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東的挑戰,是一個人的武林?還是一群人的鬥爭?——事件炒作背後的「商業思維」

近日,「格鬥狂人」徐曉東10多秒暴揍「雷公太極」n

的視頻傳遍全網。獲勝之後,他更是在網上發表n

言論稱:15天之內打遍各大掌門,同時給出了「打假」n

的師出之名。n言論一出,便獲得了無數網友的支持,此後便持續發酵。n

毫無疑問,「徐曉東為打假而挑戰整個武林」,n

在近日成了一個無數品牌所羨慕的「現象級事件」。n在如今「注意力」極度稀缺的商業環境下,n

一個幾乎沒有耗費任何金錢成本的事件,n

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如此多的眼球,n

並激髮網民情緒、獲取大量認同,n

我們是否思考過其背後的商業思維?n

------------------------------------------------

「這明顯是炒作!」,繼徐曉東挑戰太極宗師爆火之後,不少網友給出了這樣的言論。

然而,無論是炒作還是情懷,在情緒宣洩之後,給我們帶來真正啟發的,往往是其背後存在的思考路徑。

今天nick就和大家聊聊,我所理解的「徐曉東事件」:

不存在任何個人勢能的情況下,為何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支持?

這也是nick在看到整個事件時,最大的疑惑。

一般來說,群體認同感的獲取,往往源於強大的品牌勢能,而徐曉東在之前幾乎毫無個人勢能的情形下,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扭轉用戶情緒,並獲取大量認同的?

nick在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論」中找到了答案:

平衡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需要達到一種認知上的平衡;而一旦出現了不平衡狀態,人們就會自發的改變態度,以達到這種平衡。

比如說,你很喜歡三星手機,而你的女友卻非常討厭三星這個品牌(比如曾經發生的爆炸事件)。此時,你和女友以及三星之間的關係,就如下圖所示:

三者之間關係的乘積為負,是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對於你和女友而言,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讓你們感覺難受,這是絕對不會長期存在的狀態。而為了轉變關係,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你有以下方案:

(1)從此不再使用三星手機,你與三星之間的關係為負(—)

(2)為了三星手機,不再愛女友,和女友的關係為負(—)

(3)說服女友接受三星手機,讓女友和三星手機之間的關係為正(+)

以上的每一種方案,都通過其中一方態度的轉變,讓三者之間關係的乘積為正,即達到了平衡狀態。而這種狀態,才能夠維持關係正的正常進展。

回到徐曉東事件,在挑戰開始之前,「網友」、「徐曉東」、「太極宗師」三者之間均為正向關係:

也就是說,此時三者均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並沒有任何引發爭論的理由。

然而,在徐曉東戰勝雷公太極並揚言要挑戰各大門派時,徐曉東和太極宗師之間立即變為負向關係:

這種關係的轉變,使得三者之間出現了不平衡狀態。此時,對於網友們而言,他們不可能如圖中所示,同時支持徐曉東和太極宗師。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網友需要一個理由,以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有兩種理由:

(1)徐曉東是在打假,揭露沒有實戰意義卻被大肆吹噓的功夫套路。——支持徐曉東,反對「太極宗師」

(2)由於規則不同,MMA(綜合格鬥)與武術之間沒有可比性,而且一場公平的比賽,比武雙方的年齡、體重都應該處於一個級別上,所以這樣的比賽並不能說明問題。——支持太極宗師,反對徐曉東的言論

毫無疑問,在理性的思考下,兩種理由都有道理。雖然傳統武術存在一定的爭議,但這並不是一場完全能夠說明事實的公平比賽,沒有實際參考意義。——不偏袒任何一方

可是,當人們處於一種非平衡狀態時,會更願意相信令他們感覺「舒服」的答案,以恢復平衡,於是「打假」,無疑成了網友支持徐曉東的主要理由。

然而,以上僅僅是梳理了基於「平衡理論」的事件脈絡,是對現象的分析。

我們是否能夠提取成功的商業炒作背後的思考路徑呢?

nick認為,一場成功的商業炒作,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兩點因素:

(1)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用於製造不平衡狀態;

(2)製造不合理衝突,給出攻擊理由;

(1)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用於製造不平衡狀態

「獲取群體支持的前提是:找到共同的敵人,在平衡狀態中塑造不平衡,強化群體本身的感知,讓群體凝聚並攻擊敵人。」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如果徐曉東沒有和傳統武術的各大門派約戰,而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微博發文以極其科學的理論宣揚MMA綜合格鬥,甚至親自示範以增加視覺效果,這種方式會引發大量的網友支持么?

毫無疑問,不會。因為這種方式並沒有藉助敵人去塑造任何不平衡關係,並強化網民的群體感知。

比如前段時間的「薩德事件」,由於「敵人」的存在,讓我們的群體意識更強,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國人身份,以凝聚起來攻擊敵人。

甚至前幾年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品牌之爭,也用到了這一策略:

以草根民企的形象,團結消費者以攻擊霸道的廣葯集團。

甚至羅永浩,之前也依靠攻擊手機行業的權威和領導者,獲取了大量消費者的支持。

所以「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可以幫助製造不平衡狀態,獲取群體支持。

然而,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炒作行為:

黑莓曾經為了反對蘋果,製造了主題為「Wake Up」的營銷活動,僱傭眾多營銷人員,身著寫有「Wake Up」字樣黑色T恤,手持「Wake Up」標語,不斷地對著蘋果悉尼直營店大喊「Wake Up」(醒醒吧)。

然而,這樣的營銷活動並沒有引髮網友的支持,相反,很多網友甚至在網上給予了黑莓前所未有的負面評價。

原因很簡單,僅僅「塑造了敵人」,卻沒有給出「攻擊的理由」,群體內心的「不平衡狀態」就無法形成(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我們不要忘記第二點:

(2)製造不合理衝突,給出攻擊理由;

攻擊的理由,一定要能夠激起群體情緒,以提高群體的認同感和捍衛感。所以此時,「製造不合理的衝突」往往可以帶來很好的效果。

還記得陳勝吳廣起義時的口號么?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這句話直指出了壓迫的不公正:王侯將相,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他們能夠享受特權?

同樣,馬丁路德金在演講中,也很好的運用了這一策略:

「100年前,黑人就應該獲得自由,但是100年後的今天,還是沒有得到實施

......」

「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 」

所以,徐曉東給出了潛藏在群眾內心深處的理由:無數經過精心包裝的所謂大師,並沒有任何實戰意義卻被大肆吹噓,成功的激發群體情緒,塑造不平衡狀態,並獲得支持。

結語

本文內容,nick以「平衡理論」,梳理了「徐曉東事件」的整體脈絡,並給出了設計一場商業炒作背後的思考路徑:

(1)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用於製造不平衡狀態;

(2)製造不合理衝突,給出攻擊理由;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nick支持商業炒作,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想通過這個事件,洞察背後的商業思維,希望能夠給大家的營銷活動帶來啟發,而不是無意義的炒作事件。

另外,更多商業洞察,可關注公眾號「nick說」了解。

  • 本文所引用「平衡理論」,摘自經典營銷書籍《消費者行為學》(Michael R. Solomom)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2VG0wckdYRWFUZ1dyU0hQOTJ6N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鄭爽爸爸微博回答關於胡彥斌以及楊洋的問題,以及胡彥斌的疑似回復?
寫手能通過製造話題帖來獲得什麼好處?
最近的上鋪小哥幾乎一日成名,是機緣巧合,還是故意炒作?
鹿晗粉絲脫粉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如何看待楊冪劉空青事件?

TAG:徐晓东 | 搏击项目 | 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