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革開放三十年,做了這三件事,大清就敗了
1867年,15歲的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1月3日,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在歷史上這一天被譽為明治維新的開始。明治維新可謂日本的改革開放,到1894年,日本改革開放僅僅26年,做好了這三件事之後,就輕鬆擊敗了日本仰望了2000多年的中國!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武士,眼神兇悍
第一件,統一號令中央集權
在明治登基前後,日本的政治生態是幕府當政,藩鎮割據。可以說,當時天皇毫無權威,所以日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倒幕運動。在明治登基之後,日本依然發生多次叛亂,比如1868的鳥羽、伏見之戰、1877年爆發西南戰爭等。
可以說,日本明治天皇統一號令,實現中央集權的過程並不容易。以日本一個小國,想要對抗大清,必然要集中全部力量,否則根本就不用打。
悲催的是,明治實現了中央集權,大清卻內鬥嚴重,清廷防漢政策一以貫之,漢滿矛盾依然很尖銳。最終明治領導下的日軍,擊敗了李鴻章旗下的淮軍。當時李鴻章孤立無援,國內各大勢力巴不得日本削弱李鴻章,慈禧更希望李鴻章為代表的漢人集團能夠被最大限度削弱。
伊藤博文
第二件,人才輩出善用人才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才輩出,要麼具有世界意識,要麼具有堅強的意志,要麼具有令人震驚的才華。但重要的並非這一點,而是日本當時很善用人才,可謂人盡其才。
最明顯的例子是伊藤博文。伊藤博文的才華大家都知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權」,在英國留學的時候,伊藤博文並非很優秀。但伊藤博文回國之後,卻得到了日本天皇的迎接。
相反,大清留學生,比如嚴復等諸多留學歸來,雖然很優秀,但清廷對他們卻非常冷淡,比如嚴復只能當福州船政學堂的教員。其實,千里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在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湧現了多少勇猛無懼的名將?反觀大清這邊,能有幾個敢於戰鬥的?
西化的日本明治天皇
第三件,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
這十二個字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口號,最可怕的是,日本最終基本做到了這十二個字的內涵。當然除了「文明」這一點,因為他們永遠做不到。
這其中涉及很多改革,比如實現士農工商的四民平等,統一貨幣,專門組建部門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設立日本央行,翻譯引進大量西方書籍,普及教育,大量派遣留學生,積極發展經濟軍事等。
相反,基本同一時期的清朝洋務運動,主要是一些漢官集團在做,比如李鴻章、張之洞等,修修補補,指導思想是「師夷長技,中體西用」,基本上都是官商,並且根本不涉及權力和政治改革,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通過甲午戰爭,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西方漫畫中的甲午戰爭
當然,近代日本的成功,擊敗大清也並非偶然,想想日本做了多少,在看看大清浪費了多少(1840——1912),就知道兩個國家的結局了。不要只是仇恨甲午戰爭的失敗,而應該看看日本為何成功,和大清究竟做了什麼!列位看官,對於日本改革開放三十年,就輕鬆擊敗大清,你有什麼高見?
推薦閱讀:
※來日本泡溫泉,需要知道些什麼
※為什麼過去的日本人自殺時喜歡採取剖腹?
※這是我眼中,全日本最黑科技的東西,每次去我都會直接買夠一年的量
※這位日本設計界最新的金字招牌,竟把菜市場改造成了這個樣子
※經典日劇《自戀刑警》,完爆99.9%喜劇的推理劇,明明可以靠顏值的偏偏都要靠發表情包
TAG: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