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始於童年

一說到童年,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無憂無慮。這兩個詞似乎已經成為標配。可是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後,你會發現,原來這個搭配其實並不是永遠正確的。

n

熬過漫長的冬季,四月,春天終於來到。在四歲的女兒的央求下,我參加了他們班的春遊活動。班上有一個白白凈凈的女孩,卷卷的短髮很隨性地披在頭上,一雙大眼睛總像是沒有睡醒的樣子。老師讓大家牽手。我一手牽著女兒,另一隻手伸出去想要牽她,卻被一個男孩子搶了過去。這個女孩想拉著別人卻遭到了拒絕,只好自己一個人走。一整個上午,除了聽從老師安排,她幾乎都是一個人獨自安靜地玩著。回程校車上,她單獨坐在一張足夠讓她躺下的椅子上。女兒拉著我和她坐在一張椅子上,正好和她同排。一個男孩子擠在我和女兒中間,一路上和女兒聊的熱火朝天。那個女孩子卻一個人看著窗外。我給她遞過去一個橘子,跟她說了幾句話,她看著我,在那麼一瞬間,眼睛放出了一點光彩。

n

這個四歲女孩那雙沒有睡醒的眼睛,寫滿了「孤獨」兩個字。

n

有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只需要專心學習,成績優良考上大學就好了,從來不關心孩子交朋友的情況。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被人欺負,擔心交到壞朋友,對孩子的社交各種限制。還有的家長知道交朋友的重要性,但是以為社交是長大以後自然而然就會的東西。這些觀點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人是一種天生的社會性動物。

n

從嬰兒開始,人就在尋求著建設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首先是和自己的養護者家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關係鏈接慢慢擴張到親戚鄰居,同學老師,同事朋友等等。建立這些鏈接是一種生存本能,因為人幾乎沒有辦法離開社會獨自生活。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一個人都必然需要他人的協助和陪伴,才可能正常成長。和他人建立鏈接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n

看得出來,這個四歲女孩還是很想和同學們一起玩鬧的,但是她明顯缺少一點和同學建立鏈接的能力。她的眼睛缺少一點活潑的光彩,就好像早晨的太陽蒙上了一片孤獨的烏雲。

n

我們總是認為孤獨是大人的專屬問題。在你受到誤解甚至遭遇排斥的時候,在你缺少社會歸屬感和親密情感的時候,孤獨就會如影隨行。兒童雖然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自我,但是他們和大人一樣需要歸屬感和親密感,他們一樣會遭遇誤解和排斥。隨著對兒童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幼兒其實已經具備感受孤獨的能力。兒童的孤獨感往往因為受限於語言能力無法表達而被忽視。他們沒有能力說出「對影成三人」,但是他們會直接反映在行為上。孤獨的孩子有可能表現出來很強的攻擊性,焦慮,或者抑鬱。長期體驗孤獨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負面影響。他們可能會自卑,總是感覺自己被人排擠,感覺不到自身的價值。他們不敢進取,常常感覺傷心焦慮。他們還有可能會在青少年階段通過抽煙吸毒這些看起來很酷的行為來獲得同輩們的認同。

n

怎麼樣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孤獨呢?

n

是不是孩子一個人玩就意味著孤獨呢?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人玩,很多時候並不等同於孤獨;有很多人在身邊,也並不等同於不孤獨。判斷的標準在於孩子的感受。孩子上學之前,表達能力一般比較弱,就需要家長更加用心地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上學以後,家長不可能隨時陪在身邊,語言上的溝通就變得格外重要。從早上說了再見到傍晚回到家中,八個小時裡面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回到家裡,關上手機,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吃飯玩耍,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和孩子聊天,八卦一下孩子的同學們,孩子在學校的社交情況就能一目了然了:

n

  • 你吃午飯的時候和誰坐在一起呢?你們聊了些什麼?
  • n

  • 課間休息的時候你怎麼玩的?有沒有人跟你一起呢?
  • n

  • 今天有沒有跟朋友一起合作課題呢?你們合作愉快嗎?
  • n

  • 你的同學有沒有做什麼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有沒有人做傻事呢?
  • n

  • 上次你說喜歡搗蛋的那個同學今天是不是又挨批評了?
  • n

孩子總是會特別珍惜父母全身心陪伴的時光。一旦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真正關心的,他們的話夾子就會打開,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所有感受傾倒出來。

n

除了加強和孩子的交流,保持和老師的溝通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老師才是孩子在學校里關係最為密切的成年人。記得有一次女兒班上其他女孩子都穿了紅色的衣服,她沒有紅色,就不要她一起玩消防車的遊戲。女兒沮喪的很,回到家裡就跟我抱怨說自己在操場里總是沒有人一起玩。我很重視,找了個機會去問老師。老師很快否定,說她平時都有玩伴的。女兒在一旁笑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跑開了。

n

如果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不被接納甚至被排擠的情況,他們肯定會出現情緒上的波動。及時抓住這些波動,了解實際情況可以及時扭轉局面。相反的,如果只是強調學習成績,而一再忽視孩子的情緒變化,孤獨就會一點點侵蝕孩子的心靈。2007年發生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的那起槍擊案的兇手,美籍韓裔趙承熙就是一個被孤獨吞噬的人。

n

當你發覺孩子有可能孤獨的時候,可以怎麼樣來幫助他們呢?

n

首先記住,孤獨並不可恥。不要太急於把孩子從他們的舒適區趕出去,強迫他們到外面去交朋友。靜下心來好好理順一下,孩子不被接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是孩子本身的性格太內向了,還是缺少必要的社交知識?是孩子不幸被小霸王定為標靶了,還是孩子本身的一些言行讓人討厭?找到這些原因,然後針對不同的原因來幫助孩子,才能真正有效地改變孩子的社交狀態。

n

如果是不幸遇到小霸王,儘早和校方溝通,保護孩子免受欺凌。如果是孩子本身的言行問題,有可能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些言行會對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那就需要給孩子提醒,告訴他們,你這樣說話,別人會難過,甚至生氣。教他們換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是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交知識,那就要明確告訴他們,關門聲音不能太大,打斷別人說話一定要說一聲「抱歉」。如果是孩子本身性格過於內向,那麼家長可能需要花些時間去了解這種性格的特點,認識內向性格的優勢,接納孩子的性格。同時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n

走出現有的格局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擴大視野。具體的辦法可以有很多。

n

最重要的一點是肯定孩子的畏懼,讓他們了解不管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會在一旁愛她,支持她。同時幫助孩子描述和分析他們的感受,用語言或者繪畫的形式把感受描繪出來。一旦給予了定義,感受就不再是無形的怪物,而成為了孩子們可以摸到的實物。分析這種感受產生的原因,並且把原因盡量的具體化。比如說孩子害怕和別人說話,我們就可以把這種害怕的場景細節化。是害怕自己說錯話,還是害怕對方拒絕?如果是前者,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在家裡多練習說話。如果是後者,則可以反覆玩一個孩子拒絕家長的遊戲,把拒絕和遭遇拒絕變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化解孩子對拒絕的畏懼。

n

鼓勵孩子分享。孩子都喜歡甜食。我記得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我準備了一袋點心讓女兒帶去學校。她的同學看到點心都跳過來圍著她,她把那袋點心緊緊抓在手裡,露出緊張的神色。老師注意到她的表情,連忙把孩子們叫走。當然最後點心還是成功分享給了她的同學們,女兒也終於第一次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從那以後,她時不時地就會主動帶一些小玩意兒給同學們。不過就是些貼紙之類,為她掙了不少人緣。

n

和其他孩子的家長保持友好,安排一對一的玩伴日。學齡前的孩子往往只有一對一玩的能力。如果有三個孩子,那麼多半會出現兩個人擠在一起,第三個孩子落單的情況。安排一對一,就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們對於邀請別人到家裡來玩以及接受邀請去別人家玩總是特別有興趣。一旦邀請或者受邀了,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一種特別的粘合劑,到了學校依舊能夠很好地玩在一起。

n

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或者孩子比較擅長的某種活動的俱樂部。親子活動中,孩子往往會因為有家長陪伴而更加放鬆。家長也可以通過主動和其他家長聊天給孩子一個社交榜樣。孩子如果有比較擅長的活動,唱歌跳舞文學踢球飛機模型等等,找一找附近有什麼俱樂部,鼓勵孩子去參加。孩子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時,往往會比平時多幾分自信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則往往會幫助他們收穫友誼。

n

如何預防孤獨的傷害?

n

人雖然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但是很多時候都需要獨自面對生活。一個人只有在具備了獨立承擔的能力之後,我們才說她是真正成人了。孤獨會吞噬心靈,獨處卻能讓人強大。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了兩年。兩年獨處的時光,讓他的思想得到了凈化,最後寫出來聞名於世的著作,「瓦爾登湖」。

孤獨是一個人在尋求社交過程中遇到障礙的結果。獨處卻是一個人和內在自我達成和諧的狀態。我們可以通過增進人際智能來避免孤獨的傷害,我們還可以通過追求內心和諧來預防孤獨的感覺。

n

和內在自我達成和諧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就在於源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當父母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請注意,此處並不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各種行為。接納情緒和接納行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願意花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恆久。這會讓孩子對自我產生一種信心:不管她出現什麼樣的負面情緒,總會有一種溫柔環繞著她,告訴她堅信自己的價值。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價值感,她的內心就會變得強大起來,她的感受和行為就不會受到外界的主宰。因為只有她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n

建設和諧內心還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傾向性,有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東西。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強迫孩子服從家長的喜好,這是孩子保持內心和諧不可或少的一個條件。

n

建設和諧內心也需要尊重孩子的專註力。當孩子真正專註於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外界的一切都變得不重要。專註力不僅僅是讓孩子獲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更是孩子在為建設自我而添磚加瓦。

n

無條件的愛,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培養孩子的專註力是建設和諧內心的三大法寶。

n

換句話說,預防孤獨的傷害,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

n

寫到這裡,再回想自己成長的歷程,我曾經的小夥伴們,真心感謝你們給予我的陪伴,或長或短的友誼,給了我或多或少的力量,才讓我能夠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真心祝福你們!


推薦閱讀:

剛剛看到——真希望是假新聞
寫在世界讀書日的今天
如何申請國外蒙台梭利AMI培訓點的培訓機會?
你是如何走上蒙台梭利(教師或家長或其他有緣者)這條路的?
請問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不足之處?

TAG:蒙特梭利 | 家庭教育 | 幼儿心理 |