,過一段時間後,裡面的雜質就會被純度百分之百的金屬環吸出來。

科學家得出結論:百分之百純度的金屬具有吸出、凈化雜質的作用。這是自然的法則。

自然的法則同樣作用於我們的心間,當你集中注意力,觀察你的呼吸或感受時,念頭會由於海水一般不斷衝擊你,而你繼續專註的觀察你的呼吸和感受時,你心中的雜念會得到凈化,你的心會回歸到平靜,你的業,你的慣性的習性反應也會消失。

而觀的練習則是佛陀最純正的教導:四念處禪修!

相關鏈接:什麼是觀智? - 知乎專欄平等心不是壓抑 - 知乎專欄

平等心不是壓抑 - 知乎專欄

什麼是覺知?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破除身見是種怎樣的體驗?
證初果 需要禪定么 是不是只需要止觀就能證?
葛印卡老師證果了嗎?
根本佛法:苦集滅道----佛教《大本經》解讀 佛經解讀示例一
佛教的「無我」(Non-Self)和印度教的「不二」(Non-Duality)描述的是同一件事嗎?

TAG:佛教 | 佛法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