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PPT相比,你應該先培養結構思考力

前幾天公司有個銷售代表做轉正報告,洋洋洒洒地做了二十多頁PPT,轉正演講的時候照著PPT讀了十分鐘就結束了。講完的時候我滿頭霧水,不知道他究竟要表達什麼,其PPT目錄邏輯非常亂,報告內容十分空洞無感。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目錄:

再看一下其中一頁幻燈片:

現在網上PPT模版滿大街都是,所以在模版基礎上做出來的PPT視覺上不會太差,但是細看這個PPT內容就發現主題不明、毫無邏輯、觀點不痛不癢,可以看出來他在做PPT的時候沒有經過深度思考,也沒有經過結構化表達。以至於在演講的時候只能照本宣科,毫無鮮明的觀點和結論。

最近在思考自己最擅長的到底是PPT策劃和設計,還是做PPT之前那一系列思考、梳理、提煉的過程?百度搜索PPT會出現大量的PPT模板網站,與這些專業從事PPT設計的人相比,我在PPT設計方面只是初出茅廬,但是我一直認為非設計專業出身的職場人士沒有必要去學習專業的平面設計技能,而PPT策劃與設計背後的結構思考力才是每個職場人必備的利器

就像這位銷售代表,如果他具備結構思考力,我甚至認為他都不需要做PPT,因為他的PPT上所要傳達的內容是不需要用PPT來輔助演示的。如果用口頭表達思路會更清晰,他也不需要過於依賴PPT而忽視了與聽眾的交流。

那麼到底什麼是結構思考力呢?

一、什麼是結構思考力?

結構思考力這一概念來自於李忠秋的《結構思考力》這本書。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源自麥肯錫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內容以金字塔原理這一工具的應用作為框架,新增了很多中國本土企業的案例,讓你思考清晰,表達有力。

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例:

董事長您好,馬經理來電話說系統出現狀況,4點鐘他無法參加會議了。張總說他晚一點開會沒關係,明天開也可以,但最好到11點30分之前開。可是會議室明天已經被別人預訂了,但星期五是空著的。陳總的秘書說,陳總明天很晚才能出差回來,我建議把會議的時間定在周五的10點,您看可以嗎?

聽完你有什麼感受?沒錯,就是「亂」,秘書是將所有情況都說了,但是說得特別繁瑣,完全不知道要表達什麼。

如果秘書學習過結構思考力,就應該先彙報結論,再歸納講述原因,如果董事長再往下詢問,再說具體的事實。

運用結構思考力「論、證、類、比」四個核心原則進行梳理之後,秘書就可以這樣和董事長彙報:

1.(論:結論先行)董事長,我們可以將今天下午4點的會改在周五上午10點開嗎?

2.(證:以上統下)因為這個時間參會人員時間都方便,而且會議室可以預定(類:歸類分組)

3.(比:邏輯遞進,按照職務順序)人員方面,陳總、張總、馬經理都ok

二、怎樣培養結構思考力?

這麼多年做PPT方案的經驗告訴我,培養結構思考力有方法可循,而且簡單易上手。

1.自下往上思考法:適用於從細節出發,沿著不同的路徑概括,歸納匯總出結論。

例如你要做一個年終總結PPT,一開始你可能沒有思路沒有頭緒,但是你可以把你一年所有的工作內容做列表列出來,然後通過MECE(彼此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進行歸納分類,最終匯總出你一年的成功業績亮點作為PPT標題。

這是我以前做的年終總結PPT目錄,我通過列舉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作為年終總結主線,PPT的標題是「成為市場多面手,做好公司大喇叭」。

自下往上思考法可以在日常很多場合鍛煉,例如開會時候大家喋喋不休,一會這個人提一點想法,一會那個人提一點建議,這時候你拿起一隻白板筆,簡簡單單在白板上畫一個思維導圖,對所有人的想法和建議進行歸納匯總,相信你的boss會對你刮目相看。

2.自上往下思考法:適用於從目標出發,沿著不同的路徑分解,逐級探求答案。

假如你開著一輛貨車去送貨,途經一個限高2米的隧道,但車子連貨物高2.05米,怎麼辦?這時候你就可以從上往下逐級拆分問題,最終會有很多種答案。

三、在打開PPT之前,請先結構思考。

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那個銷售代表的轉正報告PPT,如果我是他,我就不會著急打開PPT往裡面塞內容,而是靜下心來對自己的工作內容進行梳理,簡簡單單一張紙、一支筆、一杯咖啡,最終呈現的演講相信比照著華麗的PPT朗讀效果要好萬倍。


推薦閱讀:

助產術-蘇格拉底的智慧
如何迅速意識到自己的偏執和片面?
為什麼有人思考問題一下能抓住重點?
高德拉特的TOC制約法有沒有理論性的書?
深度乾貨 | 沒有錢怎麼進行自我提升?

TAG:PPT | 思考方法 | 逻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