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科的背後:底層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們聽到了嗎

感謝評論區大佬的指正,我這裡對民科的範圍界定確實有些問題,因此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本文所言民科,特指郭英森這類的底層人士的民科。

嗯,這篇文章在關於民科成分的劃分上確實有很多問題。。。不過我真的沒有贊同民科啊。。。

評論區的人一直一直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個人」身上,卻沒有更進一步地去思考造成這些問題的社會歷史原因。

————————————————————————

我仍然覺得評論區絕大部分反對者沒有讀懂我文章的意思。。。第一,我不是給民科洗地,第二,我沒有要你們停止對民科的批判——相反,我很支持批判民科。我希望的是你們在批判完之後,能夠想想這些愚蠢者出現背後的原因。第三,評論區的很多人太高看主觀能動性的力量了,並不是他的主觀意願想做什麼就能做的——就好比,把你化學閹割了,請問你還想去撩妹嗎?

結尾處會放出一篇之前寫的關於階級固化的評論,君可自取。

要反駁的人請先把附文也看了,謝謝

—————————————————————————

這篇文章確實確實有很大的問題,缺乏數據和考證,更多的是我個人的猜測成分,這點我的確做的很不對。但我現在最大的疑問是:倘若凡偉搞事,是由於他的自私和愚蠢固執。那麼自私愚蠢固執是哪裡來的?是天生的嗎?如果是天生的,那麼他也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啊,他也是自然和社會一個可憐的「殘次品」啊。。。如果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外界對其進行輸入的,那麼歸根結底還是社會改造他的呀,還是社會的錯啊,他也只是個時代的棄兒啊。。。好吧,,,可能我有些傻。。。

—————————————————————————

近日,@凡偉 電荷不存在事件曝出,知乎上的評價可以說是一邊倒:一邊倒地罵凡偉,一邊倒地嘲笑民科。為凡偉其個人說了兩句話的王國師王威今天也是被各路大v手撕。

我在此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老實說,王國師的那個回答,前八段我是不同意的——畢竟凡偉是真的做了錯事,真的影響、傷害到了他人。但後面的部分,我個人認為講的很中肯。

「說到底,凡偉是個逾越者。」

從郭英森到凡偉,大部分的民科民哲學者都有幾個共同點:出身下層,學歷低下,沒有受過專業的學術科班訓練;頑固自負,自以為是;其「研究成果」缺乏嚴密的邏輯論證和實踐檢驗,用猜想來代替實證。

然而仔細一想,後面所有的特點,其實都是「出身底層」的衍生品。

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就不難發現,大部分的民科民哲學者都出身於下層,年少時都經歷過貧窮和歧視,他們是這個社會中邊緣化的人。和知乎上的各路大v不同,他們更多是出身於農村而非城市,父母更多是農民工人而非知識分子。經濟上貧窮,文化上教育與信息資源缺乏,使他們有的上不了學,有的上了學也因種種原因而退學。

說到底,他們都是被時代「拋棄」的人。

人是社會歷史性的人,一個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階級出身和生活環境決定的。倘若郭英森和凡偉都如同知乎上各種大v一樣,出身於一線城市的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沐浴書香,受到良好的思維邏輯教育,一路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頂級大學順風順水,那麼我相信,他們倆有極大的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者,在科研上有所樹建。

可惜,他們不是。

他們只是個生活在十八線村鎮,年少時可能連飯都吃不飽,還要被忍受各種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的low man。

所以,他們只是凡偉和郭英森。

何不食肉糜?

我不知道,當知乎上的各路精英各路985211大學生在極為「政治正確」,極為英明地嘲笑和諷刺凡偉郭英森等民科愚蠢下流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比他們牛逼,比他們聰明,比他們勤奮,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有多厲害,而是他們的父母,他們的文化背景,相當優質!他們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從小學奧賽得獎到大學後正式搞科研,幾乎都是沒什麼大煩惱的,他們遇到的困難,最多不過是「這道題難了點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多了點」,而不需要」擔心今晚有沒有飯吃,爸媽這個冬天的房租交不交得起「這些直接影響到生存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民科?為什麼這群人想要搞民科?

民科的一大特點就是急功近利。這也很好理解:當這些底層人干著底層的工作,在被上司辱罵被鄰居嘲笑卻又不甘心一輩子這樣落魄的時候,他們看到了科研,看到了理論物理,看到了某某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後受萬人追捧。他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屈辱生活的盡頭,看到了逃離這悲慘世界的出路。他們開始「發瘋」地去閱讀相關著作,開始大功率地思考與「猜想」,最後他們終於思考與猜想出了些什麼,如同做錯了題而不自知以為自己解出了葛軍神題的中學生一樣,他們陷入了一種痴迷,瘋狂的狀態。他們覺得自己終於出人頭地了啊,自己的苦日子終於熬到了盡頭啊!然後他們開始找教授,宣傳。。。。。。

民科很固執,聽不進別人的話。但這事擱誰身上不固執?民科學者們花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去搞一個「研究」,他們把自己這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上面,他們的「科研成果」已經成了他們的命。現在突然有人站出來告訴他們:你研究幾十年的成果是錯誤的,是沒有意義的,你就是個蠢貨,你這些都白乾了,回去做你的下民吧!你說他們什麼心情?就好比你眼看自己的兒子茁壯成長,卻發現DNA檢測出來是隔壁老王的種,你什麼反應?

很多時候,人們相信或不相信一件事,不是因為有確切依據,而是因為他們主觀上想要或不想要相信這件事。民科人的固執,是一種對自我的保護。就算鐵證如山,就算與世界為敵,他們也要拼盡全力地去「堅持自我」,因為一旦連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錯的,那麼他們的心理將全線崩塌,這而等於是自我毀滅。

用三個短語可以概括中國現在的社會狀況: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固化,「驅離」。社會資源可以分三種:經濟資源,政治資源,文化資源。政治資源≈權力,文化資源≈信息+教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到80年代,這三種資源基本上是分開的,因此那時候的階級固化問題並不大。90年代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後,這三種資源逐漸合一:擁有了一種資源,剩下的兩種資源也就不缺了。(這和整個中國古代,尤其是魏晉南北朝十分相似) 知乎社區里的精英們基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他們是時代的幸運兒,天之驕子。「王侯將相,豈無種乎?」

現在,這一狀態已經穩定下來。中上層人士現在要做的就是構築壁壘,把底層人排除在外,防止他們進來,一來省的他們分自己一杯羹,二來他們上升了,誰為自己賣命?在生產力不發達共產主義未能實現的情況下,富裕者的奢侈必來自於貧窮者的襤褸。「富裕的要多給他,使他多多益善;貧窮的,連他僅剩的一點也要拿來。」

人們總以為是懶惰,無知,愚昧造成了貧窮,殊不知正是貧窮帶來了一代代的懶惰,無知和愚昧。民科學者的悲劇,正是他們的階級出身和生活環境造就的。人們總是嘲笑民科學者的弱智與固執,卻沒有想過他們弱智與固執的背後是有怎樣的無奈和悲哀。不過,他們又怎麼可能想到呢,就算想到,他們又怎麼可能會承認呢?畢竟他們一直都認為自己天生奇才啊。沒有任何作為集體的既得利益者會去反對現存制度。

當城市與農村,上層與下層在經濟與政治上已經劃分開來的時候,文化上的對立便出現了。這一點在近期的知乎上大有體現。知乎上的大v可以分為兩批:一批以勃學家,行業精英,科研大牛為主,稱之為「官方派」;另一批以@陳蘭香 @呂不同 ,@王威 這樣的民間人士為代表,稱之為「民間派」。這兩派人在意識形態上是相對立的。而這種對立與衝突又具體表現為官方派對民間派的歧視與輕傲。王威一直被罵就不說了,呂不同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陳蘭香更是在前陣子的「政治鬥爭」中被勃學家們懟得半死。王威民科,陳蘭香罵人,抄襲,勃學家們懟他們似乎都是「政治正確」的,都是有理由的,似乎陳王等人被罵被歧視都是理所應當的。但他們被撕的原因真的是這樣嗎?私以為不然。人做任何事的出發點都是自身的利益,而利益又分為物質利益和情感利益。你偷了別人十塊錢,這是為了自己的物質利益,你看別人不爽,打了他一拳,這是為了自己的情感利益。勃學家們懟陳蘭香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造假,收智商稅,寫黃段子教壞學生——這只是他們的借口和旗號,為的是讓自己出師有名,顯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極為正確的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早就看陳老師這個出身於農村,整天在知乎上說中國農村有多麼貧苦,還滿口黃腔的「村姑」不爽了——這和某些小資看不起農民工是一個道理。這次撕逼大戰,本質上便體現了兩種文化的碰撞。(這一段只是基於觀測上的猜測,裡面有很大的個人主觀成分,勃學家們如果覺得我給你們的名譽造成了損害,可以告訴我,我會把這段刪除)

不過還是必須聲明: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為民科正名!!!不是要為民科正名!!!不是要為民科正名!!!

我也反對民科,我也反對一些民科學者。因為他們宣傳錯誤理論,擾亂社會秩序,給一些人士造成了困擾,他們當然是要遭到批判的。這點我沒有任何異議!!!現代科學的難度深度遠遠不是一些普通人人憑著滿腔熱血就能做的,因此我並不支持民科!!!

我只是很同情他們。我想讓知乎上的上層人們在嘲笑,批判他們愚蠢的時候,能夠想想,他們或許是可恨的,但亦是可悲的。使他們成為民科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這個社會與時代——甚至還與你們這些「肉食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說到這裡,忍不住說一句某些人文社科大v亦是令人作嘔,理論和實踐分得還真是清楚啊?口口聲聲喊著歷史唯物主義,到了下民面前便改頭換了面,變成了唯心主義?)

「要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結果先富起來的人忘了自己是為什麼富起來的,忘了是多少人的犧牲才換來了自己的先富起來,也忘了國家讓自己先富起來是要幹什麼。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故事。有倆兄弟,因為家裡貧困,爸爸只能供一個人讀書,於是兩個人就抽籤,抽到的上學,沒抽到的就去打工供抽到的讀書。結果弟弟抽中了,哥哥二話沒說去了工地打工供弟弟讀書。後來弟弟學業有成,當了博士,娶了白富美,開了公司,有房有車,登上人生巔峰。一次哥哥家的莊稼遭了颱風,來找弟弟借錢,弟弟鄙夷地看了哥哥一眼,拉過自己的兒子小聲對他說:「看,這就是不讀書不努力的結果,沒文化真可怕,你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

底層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們聽到了嗎?

—————————————————————————

《寒門再難出貴子:信息資本時代,我們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說當今社會,寒門再難出貴子?n本質原因是資源的不對稱,直接原因是家庭環境的差異。

要想把這個問題分析得再透徹一點,則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1.成為貴子,需要什麼條件?

在原始社會與封建社會當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和勞動力,因此土地和勞動力的直接佔有者以及調控社會生產的官僚成為國家的統治者;到了大工業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變成了機器和資金,於是統治者變成了資本家們,議員與皇帝成了資本家的代言人。 不論什麼時候,一個社會的統治者與上流人士永遠都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佔有者。n中國在2010-2015期間,基本結束了它自己的「大工業時代」:從《2017年中國富豪排行榜》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五名基本被新興的互聯網巨頭所佔據,前十名中僅有4人從事類似房地產與製造業這樣的傳統工業,直到20名後傳統工業大亨才佔有較高比例。因此我們不難推斷,那箇舊的傳統工業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中國的傳統產業相比十年前呈現出發展疲態(這一點我的論述缺乏相關證據,僅從觀測出發,準確性不高),勢頭正足的則是以互聯網與文創產業為主的文化產業。因此,我們正處於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信息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生產資本,新時代的統治者,不再是地主,不再是資本家,而正是知識分子。 因而,信息和知識正是成為新時代「貴子」的首要條件。

2.為什麼寒門難以提供這些條件? 普通人成為知識分子的最主要途徑是教育。不論是中國的大眾教育還是歐美的精英教育,本質上培養和選拔的都是它們自己的「統治階級」:包過體制內的,也包過體制外的。

在中國,應試教育底下的佼佼者一般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①良好的學習願望。高中政治里有句話叫做: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影響他前30歲的最大的文化環境,就是家庭。一個人為什麼想要學習,因為他覺得學習是「好」的,他認為學習能夠帶給他他所想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是他在學習過程中心理上的「自我獎勵」,也可以是一個夢想一所大學。而不管是哪一個,家庭環境的影響都很大。對於中國大多數的底層家庭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父母的低知與低智。我見過的底層父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讀書無用論者,一種是知道讀書很重要,卻用一種打罵,強制的手段去逼孩子學習。而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孩子想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產生良好的學習願望是很難很難的。學習是一種消耗大腦糖分很高的活動,而人的大腦本身就是趨向於「低糖活動」的,倘若事物無法引起人的足夠興趣,使大腦分泌出足夠的多巴胺令機體保持亢奮,那麼學習就難以進行下去,這也就是厭學的根本原因。而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當中,父母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並提供給他們良好的物質條件。這一點是大多數「寒門」家庭難以做到的。並且對於大多數寒門家庭來說,孩子已經被庸俗的父母,傳統的迂腐觀念,生活的壓力所淹沒,他們本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談不上正確,你要讓他們怎麼樣去嚮往那種更高級的生活?筆者自己親身體會過,在你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什麼琴棋書畫詩酒花,那些基本都是空話。真正做到身處泥濘而仰望星空,真的太難太難。(可能有人會反駁,說見過很多人家庭很貧窮卻仍然有著自己的抱負和夢想,是的沒錯,筆者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可根據筆者觀察,他們的家庭雖然並不富裕,父母的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並不差,另外,還有個東西叫做「倖存者偏差」。)

②良好的思維方式。事實上,一個應試教育的成功者,或者一個人們口中的「聰明人」,都不需要多麼高的智商,他們出於凡人的,不過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一個人理解一個問題至少需要七層邏輯的疊加,而這一層層邏輯正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而得的,我們身邊往往有些人被我們稱為天才,他們對於新事物似乎一點就通,實際上並不是他們智商高,而是因為他們此前就已經有了相關的邏輯。舉個例子,小明和小紅同時學騎摩托車。小明用了半天就學會了,小紅卻用了一星期,於是路人甲覺得小明好厲害啊,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小明是個自行車高手,而小紅之前連自行車長啥樣都沒見過。當小紅還在苦苦研究如何保持平衡的時候,小明已經在學習如何控制油門了——很明顯,他並不需要怎麼學習控制平衡,因為自行車的經驗此時已經提供給他多於小紅的一層「邏輯」。而思維方式與家庭教育自然也是分不開的。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父母自然比低知父母更懂得引導孩子去思考,更懂得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n 而思維方式的培養中,比起邏輯的積累,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眼界的開闊度,也就是信息的佔有率。一個信息佔有率高的人,不但對問題能有自己的看法,在面對新問題時更能夠很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信息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見過大世面,見過山外之山,人外之人,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麼他的眼界自然就是極為開闊的,思考問題也自然比普通人更能抓住本質,更能有自己的想法。n 開闊眼界的方法無非三種:讀書,旅行,交流。對於底層的低知家庭,旅遊自然是極其難以做到的,且不說沒錢,就算有錢,又有幾人有這個「閒情逸緻」呢?畢竟在那些人眼裡,旅遊就是純粹浪費錢的娛樂活動——他們根本無法認識到旅遊對一個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性。至於讀書,我觀察到低知父母群體中一個很普遍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不讓孩子讀閑書:讀好你的數理化課本就行了,還看什麼文史哲!認為「閑書」無用,這也是低知家庭的一個悲哀吧,他們就這樣把自己通往上層的梯子給拆了。。。n那麼交流呢?對於一個底層低知的社會圈子,難道你還指望裡面的人給你講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宋明理學?不大現實吧,他們更多地是告訴你哪家婆媳又吵架了,哪家特碼又中了多少錢。不同的社會圈子之間,是具有相對的信息穩定性和封閉性的。近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寒門學子們終於得到了一個超越階級超越環境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互聯網。但現實中這樣做的學子並沒有多少,他們仍然是把手機用來玩遊戲和搞社交上了,畢竟上面已經講過了,家庭和社會圈子的局限就導致了個人的局限。

③良好的社會環境。還是那句話,「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你是誰,和你所處的社會圈子有著莫大的關係。這點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這裡不再贅述。筆者之前曾發現了一個好玩並令人疑惑的現象:學霸之間,即使是不同年齡,不同城鎮之間,都是往往有著社交上的關聯的。我當時就很奇怪,為什麼a和b明明差了三歲卻還是很好的朋友呢,更奇怪的是,明明a生活在縣城,c生活在封閉的農村,a是大富大貴之家,c家徒四壁,兩人卻還是朋友呢?為什麼a和d小學初中都不同,高中一進來卻混的特別熟呢?按理說他們的生活圈子根本不該有交集的啊。後來我明白了,我們的當前社會結構正有著一種「群聚效應」,這種效應將那些未來的「統治者」拉攏成一個群體。a和c年齡差了三歲,卻有著共同的愛好,她們曾經一起學習過古箏,她們的父母剛好是公務員同事;a和c雖然物質條件天差地別理論上生活空間不該有所交集,可在從小學到初中多次縣級省級競賽與培訓中,她們也認識了,並且由於共同階級共同語言,成為了朋友。a和d雖然初中小學都不同,但他們幼兒園就是朋友——都就讀於縣裡的貴族幼兒園。n 在多數情況下,上層人的朋友是上層,底層人的朋友還是底層。因而知識家庭往往比低知家庭更能夠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環境。

總的來說,寒門之所以難出貴子,不是因為寒門的物質條件差,而在於信息佔有率低:寒門之「寒」,不在物質,而在知識。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知就意味著貧窮。真正導致「寒門難出貴子」的,不是寒門家庭金錢上的貧窮,而是寒門家庭知識與信息上的貧乏。上一代所能提供的信息資源的不對稱性,造成了下一代在學習路上的舉步維艱。

一定的階級流動之於社會,就如同血液流動之於人體。一旦階級固化達到某種程度,社會就會出現危機,就需要通過改革甚至革命來打破這種固化,讓社會機器重新運轉。中國的階級固化日趨嚴重,而階級固化最終完成的標誌便是教育固化。我真正恐懼的,是階級固化的大壩建起後,底下仍留著幾個小洞給涓涓細流通過,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甚至阻止了社會機器的徹底崩潰,從而使民眾的憤怒與怨氣不至於爆發,統治者的利益與地位得以永固,這才真的叫人絕望。n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因為我們這一代可能是往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中最後一代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跳出自己的階級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中國的大城市正走向一種歐美式的教育精英化,貴族化。上流家庭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便利用自己優越的資源將孩子送進貴族學校當中進行教育,孩子成長後幾乎是理所應當地成了新的上流人士,然後再把自己的孩子送進貴族學校。。。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階級固化便由此形成,知識傳家可比資金傳家穩定得多。至於底層?當他們明白知識有多重要的時候,那道通往上層的大門已經緊閉了,留給他們的,只有根本和私立學校無法抗衡的公立學校。我真的很怕中國會實行什麼「素質教育」,因為比考試比成績,農村的孩子或許還能拼一拼,贏過上流娃。但比素質教育,根本毫無活路,人家那些城裡的精英孩子,從小就各種興趣班各種雙語教學各種百科全書各種社會活動,而你卻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比素質?你比得了?

知識經濟時代最叫人絕望最為可怕的地方還在於,對於統治階層,普通民眾幾乎是無法反抗的。在農業時代,起義只需要人馬和兵器,在工業時代,也只需要一些槍杆子。而在信息時代呢?你拿什麼起義?對方几乎是佔有著絕對優勢,你想發動民眾?他們有的是心理專家談判高手,幾句話就能把那些集體無意識的群眾給安撫下來。你想武裝起義?他們有的是戰略家軍事家和高科技現代武器。你想和他們辯論說理?哈,他們都是辯論賽的冠軍選手,並且他們的媒體人還控制著時代的價值觀和輿論。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用高超的辯論之術將你的「檄文」抨擊得體無完膚,彷彿錯的還真的是你一樣。然後你將這篇文章拿給他們看,他們有的不信:我是上流是因為我個人牛逼,你下層是因為你不行。他們有的信了,但也只是感慨幾句:你們真可憐。便不再有下文,因為從來就沒有任何的既得利益者會反對現存制度。我們想要往上,往上,我們不懼怕那條路有多遠,有多難走,我們只怕到了盡頭才發現,開啟大門的鑰匙正掌握在統治者手裡,而我們,只是他們的奴隸。n 是的,只要他們想奴役你們,你們幾乎是沒有任何希望的。(不過也只是「幾乎」,而不是「完全」。因為現代革命仍舊是有可能發生的,戰爭的根源是政治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倘若在未來時代,由於國家政策或是國際形式的改變,某一高知識群體徹底失業了,那麼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就很有可能去引領底層的戰爭)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老公對老婆說:老媽只有一個,老婆可以再找。?
當今那些人稱得上是讀書人?

TAG: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