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囈人李-人間有味是清歡
讀梁實秋《人間有味是清歡》
今人總喜歡以吃貨自居,我也不例外,覓食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只是愛吃,並不會吃,味覺也不甚敏銳,對於飲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今天,飲食的地域界線已經不復存在,隨處可見湘菜川菜,是個火鍋店就要被冠以「成都/重慶老火鍋」之名,我記得前些年的時候,旅遊攻略里的什麼康二姐串串香,曉宇火鍋還只能在當地品嘗,未曾想今年回家,西北三四線的小城也被曉宇火鍋的加盟店攻破了,這何嘗不是件好事,只是,美食如此唾手可得,倒讓人少了幾分樂趣,漸漸地,「吃貨」好像更加指的是那些能找到別人不知道的美食之人了。
梁實秋先生絕對就是此類「吃貨」,在這本小小的集子里,他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從海外到故土的吃了個遍,對於飲食中的門門道道也頗有研究。
從《讀<中國吃>》這篇開始,梁實秋談了些讀唐魯孫《中國吃》的感想,唐魯孫其人,父親是滿族鑲紅旗世家子弟,家族中為官者眾多,自然從小就見多識廣,他生於北京,後來活躍於台灣文壇,十分擅長飲食類文章。梁實秋說,讀了此書,「一似過屠門而大嚼」,(出自: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漢·桓譚《新論》)。他還提到,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親切有味。我接觸的北京人不多,但看到「有味」二字,彷彿也能聽見他們的京腔,聞見銅鍋涮肉的香味。我還很喜歡吃肚類,梁實秋先生在本文里也提到了爆肚這道北京名吃。「……爆肚一定要去草芽子。爆肚仁有三種做法,油爆,鹽爆,湯爆,各有妙處,這道菜最可人處是在觸覺上,嚼上去不軟不硬不韌而脆,雪白的肚仁襯上綠的香菜梗,於色香味之外還加上了觸,焉得不妙?」這道菜做得最好的是北平的東興樓,只是「風流雲散,故人已多成鬼,盛筵難再了。」好一個盛筵難再,我們現代人,怕是連這般愁緒和悲涼都很難再有了,突然消失的館子,多半是做的不好,而那些口味不錯客人緣又好的,無一不擴張店面連鎖開店,美食常在,卻將我們的味覺培養成了精細的程序,於我而言,再也找不到兒時某家鐵鍋菜的味道了(位於一深巷中,客人滿座,十數年來不曾擴張店面)。
梁實秋先生寫酒,「斟在大口淺底的細瓷酒碗里,色澤光潤,醇香撲鼻,生平品酒此為第一。」我這二十年,可不曾喝過這樣的好酒,有次心血來潮跑到淘寶上去搜,倒是有古色古香的酒,紅紅綠綠好不喜人,但評價多為「這是酒還是急支糖漿?」,釀酒需要耐心,品酒亦然,現在的人似乎很缺乏這樣的耐心和儀式感。小時候去鳳凰玩,在家長的監督下小口嘗了自釀的桂花酒和獼猴桃酒,這些年來記憶猶新,去年在國外過二十歲生日,一個日本姑娘送我一瓶香檳,後來也無處可尋那樣的滋味,現在想想,的確生了些「盛筵難再」的感觸。
我很喜歡吃糖炒栗子和栗子糕,先生也寫了,「北平西車站食堂是有名的西餐館,所制奶油栗子面兒或稱栗子粉實在是一絕。栗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樣,干鬆鬆的,上面澆大量奶油……用小勺取食,絕妙無比。」還有一道桂花煮栗子,杭州西湖煙霞嶺下翁家山的桂花尤其出名,徐志摩告訴先生,每值秋後必去訪桂,還要吃一碗煮栗子。我大學四年的宿舍樓下,每年十月都要開好幾樹桂花,香味醉人,食堂里也常有桂花粥,是我最喜歡的味道。
現在正是大好春光,先生也寫到了「香椿」這種食材,我才知道原來就是「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椿,西安這種菜很多,在我家鄉我卻從來沒見過,我只知道臭椿。
總的說來,這是一本吃貨會喜歡的書,梁實秋的文字質樸,形象生動,適合肚飽時賞讀哦。
投票:6
-------------------------------------------------------
還有更多精彩的書評和推薦,現在就申請加入Amos閱讀群:
- 完整的瀏覽從開始到如今的所有書單和讀書筆記
- 與眾多領域的高手直接交流和討論問題
- 在大家的幫助下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掌握更深刻的閱讀技巧
- 以主題小組的形式共同閱讀同一本書,以書目為單元交流
- 與你一樣熱愛閱讀,熱愛生活,認真活著的人們成為朋友
閱讀群的規則和申請鏈接請看:
我建的微信讀書群,愛閱讀人的聚居地~ - 閱讀X思考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正如每個人都會囿於自己的皮囊,每個人也同樣囿於自己的意識。
※《論中國》基辛格
※《查令十字街84號》
※11月優秀筆記_DONT_微習慣
TAG: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