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RD撰寫說起,淺談產品經理如何煉就「三頭六臂」打怪本領
舒文
近來有人問起我產品經理寫的文檔到底是什麼,PRD、MRD、BRD這幾個D有什麼區別,是什麼關係、分別怎麼寫?市面上分析解讀這幾個D文章很多,也有不少帶著乾貨十足的方法論比如要基於調研有思維導圖,拎清結構、有對應功能模塊結構和用戶使用流程、功能原型、交互邏輯撰寫、對應用例綜述等等。
但本文的論述定位更多是跳出微觀細節的方法論,基於宏觀的角度,定義產品文檔是什麼,寫文檔目的和用意。加之最近在研習的書籍中得出一些心得體會,深感解決問題之前首先界定清楚「什麼是」非常關鍵。因此對產品文檔的資料加以收集整理,並結合自身思考與總結。
對於0-1歲的產品經理來說,最先接觸的一定是PRD,後面兩個D隨著產品經理個人積累沉澱,團隊協同慢慢會接觸到。本文的立意還是主要針對0-1歲的產品經理,從界定這幾類文檔特點、區別入手,談談撰寫PRD中的一些誤區和應該嘗試培養的思維方式。
一、產品經理到底寫的是哪個D?
在定義什麼是產品文檔、幾個D分別是什麼之前,想簡要說明一下,其實產品文檔也好,PRD、MRD、BRD也好、提案也好、都是針對所從事行業,對目前所生產和製造的的產品、服務流程的規定、功能背景的說明。所以,文檔的本質和核心是為了更清楚、專業、有條理地解釋說明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促成方案實施。故不必將文檔看得過於「妖魔化」、「高大上」。
首先可以來看一下,這幾個D的英文全稱。
- BRD 商業需求文檔 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 MRD 市場需求文檔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 PRD 產品需求文檔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我對應這三個D畫了一個關係圖,從這個關係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Business商業戰略(BRD)、對應與之配合的Market市場戰術(MRD)、加之落地執行的Product產品方案(PRD)才推動一個完成生動的產品上線。
所以看到這裡,突然聯想到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高精的市場競爭是基於生態和戰略的布局爭奪,絕不是一個功能之間的對抗。
二、撰寫PRD中的一些誤區
工具是不是會越多越好?要寫出來牛X的產品文檔是不是一定要會很多軟體?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始終認為工具是用來幫我們更好地說明問題、清晰地表達觀點的方式和手段,所以相對於工具本身,深入的思考和判斷更為重要。在有了深入的思考與判斷的基礎上,當然好的表達形式可以為你的觀點添彩,所謂形神相依,但我認為術業有專攻,作為產品經理本身熟練掌握一至兩門常用軟體就可以了,不用一味貪多。當然,出於個人興趣愛好去學習其他軟體另說。
需求梳理階段:建議使用Visio,(MAC可以使用Omnigraffle)完成思維導圖和流程圖繪製;
思維導圖和流程圖的繪製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 幫助自己理清思路,有所取捨(如產品有多少個頻道、頁面、對應有多少功能模塊、功能模塊有多少個元素,從而能抽相處結構化思路。)
- 拎清用戶進駐流程和產品功能結構,明確每個環節瓶頸和問題;
做一個示範,以下就是基於產品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產品結構圖,形式可根據個人喜好來設,但樹狀結構圖對於理清產品設計人員思路是非常有幫助的。
關於原型圖,其實我秉承一切從用戶出發思考清楚並講明白每個步驟和設計的用意、能解決什麼問題、好在哪裡。至於形式,在最終書面評審方案前拿張紙手繪都是可以的。關於軟體,常用的Axure、Sketch、Illustrator、PS等,其實一般產品經理選擇使用前兩種就ok了,後兩種交互和視覺使用較多。
對於我個人而言,儘管以上幾種軟體其實都會使用,但平時工作中還是以Axure為主。原因很簡單,首先Axure很多部件、元素是現成的,基本滿足網頁也好、移動端也好的設計;其次它也就簡單的動畫和交互,可以在演示的時候做一些動態的視覺效果;再次,跟其他同事發送文件時候不會存在無法打開、不兼容等情況,畢竟Axure在產品中使用更為廣泛。
關於原型的不再贅述,需要立足行業、產品目標用戶定位等諸多因素。但覺得有兩本書比較好,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別讓我思考》、《移動應用UI設計模式》
實際工作中,好的產品原型中是不是一定要有動畫有效、很炫?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還是三步不離主題。要始終明白寫一個產品文檔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不僅僅是評審或者演示時多人眼球的炫。當然,線下調用目標用戶使用高保真圖片還原交互做一些炫一點的動畫是完全可以的。
實際的產品工作當中,一份文檔在履行完需求的評審階段後,更多的是作為日後開發、測試甚至運營了解產品細節,背後邏輯的文字依據。
我曾經不止一次從不止一個開發同學那裡聽他們發問「這個邏輯不全,還差xxx情況」、「各種case情況列舉不全,不太清楚」「這是什麼意思」等等各類問題。由此說明什麼問題?
PRD文檔的使命的清楚、全面的說明清楚產品設計的思路、流程、邏輯,為開發、測試提供參考的文檔。
三、幾點建議
最後,基於談產品經理應該如何理解幾種文檔、以及對PRD認知的一些誤區,隱射到給0-1歲產品經理一些建議。
下意識培養自己「大局觀」,其實不光產品經理,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
剛入行的產品同學很多時候容易被一些偏於「形」的東西帶偏,認為只要掌握了某些軟體,能夠畫出好的圖表、或者會看會寫一些代碼、抓個包,就是牛x的產品經理。對於以上,對但也不全對。
首先我貼一張,我認為一個勵志做得大牛級產品經理所需準備的「硬體實力」。
如果對於以上,你大部分都會,並且熟練使用,那麼恭喜你,你離牛x的產品經理跟更進一步了。這裡我突然想起之前一個資深的總監跟我說,因為某次著急為項目,UE視覺同事人力緊張,就硬逼著自己把Photoshop給學會了,然後自己P圖上去。
但是光有技、光有形是不夠的。學會「批判式樣思維」跳出你目前的級別和角色,去看待你目前所做的產品、行業、同行、市場,去理解你目前公司、產品的戰略布局、市場形勢、商業模式的利弊,並嘗試構思優化思路解決方案。
如果說,掌握更多的即能能夠幫你出色的完成手裡的工作的話,那麼下意識陪養自己「大局觀」的思維方式可以幫你站到更高的層次上分析解決問題。
四、嘗試培養自己幾個的產品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次在公司分享時候做了PPT,當時是跟大家討論,認為一個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我畫了如下這個圖。其核心意思是,要試圖培養自己幾個核心競爭力,而針對核心競爭力本身,除了經常談到的:「分析力、執行力、設計力、溝通力」外,還需要記住以下四個東西。Ownership:主人公意識,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世界是你的,但也是我的。」哪怕你現在級別不足以讓你承擔整個產品方向、擔所有責任,但建議你也要有一個主人公意識,把team或者boss的產品當做自己的產品來做,這樣你為這個產品設計、方案執行提出的點一定會跳出你目前的處境,站在一個更全局、更高的角度。
自我特性定位:對此我配了一句話,「走著走著,你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小宇宙」我覺得每一個人的特質一定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推進項目能力很強,在一個陌生環境不用說話,只需要一個姿勢、一個眼神可能就會傳達出來一定的「威懾力」;有的人,也許整個氣場不定很強,但點子很多,總是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對於剛入行的產品,我的建議是,回到本身,關注自己,發掘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切勿「東施效顰」。
A+B+Z:我註解為技能多向度延伸,其實留心發現的人會感覺到,現在國內外有一個叫「Slash」的現象,這個概念最早於2007年被《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的《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一書中提出:「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Slash青年指的是擁有多重職業的青年,他們通常有自己的主業,同時還跨界去做其他方向的事情,並且做的很出色。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認為尤其需要培養自己這方面意識,A+B+Z其實就詮釋了要下意識陪養自己行業內、行業外縱深技能,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代。
空:這裡的空我的用意是,「空杯」,其實就是喬布斯前輩的那句Stay Foolish, Stay Hungry,保留一份空杯虔誠的心,不停地積累和沉澱,才可能不被淘汰。
舒文,微信:aquasays;微博:舒文Aqua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kRGpoX2Z6RTlhR0tyYmlhOTIxb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上海2017上半年互聯網安全報告:風險WIFI熱點數量超1900萬
※史上超全矢量圖標合集,再也不用擔心創意設計問題了!
※如何評價《人物》記者鯨書對歌手龐麥郎的採訪報道?是否有失媒體的客觀性?
※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獲2016年度「圖靈獎」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做不好醫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