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Ueli Steck:他在滑墜前一刻究竟在想什麼?
這次挑戰對攀登運動的意義,毋庸置疑,足以讓Ueli Steck和他的夏爾巴夥伴Tengjing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但他失敗了,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面對如此高水平攀登者的意外墜亡,大家在緬懷和紀念的同時,也展開了關於「死亡是攀登者的歸宿」的討論。
托馬斯·胡馬曾說過他可以接受20%的活下來的幾率,這句話極具煽動性,讓大眾開始關注攀登運動的同時,也對攀登運動有了極其危險的印象,大家那麼熱衷英雄主義,甚至認為攀登者的最好歸宿就是死在攀登的途中。
但攀登者自己是抱著如此心態嗎?
當然不是,任何攀登者都不會奔著死亡而去,他們渴望攀登過程中的激情,享受登頂後的陽光與微風,在準備開始珠峰-洛子峰連穿前,Ueli Steck在自己的博客里說:
重要的不是你爬得多快——結果和時間都是相對的,稍縱即逝。反而是在攀登時的專註、冰冷的空氣、燃燒到要炸裂的肺、和山巔拂過你臉的陽光才是最私密的體驗。這是屬於你的印象,你的感官,這些只為你存在。
但死亡意味著再也無法有這種體會,意味著這是次失敗的攀登。
對攀登者而言,死亡即是挑戰失敗;對攀登運動的發展而言,雖說任何挑戰都具有開拓意義,但成功遠比失敗的意義更大。
世界上最著名的攀登獎項金冰鎬對成功攀登有定義:安全回家才算一次成功的攀登。
Ueli Steck還說過:
你不斷地變老,然後終有一天,你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去調整自己的目標。
嘗試新東西,是攀登運動;了解自己,控制風險,也是攀登運動。如果過於追求冒險,或者過於畏縮,都無法體會攀登運動的魅力。就算看起來如此瘋狂的Ueli Steck,他想的也是根據情況調整目標,最終能挑戰成功,而不是讓死在攀登途中成為自己的歸宿。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這是次失敗的攀登,Ueli Steck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40年生命中無數的紀錄停留在在此。
2005-單人攀登-喬拉傑峰北壁(6440米)和塔波崎峰東壁(6505米)
2008-創造艾格峰速攀新記錄:2小時47分鐘
2008-創造大喬拉斯峰速攀新紀錄:在2小時21分鐘
2009-創造馬特洪峰北壁,施密德線新紀錄:1小時56分鐘
2009-金冰鎬獎
2009-速攀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山脈加舒爾布魯木II峰(8035米)
2009-尼泊爾馬卡魯峰登山
2011-希夏邦馬峰難壁速攀
2012-珠穆朗瑪峰(無氧)
2013-安娜普爾娜峰南壁速攀
2014-金冰鎬獎
2015-連攀阿爾卑斯山峰82座
我們之所以緬懷,而不是慶祝Ueli Steck的墜亡,是因為無論對於攀登運動,還是對他,或者他的家人,這都是場悲劇,而悲劇伴隨痛苦,不值得歌頌。
再討論死亡到底是攀登者的歸宿嗎?我的回答:當然不是!
關雅荻自稱登山小白,他曾成功登頂6178米的玉珠峰、4810米的勃朗峰,以及6856米的技術型山峰——阿瑪達布朗峰,於2016年UTMB期間,在霞慕尼遇到Ueli Steck,並跟他聊了一會兒。
關雅荻霞慕尼偶遇「瑞士機器」Ueli Steck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p0398exsayg.html
對於Ueli Steck的意外墜亡,同樣是攀登者的關雅荻寫下了自己的心情。
滑墜前一刻他到底在想什麼?
在微博上刷出Ueli Steck的死訊,第一眼看上去就像一個玩笑。
兩周前,好友子君在前往珠峰大本營路上偶遇剛結束訓練的Ueli,兩人的合影笑得特別燦爛。但現在眼前的文字卻變成了「從努子壁滑墜至二號營地,身體摔成幾塊」。
2017年春天珠峰登山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Ueli Steck之前在自己官網發布的「珠峰西脊線+洛子」兩峰連穿的無氧速攀計劃。
珠峰西脊是一條相當恐怖的高難路線,自60年代有人完成首攀後,迄今再無人踏足過那條線。
這個攀登計劃挑戰了哪怕是最狂野大膽的探險家的想像力:「珠峰西脊+洛子」、「輕裝速攀」、「無氧」。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個超級瘋狂的計劃。感覺Ueli像是要窮盡一切可能,跟他的夏爾巴搭檔Tengjing一起,把攀登的未來直接拉到你我眼前,讓所有人再一次見證偉大的奇蹟,感受到穿越時空般的神奇。
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報道說攀登老搭檔Tengjing目前正飽受凍傷困擾,無法按原計劃跟Ueli一起出發。最後沒人知道Ueli Steck如何做出了這個決定——他一個人出發了。
在這個或許是全世界最瘋狂的攀登計划上,Ueli自己又添上了最濃重的一筆:Solo獨自無保護。
我同樣無法判斷solo會直接給這次攀登增加多大的意外發生幾率。因為作為一個登山小白的我來說,我其實完全無法想像Ueli Steck腦中的攀登世界。
這次攀登對他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他滑墜的那一刻,他在想什麼?
可能沒有人會知道了。
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滑墜,摔到粉身碎骨。Ueli Steck用這種最激烈、最具有象徵意義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如果說我能夠有一點點可能感受到攀登者那一刻的感受,應該就是去年十月底的某一天。
那天我在一名專業領隊和一名夏爾巴的帶領下,三人速攀了喜馬拉雅山脈的阿瑪達布朗峰。這是一座海拔6800多米的技術性山峰,我們三人大膽地從C1直接沖頂,然後迅速下撤。
在下撤到CP3路上,我坐在雪坡上,看著眼前讓人靈魂出鞘般的群山美景,突然有那麼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人為了登山運動前仆後繼,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斷冒險,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靜靜看著逐漸落下去的太陽,有那麼一刻,我覺得好像我就是永遠停留在那兒,生命就此終止,我突然覺得可以坦然接受,並無恐懼。
我突然意識到,或許這一輩子我也無法回答「我為什麼而活」,但至少在阿瑪達布朗峰的山坡上曾有那麼一刻,我清晰地記得曾有過「我可以為了什麼而平靜地接受死亡」的感受。
當然最後,我們三人入夜前下撤到安全高度,在臨時帳篷里湊合睡了一夜,等天亮後慢慢下撤到大本營。
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對我,就是為了不斷讓自己的精神感受力和意識去到足夠遠的地方。無論我們肉體身在何處,人的精神世界的征途是蒼穹浩瀚,是星辰大海,沒有邊界。
所以,或許,人活著的目的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和尋找最終可以讓自己平靜面對死亡和終結的過程。
關雅荻認為人活著的目的是不斷尋找讓自己平靜面對死亡,這跟Ueli Steck的想法殊途同歸。4月3號,準備出發挑戰珠峰-洛子連穿前,Ueli Steck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了下面這段文字,講述了他對登山的理解,這段話是那麼煽情,話語間彷彿透出宿命感。
Everest Lhotse
—— Ueli Steck
登山是一種稍縱即逝的體驗,我必須不斷反覆地去品味,生活在此間。
某些東西一旦被征服,就宣告完結,留下的唯有記憶。為了重溫艾格峰的宏偉壯闊,我不得不在2015年再次攀登了這座山峰。重要的不是你爬得多快——結果和時間都是相對的,稍縱即逝。反而是在攀登時的專註、冰冷的空氣、燃燒到要炸裂的肺、和山巔拂過你臉的陽光才是最私密的體驗。這是屬於你的印象,你的感官,這些只為你存在。那種感覺無法與任何人分享,也無法被任何人奪走。登山的紀錄會一次次地被打破和刷新,生活也會不斷繼續。你不斷地變老,然後終有一天,你必須根據自己的年齡去調整自己的目標。
所以,我勇往直前,從不回頭——我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
當我在山上時,我覺得如魚得水。那些地方讓我感到快樂和滿足,還有自由,彷彿我可以做任何事。我可以決定我自己的參數和標準。我一直喜歡徒手攀登,我喜歡與自己和大自然互動。天地之間,唯余我與岩石、堅冰和亘古不變的高山。即使感知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仍然像孩童一樣,肆意享受生活!在這個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完成我認為最需要完成的事,這就足夠了。
在登山的過程中,你可以自己定目標。有時候,我想用最快的速度登頂,有時候,我想去挑戰最陡峭的山坡,有時候,我只想細細品味大自然的美景。
關於登山運動的討論不計其數,但老實說,這些都不重要。我理解為什麼人們想要登上珠峰之巔,也知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足氧氣補給。這不是我所追求的,但可能恰恰是別人所想要的。我不必擔心這些,也確實不擔心。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山峰,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那一座——求仁得仁,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我反覆捫心自問過,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答案十分簡單:因為我想登山並且喜歡這項運動。我不喜歡被限制。在我攀登時,我遠離了喧囂的社交,感受到無與倫比的自由和解脫,這就是我想要的。
我是一個公眾人物。這已經發生,並且不可改變,我唯一能改變的是我對此的態度。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草率無所顧忌,但只要我仍然可以遵循我的道路,它就不會干擾到我。我不能隨心所欲地去做所有的事,但我知道,我仍然可以引領我的生活,這種認知讓我在每個夜晚都感到無比地愉悅和滿足。
我仍然需要自由來追求我想要做的事。我不會讓別人來束縛我太多。我要追求的是我要做的,而不是別人要我做的事情。
我很高興能夠再次啟程,關掉我的手機,不用看電子郵件——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期望的。我夢想這樣的生活:在經歷了一天漫長的攀登後,搓著我凍僵的手指,精疲力盡地睡死在我的睡袋裡。我期待用冰冷空氣燃燒我的肺,然後用一杯滾燙的咖啡喚醒我的身體,感受亮得睜不開眼的驕陽,感受在極寒之地睡了一夜後醒來時冰冷的腳丫子。
為什麼我要挑戰珠穆朗瑪和洛子峰?再一次,答案很簡單:我想在山上停留更長的時間,和自己獨處得久一點。
現在我將要出發,我只擔心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未來的每件事都充滿變數,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唯有此時此刻才最重要。
學習昨天,活在今天,期待明天。
2017.04.03
不要把死亡當做英雄主義的唯一表達方式,這太淺薄,即便是粉身碎骨般爆裂的死亡,也不值得歌頌。
從此,我們只能在視頻和文字中見到瑞士機器。
瑞士機器Ueli Steck 2008艾格峰北壁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w0398icw27q.html
推薦閱讀:
※山野醫學:失溫,一種容易被「救」死的病
※四條人命換回一個人,值得嗎?
※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健身大師Ruben的傳奇人生
※2017年,戶外圈發生了哪些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