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的不是乾貨而是水貨
現在網路上都在呼籲多發乾貨,乾貨才能實現良幣驅逐劣幣,讓讀者獲得乾貨才是王道,但是這些乾貨真的可以幫到你成功嗎?
我們都在找捷徑
先來說說為什麼我們要追求乾貨,與其說是乾貨,還不如說就是想要技巧,我們就是為了獲取技巧,然後讓技巧快速變現。這是一種什麼心態?這是一種追求捷徑的心態,但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乾貨,而是知識,知識是需要沉澱 -> 驗證 -> 咬合 -> 知識 ,缺少了這個過程,乾貨只能是信息而不是知識。
當你把時間花在關注捷徑找捷徑後,你會發現,這是一條不歸路,你積累的是各種找捷徑方法,心態越來越浮躁,甚至對乾貨要求越來越嚴苛,只要不能立馬變現的技巧都是水貨。
成功的錯覺
乾貨其實水份更多,它會忽略了很多各種環境影響、各種人際關係影響、各種時間機遇的影響。它呈現的只是各種影響的合力下所形成的結果,然後壓縮打包發給你,就變成你要的乾貨。
這並不是乾貨的作者故意忽悠你,而是每個人都有認知偏差和倖存者偏差,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得清他成功真正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水貨才是乾貨的真面目
乾貨的前身是什麼?它原本就是水貨。水就是孕育這貨的環境,幫助它成長,讓它長得更好,然後把水分晒乾蒸發才變成你需要的乾貨。我們如果只要乾貨,就相當於完全忽視形成乾貨原來成長的環境,覺得我拿到乾貨,直接複製即可。但脫離了原來孕育它的環境,它是如何形成的,你完全不了解,我們最終只能拿乾貨來煲湯,導致我們無法生產乾貨,只會獲取乾貨。
我並不是說乾貨不好,而是乾貨只適合初學者和新手,如果你需要更多成長,就需要自己獲得生產乾貨的能力,而不是永遠活在享用乾貨的環境里。
學會生產乾貨的能力
最好的學習就是教,當你學一種新技能或新知識,用教會他人的心態去學效果會更好。當你備課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知識點的缺失,你需要不斷把這些知識補充上去完善整個體系,這樣你對這種知識的理解度就會比其他人加深很多。
多實踐,多反思
著名的庫伯學習圈讓我們知道,通過實踐 -> 形成經驗 -> 總結規律 -> 繼續實踐,這個學習模型能讓我們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裡重點是經驗和規律都是動態的,不要把以前積累的經驗和規律永久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經驗規律也會過時,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才能讓自己擁有持久的競爭力。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在本文下面留言與我一起共同學習與探討。
本文作者:劉子駿(微信公賬號:liuzijuncom,新浪微博 @劉子駿同學)
原文網址:你缺的不是乾貨而是水貨 - 劉子駿的博客
可以無需授權轉載,但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我發現每個人都在經歷知識焦慮、知識囤積、知識癱瘓的三部曲
※書讀得越多越傻?因為你不知道知識的分類
※Learning How to Learn 課程筆記
※上課別帶筆記本電腦,說學習的都是騙自己
※我想學習,但是就是學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