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人工智慧報告》發布

經過4個多月的準備,今天終於在阿里巴巴的UCAN大會上發布了第一次設計與人工智慧報告。可以在sheji.ai的網站上免費下載,也歡迎大家利用這個知乎專欄進行討論。

很多人工智慧的科學家會將取代人的勞動作為人工智慧的目的,而另一部分思想家則對人工智慧可能對人類的危害表達了深刻的擔憂。我一直希望在設計和人工智慧的討論中避免使用「替代」,隱含代表一種對於人類創造的威脅。也許更合適的方式去描述是」腦機比「(即人腦與機器的比例)。對於很多工作,也許會由於機器的成分越來越大,所以人腦的成分會越來越小,因此腦機比無限小,人類的價值無限小。而另一些工作,即使機器成分變大,人腦也在變大。甚至機器的成分越大,也會造成人腦的進化甚至釋放。我想設計肯定屬於後者。

毫無疑問,設計的工作不追求確定性,而反而受益於不確定性。因此,設計的人工智慧並不一定要獲得合適的答案,而可以創造不確定,進而對設計師形成啟發。(作為設計師,我們往往會被很多意外的東西啟發,可能是某個意外得到的形狀,可能是某句意外的話等。)人創造的瓶頸是人自身的經驗、邏輯和方法,人工智慧可否幫我們超越我們的經驗或者邏輯或者方法,從而讓人的創造進一步釋放呢?

這個報告希望探索的問題包括:

  • 設計的目的、結果和過程可以被數據化和演算法化嗎?
  • 人工智慧對設計意味著什麼?與設計師除了取代關係之外,是否還存在共生可能?
  • 設計師所服務的不同行業已經被數據、演算法和智能技術深度的改造,人工智慧是否會賦能新的設計思想、方法、路徑、工具、角色?
  • 人機共同協作的設計知識產權歸屬如何界定?設計是否可以在技術壟斷和人文自由之間扮演更重要的文化作用?

- 范凌,特贊信息科技創始人,同濟特贊設計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

(報告團隊:梁明教授、馮夏影、魏啟龍、顧澤良、尹青。特別感謝婁永琪教授(同濟大學)、青雲(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魯班團隊、創基金。感謝姚熊、王子娟、李想。感謝1000+為我們提供數據和觀點的設計師、工程師、律師、投資人、學者們。)

推薦閱讀:

Facebook連夜關停人工智慧系統 AI真的已經突破人類認知了嗎?
如何生成主題相關的對話 | 每周一起讀 #11
深度學習小實驗3:AI作曲家(待更新)
人工嗅覺的圖靈測試已誕生,如何精準再現氣味
谷歌人工智慧把全世界都變成了眼睛和狗

TAG:设计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